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當前位置:圖書頻道 > 綜合其他 >社科心理 > 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常識 > 第 2 章 吃、穿、言行有規(guī)矩——日常生活禁忌
第2節(jié) 第二章

有些規(guī)矩多的人家,對酒杯碗筷的放置都有講究,叫做“杯不出欄,筷不出緣”。又有筷子不放在杯子同一側(cè)的忌諱。若是杯子兩邊,各放一只筷子,就覺得倒霉晦氣,因為“快(筷)分開”了,這樣,看上去也不美觀。

筷子的禁忌中國人使用筷子用餐是從很早就開始的。古時又稱筷子為“箸”。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筷子的使用是十分有講究的。正確的使用方法是用右手執(zhí)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部,其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兩頭一定要對齊。用餐前筷子必須要整齊擺放在飯碗的右側(cè),用餐后則一定要整齊地縱向碼放在飯碗的正中。但是絕對禁忌以下十二種筷子的運用方法。

擊盞敲盅:其做法是在吃飯時用筷子敲打盤碗這種行為被看做是乞丐相。因為過去只有討飯的才用筷子擊打要飯盆,其發(fā)出的聲響加上嘴里的哀求,使行人關(guān)注并給予施舍。這種做法被看做極其下賤的,被他人所輕蔑。

執(zhí)箸巡城:這種做法是手里拿著筷子,做目中無人狀,用筷子反復在桌子上的菜盤里扒拉,不知從何處下筷為好。此種行為是標準的缺乏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且旁若無人極其令人討厭。

迷箸刨墳:這是指手里拿著筷子在菜盤里不住地尋覓,以求找到獵物,就像盜墓掘墳一樣。這種做法同“執(zhí)箸巡城”相似,都屬于缺乏禮節(jié)的做法,令人討厭。

淚箸遺珠:事實上這是用筷子往自己盤子里夾菜時,動作不麻利,將菜湯流落到其他菜里或桌子上。這種做法被視為非常失禮,同樣是不允許的。

三長兩短:意思就是說在用餐前或用餐過程之中,將筷子長短不齊地擺在桌子上。這種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們管它叫“三長兩短”,其意思是表示“死亡”。因為中國人過去認為人死以后是要裝入棺材的,在人裝進去之后,還沒有蓋棺材蓋的時候,棺材的組成部分是前后有兩塊短木板,兩邊加底部共三塊長木板,五塊木板合在一起制成的棺材恰恰是三長兩短,所以說這是極為倒霉的事情。

仙人指路:用大拇指和中指、無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這在人們眼中叫“罵大街”。因為在吃飯時食指伸出,總在不住地指別人,而人們通常伸出食指去指對方時,大都帶有指責的含義。所以說,吃飯用筷子時用手指人,等于指責別人,這同罵人是同樣的,是不許可的。還有一種情況也是這層意思,那就是吃飯時同別人說話并用筷子指人。

品箸留聲: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頭含在嘴里,用嘴反復去嘬,并不時地發(fā)出“咝咝”聲響。這種行為被視為是一種失禮的做法,因此同樣不許可。

顛倒乾坤:這就是說吃飯時將筷子顛倒。這種做法是非常被人鄙視的。正所謂饑不擇食,將筷子倒使,這是絕對禁止的。

定海神針:在用餐時用一只筷子去插盤子里的菜品,這也是禁止的,是被認為對同桌用餐人員的一種羞辱。在吃飯時做出這種動作,相當于在歐洲當眾對人伸出中指,這也是不行的。

當眾上香:人們在熱心幫別人盛飯時,為了簡單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飯中遞給對方。這樣做是不允許的,會被人視為特別失禮,因為人們主人認為只有為死人上香時才這樣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飯中,無異于是給死人上香一樣,因此,把筷子插在碗里是絕不被認同的。

交叉十字:這一點常常不被人們所關(guān)注,在用餐時將筷子隨意交叉放在桌上。這是不對的,人們覺得在飯桌上打叉子,是對同桌其他人的完全否定,就如同學生做錯作業(yè),被老師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質(zhì)相同,不能被他人認可。除此以外,這種做法也是對自己的不嚴肅,因為舊時吃官司畫供時才打叉子,這也就無異于是在否定自己,這也是不允許的。

落地驚神:是指不慎將筷子掉落在地上,這是非常失禮的一種表現(xiàn)。因為人們覺得,祖先們都長眠在地下,不應當受到驚攪,筷子落地就等于打攪了地下的祖先,這是大不孝,所以這種行為也是不被許可的。但這有化解法,一旦筷子落地,就應當馬上用落地的筷子依據(jù)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畫出十字。其方向為先東西后南北,含義是我不是東西,不該驚擾祖先,然后再拾起筷子,嘴里一邊說自己該死。

煙、酒、茶的禁忌中國人在飲食方面的特殊嗜好是吸煙、喝酒、飲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應酬天天有,怎能不喝酒?見面聊聊天,習慣遞支煙。這不是_為抽煙喝酒找理由,在現(xiàn)實交往中,煙酒仿佛成了鐵定不可少的、拉近感情的有效介質(zhì)。在交際中,你不喝,人家說你擺小譜;你不抽,人家說你不好相處,所以抽煙喝酒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司空見慣。抽煙喝酒的人多半都還有一個愛好那就是喝茶。人們普遍認為茶有解酒排毒的作用,所以人們愛吸煙喝酒后喝茶。

由此可見,煙、酒、茶在中國人的生活中特別重要,因此也產(chǎn)生了許多忌諱。

煙草。在《續(xù)本草》中有煙草作用的講解:它“醒能使醉,醉能使醒,饑能使飽,飽能使饑。人以代酒代茶,終身不厭,與檳榔同功。然火氣熏灼,耗血損年,人每不覺”。因為煙能“耗血損年”,所以通常在民問是禁忌吸煙的。又因“人每不覺”,所以忌之不絕?赡芤舱怯捎谌绱耍诂F(xiàn)代哪怕在煙盒上寫上“吸煙有害健康”六個大字,商家也不愁沒有人買。

有很多人曾經(jīng)探討過吸煙的宜忌,得出的結(jié)論是:“煙有宜者八事,睡起也,飯后也,對客也,作文也,觀書欲倦也,待好友不至也,胸有煩悶也,案無酒肴也。忌者七事,聽琴也,飼鶴也,對幽蘭也,看梅花也,祭祀也,朝會也,與美人昵枕也。宜節(jié)者亦七事,馬上也,被中也,事忙也,囊慳也,踏落葉也,坐蘆篷船也,近故紙堆也!边@雖是“雅士”的評論,卻也反映出了民間吸煙的大部分現(xiàn)實寫照。

飲酒,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往往在酒興正酣的時候,人們還會以猜拳行酒令來勸人飲酒,贏的人會以逃過飲酒為樂,而輸?shù)娜艘膼傉\服地受罰。當然古代也有許多獲勝者喝酒的習俗,如在《畫蛇添足》的故事中,就是誰先畫好了蛇誰就能喝到杯中的美酒。而現(xiàn)在民間酒場上的習俗則大都以能使對方多飲為樂事,實則也是敬酒的另一種方式,所謂“敬酒不吃吃罰酒”。

因為我國酒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在酒宴上也會有一些禁忌。首先,喝酒忌不講酒德。酒德二字最早見于《尚書》和《詩經(jīng)》,其意思是說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商紂王那樣“顛覆厥德,荒湛于酒”!渡袝ぞ普a》中闡述了儒家的酒德,即:“飲唯祀”,也就是只有在祭祀時方能飲酒;  “無彝酒”,也就是說不要常常飲酒,平時少飲酒,以節(jié)約糧食,只有在有病時才應飲灑;  “執(zhí)群飲”,就是說禁止民眾聚眾飲酒;“禁沉湎”,也就是說禁止飲酒過度。

其次,飲酒要提倡禮儀。飲酒作為一種飲食的文化,在遠古時代就形成了一些大家一定要遵守的禮節(jié)。有時這種禮節(jié)還非常啰嗦。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場合下不執(zhí)行,就有犯上作亂的可能性。又因為飲酒過度便不能自制,容易出事,因此制定飲酒禮節(jié)就非常必要。

我國古代飲酒有下面一些禮節(jié):

主人和賓客一起飲酒時,要互相跪拜。晚輩在長輩面前飲酒,叫侍飲,一般要先行跪拜禮,然后坐人次席。長輩命晚輩飲酒,晚輩才可舉杯;長輩酒杯中的酒還未飲完,晚輩也不能先飲光杯中酒。

古代飲酒的禮儀約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做出拜的動作,以示敬意;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感謝大地生養(yǎng)之德;然后品嘗酒味,并加以贊揚讓主人高興;最后一飲而盡。

在酒宴上,主人要敬客人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時還要講上幾句敬酒辭。客人之間互相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時還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時,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均要“避席”,起立。一般敬酒以三杯為宜。

飲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茶葉:“味苦,甘,性寒,無毒。

中醫(yī)認為“甘者補、苦者瀉”。因此可以說,茶葉同時具有補和瀉兩種功效,是同時具有苦寒性質(zhì)和清熱解毒性質(zhì)的良藥。既然同時具有兩種性質(zhì),那么飲茶就要多加注意,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和不同時段,合理飲用茶水。在飲茶方面,古人總結(jié)了一套飲茶歌:“燙茶傷人,冷茶勿飲;淡茶養(yǎng)人,濃茶消瘦;午茶提神,晚茶難寢!边@些實踐經(jīng)驗說明,飲茶應法,否則就會有損身體。

飲茶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情趣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笆恕睘橐粺o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鑒賞、十三文僮;  “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肴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在清朝,蘇州的官方還有過不許奴婢及女仆喝茶的地方法規(guī),因而,在當時的茶館里沒有一個婦人出入。

雖然官方有規(guī)定,但是中國的飲茶歷史淵遠流長,所以那些地方禁忌沒有起到太大作用,飲茶之風日盛一日。在民間,還有一些飲茶的禁忌。

在民間,人們覺得喝茶多了不但可以影響睡眠,還會腹脹,所以忌諱晚上飲茶。這一禁忌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jù)的,經(jīng)現(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茶葉里邊含有令人興奮的茶堿物質(zhì),確實能影響人的睡眠。

民間還有“隔夜茶,毒如蛇”的講究,意思是說不能喝隔夜茶。

在浙江一帶,過春節(jié)相互串門的時候要喝紅糖泡棗的茶。雖說都是喝棗茶,不一樣的地區(qū)卻有不一樣的禁忌。溫州一帶光喝茶水不吃棗,俗說“無家教,吃茶泡”;而閩南一帶喝紅糖棗茶卻要吃掉茶泡,謂之“吃紅棗,年年好”。在浙江地區(qū)的畬族辦婚事時,新娘要吃“卵茶”。

新娘到婆家后,由婆家事先選好的一位姑娘端來一碗“卵茶”遞給新娘。新娘只低頭喝茶,不吃卵。如吃卵,就被人看做不穩(wěn)重,日后不會受到丈夫和鄰居的敬重,其他接親人喝卵茶可以全都喝光吃掉。這也是與不吃茶泡相同的習俗禁忌。其寓意為“不貪婪,懂禮節(jié)”。

在宋代,如果守喪時飲茶,或用茶待客的時候,忌用茶托。《齊東野語》“有喪不舉茶托”,專門記載了這種俗禮。據(jù)說是因為“托必有朱,故有所嫌而然”,乃是怕茶托為朱紅色漆器,犯喪諱。

衣著打扮有講究——服飾禁忌

服飾是應人類為避寒、防蟲、遮羞、美化等需要而產(chǎn)生的。服飾美,生動、形象,又具有感受性。服飾不僅展現(xiàn)美麗,也有求吉利之意,二者都包含于人類所追求的著裝目的中,如果有傷其功效則成為禁忌。當然,人類進化到階級社會后,服飾又表現(xiàn)尊卑與權(quán)力。

人們認為,服飾有五個方面的組成要素:質(zhì)、形、飾、色、畫。質(zhì)是服裝原料的材質(zhì);形是服飾的式樣;飾是佩戴的飾物;色是服飾的顏色;畫是服飾的花紋圖案,包括人身上的圖畫,即文面文身。

服飾顏色禁忌自古以來,不同民族、不同社群對某種顏色的好惡,是不完全相同的。這一點特別在族徽、國旗等集體意識的標志中最易得到顯示。而對于中國人來說,不同顏色象征的意義不一樣,而且大多中國人穿衣服不是很注重顏色的美觀,而是注重顏色的象征性。

貴色禁忌所謂的貴色,就是表示身份高貴的顏色。黃色、紫色、香色等顏色是中國人眼里的貴色。在封建時代,由于等級制度嚴格,就連穿衣服的顏色也有嚴格的限制。這些貴色在封建社會的時候是皇室或權(quán)貴人士的專利,民間的老百姓是禁忌穿這些顏色的衣服的。

黃色常令人聯(lián)想到金子的色彩,因有尊貴的含義,所以歷代皇帝大都喜愛,俗稱登基做皇帝為“黃袍加身”!吨芏Y》中規(guī)定天子要穿“玄冠、黃裳”。意在天子非凡人,其受命于天,所以天子的服裝應取自天地玄黃之色。玄指略帶有紅色的黑色,代表天空之色;黃色代表大地之色。此后各朝代雖有不同,但仍被帝王所提倡。隋文帝的聽朝之服采用柘黃色文綾袍之后,唐、宋、元、明、清各代皇帝沿襲下來,使黃色成為帝王寵臣專用之色,并制定了具體的規(guī)章,下官及百姓禁用。

根據(jù)《清稗類鈔》云:“皇子得服金黃蟒袍,諸王非特賜者不能服!蓖ㄟ^這句話我們就可以得出,黃顏色的服飾,如不是皇帝賞賜的話,連皇帝的親兄弟都禁止穿戴。連王爺都不能隨便穿,老百姓就更不能奢望了。假如從哪個老百姓家里搜查出一件黃色衣服來,這家就被視為大逆不道。中國歷史上歷來不乏以此來判刑定罪的案例。

在宋朝時,黝紫色在一段時間成了貴色,民間禁用。這是發(fā)生在仁宗朝的事兒:在仁宗時期,有很多染工從江南過來,他們過來的同時,還帶來了南方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shù),其中就包括南方的漂染技術(shù)。他們把山礬(一種植物,又稱鄭花)的葉子燃成灰,然后把原來的紫色染成黝紫色。他們?yōu)榱四軌蛟诰┏谴蛳禄A,就把這些少見顏色的布料獻給了京城的王公大臣。王公大臣非常高興,就用這些布料做了上朝時的朝袍。

有些士大夫雖然也愛這種布料顏色,但是不敢使用。只有一些婦女有時使用。后來仁宗索性就頒布詔書,民間禁用。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guān)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