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第一章
-
魏晉時代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文學的自覺是以人的自覺為底蘊的,而人的自覺則又以生命的自覺為主體。因此,在文學中表現(xiàn)著強烈的生命意識,或抒壓抑,或?qū)憠阎荆踔猎谟蜗稍娮纺缴裣傻那閼阎,也蘊含著企慕生命和留戀生命的意識。
曹操《短歌行》中寫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慨然一嘆,遺響千古。因為它觸動了人生最敏感的生命琴弦,極易引發(fā)人生百境的思緒,或因之而壯懷激烈,或因之而及時行樂。其詩曰: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全詩四句為一節(jié),兩節(jié)為一章,共四章。第一章借酒抒懷!皩飘敻,人生幾何?”起調(diào)偉壯,酒酣高吟,慷慨激昂。清魏源評曰:“對酒當歌,有風云之氣!保ā对姳扰d箋序》)曹操從位卑眾寡的小軍閥,憑借政治軍事天才,崛起到相王霸主之尊的地位,歷盡滄桑。其懸命于軍旅、涉險于宮廷的個中滋味,只有曹操自己能夠體味。因此“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就不僅僅是人生苦短,亦有著人生境界的深刻體悟。然而詩人并沒有沉淪,慷慨向上的人生精神伴著憂愁和著杜康,一并灌注于詩情,這才是生活中的曹操。詩人對生命的體驗震動了后人對人生哲理的領悟,這也是其詩傳誦不絕的原因之一。
但是,詩歌的主題還是“欲得賢才以早建王業(yè)”(張玉谷《古詩賞析》),這與曹操平素的政治主張與對人才的認識是一致的!度龂尽の涞奂o》記載了曹操與袁紹在討董卓時的一次閑談。話題是圍繞著依何而爭霸天下展開的,袁紹說:“吾南據(jù)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曹操則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袁紹主張依據(jù)地勢之險固,而曹操則主張任用天下才智。二人的主張不同,下場也不同,袁紹終敗在曹操手中。曹操重視人才、使用人才的策略是一貫的,他曾三次下《求賢令》廣搜人才,甚至不顧道德偏短而舉用。因此,此詩的思念賢才雖有政治家的功利目的性,但情感未嘗不真實。“英雄欺人”(朱嘉徵《樂府廣序》)的評價未免過于偏激。
第二章,詩人開始抒寫思賢若渴的心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鼻皟删浣栌谩对娊(jīng)·鄭風·子衿》原句,這首詩是寫熱戀中的女子思念期待情人的情景。這兩句是說:你那青青的衣領喲,牽動著我悠悠思念的一顆心!曹操借之以抒發(fā)渴求賢才的心情。隨后,又借用了《詩經(jīng)·小雅·鹿鳴》中的四句,別開生面地描寫了歡宴嘉賓的場面,以鹿鳴起興,以瑟笙渲染氣氛,一派和樂融融的景象,表達了歡迎賢才的誠懇情意。
第三章,詩人以月比人,借月抒懷。賢才猶如清明之月,何時才能求得;心中綿延不絕的愁緒正由此而來,然后筆鋒移轉(zhuǎn)又繪寫了一幅賢友奔來赴宴的圖景。此章一愁一喜不離渴求賢才的主題,曲折變化的心理情感和情景交融的手法,頗具感人的藝術效果。
第四章,寫景中寄托著寓意,因寓意含蓄委婉,釋者眾說紛紜。眾說之中以陳沆說為最佳,其曰:“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則南馳耳。分奔蜀吳,棲皇未定。若非折節(jié),何以來之?”“烏鵲南飛”顯然有賢才南流之意;“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可見猶疑徘徊之勢。曹操正是看到了這一形勢,又深諳“賢才擇主而棲”的士之傳統(tǒng),所以才欲效“周公吐哺”。周公吐哺的典故見于《韓詩外傳》,說周公“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也”。詩以周公殷勤待賢、禮賢下士來勉勵自己。
此詩的風格,典型地體現(xiàn)了建安詩壇慷慨悲涼的格調(diào),既有激昂之高格,亦有憂愁之情調(diào)。藝術手法的運用純熟自由、豐富多姿,熔煉敘事、寫景、抒情、說理于一爐,且比喻生動形象,寓托含蓄委婉,用典自然恰切,尤其是借用《詩經(jīng)》成句竟能信手拈來,不露痕跡。
曹操是雄居一方的一代霸主,不管后世褒貶如何,奸雄也好,野心也好,雄心也罷,英雄也罷,但曹操確“是個很有本事的人”。曹操的個性氣質(zhì)非凡超俗!妒勒f新語·容止篇》記載了這樣一則佚事:曹操將接見匈奴使者,自以為形貌短俗。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