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當前位置:圖書頻道 > 綜合其他 > 總是元曲最銷魂:抒情 > 第 2 章 寂寞的靈魂,聲聲的嘆息
第4節(jié) 迷青瑣倩女離魂

《倩女離魂》劇情簡介

旦本,四折一楔子。衡州張家小姐倩女與母親李氏相依為命,父親在世時曾與王同知家指腹為婚,如今已17歲。王家公子文舉,早年父母雙亡,現(xiàn)已學成滿腹文章。一日,文舉來到張家,拜見李氏后說明來意:一者拜候岳母,二者上朝進取。李氏令倩女以兄妹之禮參見。倩女、文舉一見傾心。

倩女自見了文舉后,日思夜想,心旌搖蕩,暗地埋怨母親悔了這門好親事,無限傷感,丫鬟梅香每日勸慰。不日,文舉要動身進京應舉,憂心忡忡的倩女乘車前往折柳亭送別。母親令倩女把酒“與哥哥送路”。文舉問李氏為何總是讓倩女以哥哥相稱,李氏答曰:“俺家三輩兒不招白衣秀士”,他日若高中得官,便可回來與小姐成親。倩女淚濕香羅衫,囑咐文舉得官就要馬上回來,“是必休別接了絲鞭者”,文舉讓倩女放心,承諾得了官,便來迎娶。二人戀戀不舍,李氏一旁催逼,文舉跨馬而去。

文舉走后,倩女相思成疾,病倒在床,靈魂離開身體,化作另一個倩女追趕文舉而去,已在船上的文舉一見匆匆追來的倩女,正色斥責道:

“聘則為妻,奔則為妾”,“你今私自趕來,有玷風化”,勸她趕快回去。倩女執(zhí)意要與文舉同走天涯,誓言“做著不怕”,且“愿同甘苦”,王文舉最終同意攜其進京。此后,離魂倩女與文舉在長安朝夕相處三年。

文舉狀元及第,命仆人送信向李氏報喜。病榻上的倩女日夜苦等文舉的消息,備受煎熬,精神恍惚,以致白日做夢,與得官的文舉在夢中相會。梅香將信拿給小姐,見文舉信上說“同小姐一時回家”,倩女誤以為文舉得官已別娶高門,遭受重創(chuàng),當場暈倒。

文舉官衡州府判,攜倩女衣錦還鄉(xiāng),來張家拜望岳母,李氏每日陪伴在倩女病榻前,突然見到與文舉相攜而歸的又一倩女,以為鬼魅,文舉亦大為驚恐,令“妖精”從實招來,否則要將其“一劍揮之兩段”。倩女訴說離魂情由,生魂(魂旦扮)與肉體(正旦扮)合而為一。李氏夫人驚此異事,喜女兒受五花官誥,做了夫人縣君,為喜結良緣的文舉、倩女“做個大大喜慶的筵席”。

《倩女離魂》據(jù)唐人陳玄祜傳奇小說《離魂記》改編,今有《元曲選》本、《柳枝集》本、《顧曲齋元人雜劇選》本、脈望館校藏《古名家雜劇》本。《古名家雜劇》本題目作:鳳闕詔催征舉子,陽關曲慘送行人。正名作:調素琴書生寫恨,迷青瑣倩女離魂。

《倩女離魂》由女主人公張倩女主唱,是一部描寫才子佳人、歌頌自由愛情的風情喜劇。但劇作在表現(xiàn)這一主題的同時,將現(xiàn)實世界和超現(xiàn)實世界巧妙“接通”,使劇作具有了和《柳毅傳書》、《張生煮!返壬裨拕∫粯拥纳衿嫔剩@是《倩女離魂》區(qū)別于一般才子佳人劇的特色所在。

劇作的關目設置沒有超出愛情故事的常見套路,即才子佳人一見鐘情,歷經磨難,終成眷屬。但就其思想蘊涵而言,此劇與一般的愛情劇有所不同。它著力突出的是青春少女主動追求愛情的行動,與《西廂記》中“男追女”的愛情描寫判然有別。倩女不顧森嚴的禮教規(guī)范,毅然沖破束縛,追隨情郎而去,這種違時逆俗的反叛精神借封建社會的小姐來表現(xiàn)尤其令人震撼。為了增強可信度或可能性,劇作設計了一個“離魂”的“戲核”——追隨情郎而去的不是倩女本人,而是她的生魂,靈魂出殼的宗教智慧賦予這樁難以發(fā)生的“淫奔”之事以可能性,同時,也營造了亦真亦幻的浪漫主義氣息,增強了劇作的藝術感染力。

以靈魂離體的方式伴隨心愛之人而去,拼命追求愛的滿足。這種浪漫而熱烈、奇異而超凡的愛情舉動,令人震驚和感嘆!同時作者確立的這一積極浪漫主義相思模式,對后世作家的影響極為深遠,比如明代戲曲杰作《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其“為情而死,為情而生”的人生就分明有著張倩女的影子。

本劇之中,張倩女的形象最為光彩耀眼。首先,倩女是一個勇敢追求愛情的堅強女子。她美貌聰慧,“針織女工,飲食茶水,無所不會”,過了及笄之年自然少女懷春,因為有“指腹為婚”的姻盟,倩女對未來的丈夫王文舉頗多關注。當王文舉到了張家,張倩女目睹了這位風度瀟灑、舉止不俗的俊秀書生,欣喜非常,萌生愛意,“他是個矯帽輕衫小小郎,我是個繡帔香車楚楚娘,恰才貌正相當”。而后兩人偷傳錦字,暗寄香囊,書信往來,加深了解,倩女知道情郎不是“茅檐燕雀”,而是“混海鯨鰲”,更增愛慕,后來倩女更是不顧一切勇敢追求愛情。倩女對于愛情的追求決不是庸俗的輕率之舉,而是勇于維護愛情的大膽行為,這一果敢之舉賦予了倩女以遠遠高出流俗的迷人魅力。

其次,倩女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楔子中,母親讓王文舉、張倩女兩人以兄妹之禮相見,倩女當即埋怨母親的橫加阻攔:“俺娘向陽臺路上,高筑起一堵云雨墻”,“左使著一片黑心腸”。面對阻撓,倩女不是忍氣吞聲,而是滿懷斗志:“你不拘鉗我可到不想,你把我越間阻,越思量!”由此可見倩女性格的倔強與反叛。第二折中倩女因王文舉離去,相思難耐,靈魂離體,追趕而來。面對王文舉的疑問,倩女胸有成竹:“他若是趕上咱,待怎么?常言道:做著不怕。”更見其堅決的反抗精神。

再次,倩女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對社會有理性的認識。盡管倩女對王文舉有真摯的愛慕之情,但始終都提防著男子發(fā)跡負心的悲劇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所以,第一折柳亭送別時,倩女不顧母親、丫鬟在場,不顧少女顏面的羞澀,當面提醒王文舉“若得了官時,是必休別接了絲鞭者”。王文舉走后,她又憂心忡忡,擔心“早辜負了碧桃花下鳳鸞交”。所以,靈魂離體,追趕王文舉。倩女的所作所為不是胡思亂想,而是有鑒于不少封建士子一旦金榜題名,就忘情棄愛、另覓新歡的事實。倩女的這份清醒和理性,更突出了她對愛情的專注和執(zhí)著。

在劇情結構上,作者巧妙地設置了兩個倩女形象,兩相對比,寫實與浪漫交替運用,構成兩條發(fā)展線索:一方面,病體倩女飽嘗相思之苦,繾綣縈懷,怨愁交加!罢f話處少精神,睡臥處無顛倒,茶飯上不知滋味,似這般廢寢忘食,折挫得一日瘦如一日”,“則被這相思病害殺人也呵!”整日喟然長嘆,以致臥床不起,每日渾渾噩噩,以淚洗面。可以說,在家病重的倩女備受著心靈的煎熬,對王文舉的愛戀與擔憂深深地交織扭結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極為真切、形象地表現(xiàn)了封建社會喪失了婚姻自主權的少女的復雜心態(tài)。另一方面,作者則盡情描寫離魂倩女無拘無束地享受愛情的甜蜜,在理想的天國馳騁的神話想象,離魂倩女的出現(xiàn),使情節(jié)帶上了神秘與浪漫的色彩。這一個倩女不再多愁善感,而是膽魄驚人,敢愛敢言:“你好是舒心的伯牙,我做了沒路的渾家。你道我為甚么私離繡榻,待和伊同走天涯!睘閻劭梢赃h走天涯,以愛情為基礎迸發(fā)出的精神力量,成為倩女行動的巨大支柱,她一切均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即使觸犯了封建禮法,也無所畏懼,表現(xiàn)了倩女這一女性形象對于封建禮法的蔑視與反抗。作品通過兩個倩女不同境遇的對比描寫,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禮教對于女性身心的深重戕害,發(fā)人深思。

劇作洋溢著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全劇語言哀婉動人,華麗俊逸,遣詞用句十分講究,上引第二折中的幾曲可見一斑。

前人論曲,向來都將鄭光祖列為元曲文采派的代表,明代朱權《太和正音譜》評曰:“鄭德輝之詞如九天珠玉。其詞出語不凡,若咳唾落乎九天,臨風而生珠玉,誠杰作也!蓖鯂S《宋元戲曲史》對鄭光祖也不吝稱贊:“鄭德輝清麗芊綿,自成馨逸”,“不失為第一流”!顿慌x魂》為元代四大愛情劇之一,誠可謂實至名歸。

【元和令】杯中酒和淚酌,心間事對伊道,似長亭折柳贈柔條。哥盱,你休有上梢沒下梢。從今虛度可憐宵,奈離愁不了!

【后庭花】我這里翠簾車先控著,他那里黃金鐙懶去挑。我淚濕香羅袖,他鞭垂碧玉梢。望迢迢恨堆滿西風古道,想急煎煎人多情人去了,和青湛湛天有情天亦老。俺氣氳氳喟然聲不安交,助疏剌剌動羈懷風亂掃,滴撲簌簌界殘妝粉淚拋,灑細蒙蒙邑香塵暮雨飄。

【柳葉兒】見淅零零滿江干樓閣,我各剌剌坐車兒懶過溪橋,他圪蹬蹬馬蹄兒倦上皇州道。我一望望傷懷抱,他一步步待回鑣,早一程程水遠山遙。

這三段唱曲,便是張倩女和王文舉在亭中送別的情景!霸土睢币欢螁沃v二人飲酒告別。和著淚飲一杯苦酒,張倩知道就算對王文舉說盡千言萬語,也不可能將他拉回身邊,對方去趕考畢竟是為了自己,她所能做的只有折柳贈他,讓他別把自己忘了。過去中舉的人經常會忘了后堂妻,再娶一房妻室。張倩女怕王文舉也做負心人,再三叮嚀他不要三心二意,不然她對母親表示堅持不改嫁就沒了意義。

看著王文舉的馬漸行漸遠,她也踏上了馬車,但仍在掀簾眺望!昂笸セā、“柳葉兒”兩段里便滿含張倩女告別之后不舍的情緒。望著古道迢迢,她在西風中垂淚,風過淚干,流下一縷淚水又沾巾。俗話說,女人是水做的,淚水總是女人最好的武器,但這次張倩女沒有用淚水去挽留王文舉,而是在后者離開許久才潸然淚下,其中的用心良苦青天可鑒。天若有情天亦老,本以為青湛湛的上天不會被自己感染,哪知回城的途中已經煙云彌漫,羈亂的風刮個不停,掃走了一地落葉。在嗚咽的風雨聲中,張倩女更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哭出聲來,但她卻再不敢望對方一眼,就怕自己的不舍讓欲走的書生掉轉馬頭,耽誤了前程,那樣兩個人就再沒有結緣的可能了。

男女別離,女人的離情總是比男子深重!岸朊寄茏韵В瑒e離淚似傾”(貫云石《金字經》),女人們知道應該克制凄苦,珍惜自己,可到了執(zhí)手臨別的時候,往往難以自抑。等到夜半三更無人陪時,則更加愁不能寐,看天上明月一彎,更顯清冷。張倩女克制得了臨別時的淚水,卻無法遏止別后的相思。所以王文舉離去不久,她便思念成疾。

《迷青瑣倩女離魂》此后的三折戲,即是張倩女因為相思而離魂、由離魂再到回魂的經過。一開始,張倩女只是終日做著王生歸來的夢,聽到些許動靜便趴到陽臺上去看。錯認了人之后獨自傷悲,恨自己不應該在柳亭趕王文舉走。就這樣在“遠浦孤鶩落霞、枯藤老樹昏鴉”中,聽著長笛一曲,思念情郎,最后她病臥榻上,昏迷不醒。原來是魂魄不聽人指揮,跟著王文舉的腳步赴京趕考去了。

王文舉還以為張倩女真的追著自己來了,便高高興興地和她的魂魄在京城生活了三年,直到狀元及第衣錦還鄉(xiāng),打算正式拜訪岳母大人,于是便修書一封給張母。哪知道兩人一回到家中,張母便狂奔出來說張倩女是妖魅,自己的女兒則快要病死了。王文舉聞言,大驚失色,拔劍就要殺了跟在自己身邊三年的“人”。張倩女一時凄苦,魂魄一下子竟回到了自己的臥房,看到自己的原身形銷骨立,不成樣子,不禁悲從中來。一時激動,魂魄瞬間又回歸身體之內,整個人終于醒了過來。張倩女與王文舉的結局可想而知,在鄭光祖的筆下得到了一個圓滿的結局,二人廝守,皆大歡喜。

元人最喜歡把愛情和美的愿望放在他們所寫的戲曲當中,然而這也恰恰成了他們在現(xiàn)實中身世不幸的最佳對比。在劇中越是歡欣,在戲外則越是痛苦。情若是久長,別離也就沒有那么痛;人生如果美滿,悲歡離合不過是調劑品而已。由此可以看出,鄭光祖在寫離魂倩女的情感時,最后的歡喜結局并不是他真實情緒的表露,反而是第一折的別愁,被鄭光祖寫得細膩處見真情,說明他內心充滿了對身世可憐的凄苦。

鐘嗣成的《錄鬼簿》里記載,鄭光祖是個生卒不詳卻有才情的人,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齊名。少年時習儒,后來做了杭州的小官吏,一直居于南方。因為性格方直,與官場的人處不來,干脆半公半閑,與當?shù)氐牧嫒烁枧疄橛选S袝r他看這些風塵中人身世可憐,便為其寫劇以供他們賺錢,自己也能拿一些稿費混口飯吃。

他在《迷青瑣倩女離魂》的劇中可憐張倩女與王文舉殊途之情,大概是看遍了伶人、歌妓們不能情有所終,便為他們虛構理想的愛情花園,也為自己寂寞的心找到一個可供棲息的秘密園地。這也是他從來不去觸碰散曲和小令的原因,并不是他沒有文采,而是因為散曲會暴露一個人的情緒,他怕說得越多越是傷心,所以只寫劇本。然而,這并不代表他無心,反而是因為有心,他才寫得出堪與《西廂記》媲美的《倩女離魂》。后人說他寫劇本不為政治只為調劑生活,從不去揭露現(xiàn)實,可從張倩女與王文舉在柳亭惜別的情形,不難看出其中都是他對真實生活的種種嘆言。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