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節(jié) 做一個謙遜的孩子
-
做一個謙遜的孩子
富蘭克林早年為自己的成功而自鳴得意,他那種過分自負的態(tài)度,使別人看不順眼。有一天,一個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勸告了他一番,這一番勸告改變了他的一生。
“富蘭克林,像你這樣是不行的,”那個朋友說,“凡是別人與你的意見不同時,你總是表現(xiàn)出一副強硬而自以為是的樣子。你這種態(tài)度令人覺得如此難堪,以致別人懶得再聽你的意見了。你的朋友們覺得不同你在一處時,更自在些。你好像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別人對你無話可講了。的確,人人都懶得和你談話,因為他們費了許多力氣,反而覺得不愉快。你以這種態(tài)度來和別人交往,不去虛心聽取別人的見解。這樣對你自己根本沒有任何好處。你從別人那兒根本學不到一點東西,但是實際上你現(xiàn)在所知道的卻很有限。”
富蘭克林聽了,覺得無話可說。他訕訕地站起來,一邊拍著身上的灰塵,一邊說:“我很慚愧。不過,我實在也是很想取得長進!
“那么,你現(xiàn)在要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你已經(jīng)太蠢了,現(xiàn)在還是太蠢了!
他又受了一下打擊。不過他站起來的時候,已經(jīng)下決心把一切驕傲心都拋在地上……他所需要的第二步。便是與自己做一次談話。他對于這一點馬上實行起來。他現(xiàn)在要研究一個新的題目,那便是他自己。他曾經(jīng)在印刷方面學過制版的,現(xiàn)在他要從似乎毫無希望的材料中,制造出一個新人來。
一個容器若裝滿了水,稍一晃動,水便溢了出來。一個人若心里裝滿了驕傲,便再也容納不了新知識、新經(jīng)驗和別人的忠言了。長此以往,事業(yè)或者止步不前。或者猝然受挫,故古人云:“滿招損、謙受益!
達·芬奇在《筆記》中感嘆道:“微少的知識使人驕傲,豐富的知識則使人謙遜。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舉頭向天,而充實的禾穗低頭向著大地,向著它們的母親!逼鋵崳藗儾粦獮樽约阂延械闹R和成績感到驕傲,容器的容量是有限的。假如人能夠保持謙虛的心態(tài),則人的心胸可以擴展到無限。人們?nèi)缒苤t虛處世,無疑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取得更大的成績。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是個名滿天下的科學家,據(jù)說有一次他的學生問他:“老師的知識那么淵博,為何還能做到學而不厭呢?”愛因斯坦很幽默地解釋道:“假如把人的已知部分比作一個圓的話,圓外便是人的未知部分,所以說圓越大,其周長就越長,他所接觸的未知部分就越多,F(xiàn)在,我這個圓比你的圓大,所以,我發(fā)現(xiàn)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識自然是比你多,這樣的話,我怎么還懈怠得下來呢?”
富蘭克林起初只是一個自負的蠢人,后來他卻成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許多人都喜歡他。他為當代人做了許多建設性的事業(yè),而且他對于后代也有很大的影響。如果那個朋友不給他這一番嚴厲的說教,促使他變得謙卑起來,那么他后來的結果怎樣,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從那次以后,他完全改變?yōu)榱硪粋人了。以前他總是驕傲,總是炫耀他過去的才能;后來他卻更關注于瞻望自己的將來。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一個有用的人物。
應心胸寬廣,博采眾長,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增強自己的本領。進而創(chuàng)出更大的業(yè)績。如能這樣,則于己、于人、于社會都有益處。成功者尚且謙虛。更何況我們這些正為成功而拼搏的人呢?
許多人對于謙虛這個重要的個性不以為然。事實上,謙虛是一種積極有力的個性,如果妥善運用,能夠使人類在精神上、文化上或物質上不斷地提升與進步。
漢高祖劉邦首次見酈食其時,讓兩位女子替他洗腳,酈食其責備他以長者的態(tài)度見人,劉邦馬上停下,站起來表示感謝,并改變了傲慢的態(tài)度,以禮對人。所以酈食其為他效死力。
謙虛是人性中的美德,也是馴服人、駕馭人的最大要領。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