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節(jié) “作強之官”,具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
-
來我這里看病的病人,有很多患者的腎臟,準確地說是腎功能并沒有任何問題。他們有的肝臟出了問題,有的肺葉有點問題,有的心臟有問題,甚至僅僅是氣血不足等毛病。在給這些患者開藥方時,只要不是病入膏肓需要馬上進行手術才能醫(yī)治的患者,我往往都會建議他們從補腎開始;蛟S在他們眼里,我這樣一概而論的做法是不負責的表現(xiàn)。實際上從中醫(yī)的角度看,這是非常正確的。
中醫(yī)認為,只有人體的五臟六腑、經絡氣血都達到統(tǒng)一協(xié)調時,人體中的精、血、津液才會生生不息。而精,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腎精,只有它正常生化運行,才能滋養(yǎng)、濡潤全身臟腑。其實,我們的五臟六腑中,到處都有精的影子,而之所以不把精叫作“肝精”“脾精”而叫作“腎精”,主要就是因為我在上文講過了的腎臟的一個功能——專司藏精。所以,《黃帝內經》說:“精藏于腎!蹦I在接收五臟六腑所產生的精氣時,會把它們儲藏起來,這也就是為什么說它是“生命基本物質的倉庫”了。而人體生理活動功能的強弱,體力精力的虛實,代償功能的大小等,均與腎的封藏儲備功能有密切關系。也正因為如此,《黃帝內經》里才會有“腎者,作強之官”之說。歷代中醫(yī)或養(yǎng)生學家,都十分注意護腎守精,煉精化氣,以達到去病、強身的目的。
《黃帝內經》中把人體五臟形象地比喻為“官”,如“心為君主之官”“肺為相傅之官”“肝為將軍之官”“脾為倉廩之官”等。這本書,把人的身體看作是一個巨大而設施齊全的宮殿,而人體的五臟就像是宮殿里各司其職的官員。
“心為君主之官”,“君主”就是國王,它可以發(fā)號施令,并處于統(tǒng)治中心的地位;“肺為相傅之官”,“相傅”就是宰相,它是國王最重要的大臣,很多醫(yī)書中都有 “大臣喪命,則王亦駕崩”的說法,可見呼吸與心跳之間的關系是多么的密切;“肝為將軍之官”,相當于對外作戰(zhàn)的將軍,專門負責保家衛(wèi)國,與病毒作戰(zhàn);“脾為倉廩之官”,負責人體的營養(yǎng)物質儲運;“腎為作強之官”,出自《素問•靈蘭秘典論》中的 “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白鲝姟笔侵阁w力強壯、精力充沛、工作能力強。
腎好的人,感覺總有使不完的力氣。比如,有的人就算偶爾加班熬夜,第二天精力仍然非常旺盛,這種精神勁兒,就全靠腎。而腎虧的人的差別就很大了,他們往往容易精神疲軟,看上去老哈著個腰,年紀輕輕的卻像個小老頭,一遇到天氣變化就很有可能會感冒,總是一副不喜歡運動的樣子,這就是腎氣衰弱甚至大傷的現(xiàn)象?梢姡I是人體先天之本,性命之根,處于重要的地位。
這個“作強之官”,相當于君主的帶刀侍衛(wèi),隨時保護著“心”。通常,能擔任這個職位的人都是武功高強的人。他的作用,除了護佑君主外,還有一個職責,就是在戰(zhàn)爭爆發(fā)時,戰(zhàn)局陷入僵局時,能憑一人之力扭轉全局。所以,“作強之官”必須要有強大的力量。這就告訴我們,腎的功能,一是要護心,二是要有力氣,只有力氣充足,才能向身體和筋脈輸送能量,滿足人體各種活動的需要。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的心臟出了問題,就很可能是這個“保鏢”率先出問題了。
另外,人體具有創(chuàng)造力,當人體腎氣充實時,人就會很靈巧,這就是所謂的“技巧”。腎的精氣是否充足,決定骨骼是否完全發(fā)育,腦髓是否充盈,身體是否強壯。中醫(yī)認為,腎藏精而主骨生髓,腎氣充盈,骨骼才會更堅強,筋骨更強壯了,動作也就更有力了。所以,身體好的人的能力強,志氣也就堅定,有健全的身體與精神,才能擔負起繁重艱巨的工作,辦事才更有效率。所以,人的骨骼、氣血的健康和腎臟密不可分。
【專家提醒】
中醫(yī)認為,髓通于腦,一切智慧技巧都出于腦,因此,腎氣也會影響腦力的強弱。如果不懂得顧惜身體,盲目透支,不注意勞逸結合,就會耗傷腎精,出現(xiàn)精神疲憊、健忘眩暈等癥狀,這時就需要調整作息,服用補腎益精的藥物加以調理了。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