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節(jié) 過去、現在和將來
-
我曾跟一位朋友聊天,談起有效推銷的若干竅門時,我們說到了與客戶會面期間提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朋友明白我的話,卻不知該如何將其付諸實施。
就在我為他解釋時,一句話順口而出,反而把我自己嚇了一跳。當時我是這么說的:“了結了過去才能把握現在、繼而著眼未來。”當時我就想,嗯,這句話一定要記下來,因為它太有道理了。
在本書前文中曾經提到過,銷售人員接觸客戶的目的是了解對方、對方的公司以及對方的需求,而唯一能達到這個目的的做法就是問問題,去發(fā)現客戶的真實想法。自己一味地夸夸而談與這個目標可謂南轅北轍。
我曾很多次見到客戶不想與銷售人員做生意的情景,他們的失望之情見諸言表,甚至不愿把會談繼續(xù)下去。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你仍然身在客戶的辦公室里,你的努力其實已經毫無意義了。所以,這時你最好站起身來,感謝對方抽出時間跟你會面,然后轉身離開,并向上司報告說此行失利。
那么,怎樣才能避免這種境地呢?如果你能按照下面所說的去做,情況可能就會好很多。把每次與客戶會面的機會都看作一次實際情況調查,在談到目前的情況時,先了解一下過去的情況?蛻暨^去對同類產品是否印象很差?他(她)以前購買的此類產品真的很好嗎?客戶若是不愿談論你所推銷的產品或服務,可能跟你一點關系都沒有,而是源于他(她)以前的糟糕經歷。
所以,在開口推銷之前,先詢問一下客戶以往的產品(或服務)體驗。問題的內容可以涉及你們雙方公司的關系。他們以前是和哪家公司合作的?過去他們使用的產品(或服務)是什么?是否存在問題或不滿?等到把這一步走好了,再把話題轉向目前。
如果客戶對以前的產品(或服務)感到不滿,先看看有沒有辦法彌補。不要在尚未糾錯或補救的前提下就貿然提出合作意向。這里需要事先給大家提個醒:不是所有問題都能夠彌補的。你只要盡力去做了,不論結果怎樣,都能給對方留下很好的印象。
因為客戶會對你的關心和熱忱心懷感激。如果過去的合作還算不錯,現在的關系也很融洽,客戶對雙方的合作比較滿意,那么就可以邁向未來了。別誤會,這里說的未來跟時光機器沒什么關系,我說的是未來的生意合作。這里說的未來生意合作,可以是一個長期合同,可以是產品試用,甚至是建立伙伴關系。
因為你已經從客戶以往的產品體驗中了解到了他(她)的喜好,所以,“未來”這個步驟基本都能順利完成,你甚至還能從他(她)那里得到回饋,在策略和步驟方面加以提高改善,把這些意見和建議帶回公司,如果的確有用,你就成了公司的英雄人物了。
這個方法一定好用,因為你是以客戶以往的產品體驗和最關心的問題為起點,而不是只盯著現在而向客戶巧言游說。
ut-grid�g:�@Gr'-autospace:none;vertical-align:middle'>那么,你該問客戶多少問題呢?只要是你覺得有必要問的,就盡管開口。如果你對問題的內容還沒有頭緒,就看看下面列出的一些提綱:
這位客戶的決策權有多少?他(她)有權簽訂單嗎?
他(她)過去買的產品(或服務)是什么?為什么會買它?
他(她)對現有的供貨商滿意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他(她)滿意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他(她)不滿意的原因是什么?
他(她)的上一個供貨商是誰?他(她)為什么不再與對方合作了?
他(她)希望現在的供貨商能做出什么樣的改變?為什么?
對他(她)及其公司而言,最終要的是什么?
上面列出的這些問題,只是你需要問客戶的諸多重要問題中的一部分而已。問這些問題的次序和方式無所謂,只要發(fā)自真心,表現出你的關注,并對本行業(yè)了若指掌就行了。銷售中的一個原則是,把70%的會面時間用于問問題,而己方用于闡述的時間不要多于30%。
要掌握這個技巧并非易事,需要不斷地練習;練習的次數越多,就會越發(fā)熟練。時間久了,你自然而然就變成了一個善于問問題的人。當然,最好在日常生活中也做到這一點,然后你就會發(fā)現,不論面對的是同事、朋友還是家人,一個善于問問題的人總能發(fā)現很多故事。
“愛說”是人的本性。而讓人開口說話的最好方法就是“提問”加“傾聽”。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關注力、好奇心和感情移入。有時候,在你發(fā)現客戶其實不需要你的產品或服務時,最好直接對他們說:“不用買這個!边@么做能真正體現出你是個真誠的人,而這一點正是優(yōu)秀銷售人員的必備品質。并且,此舉會給客戶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加深他們對你的信任,從而為今后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1]① Dale Carnegie,(1888-1955),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美國著名的人際關系學大師,西方現代人際關系教育的奠基人,被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和成功學大師。著有《人性的弱點》,70多年來始終被視為社交技巧的圣經之一。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