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節(jié) 冥想是瑜伽畢生的修行
-
冥想,是瑜伽的最高境界。瑜伽修習過程有八個階段,稱為八支瑜伽,猶如蓮花之八瓣。八支包括禁制、勸制、坐姿、調(diào)息、制感、執(zhí)持、禪定、三昧。此八瓣共同構(gòu)成美麗的瑜伽之蓮花。前兩支指瑜伽修行者要具有的德性與品質(zhì),坐姿指身體姿勢的訓練,調(diào)息指呼吸放松的技巧,后四支則指通過冥想訓練,來最后達到身心的統(tǒng)一與和諧。
當瑜伽練習者在深沉的冥想靜坐中進入最深層次時,就會覺醒人生自信與生命的至善境界,喚醒內(nèi)在沉睡的能量,得到最高開悟和最大的愉悅。
真正瑜伽冥想的姿勢都是打坐式的。打坐分為七種:簡易坐、至善坐、半蓮花坐、蓮花坐、吉祥坐、希達斯瓦魯普坐和雷電坐。坐姿的基本特征是穩(wěn)定、舒適和放松。冥想一般是連續(xù)10分鐘至兩三個小時的打坐。
在決定去印度之前,我曾讀過不少介紹和研究冥想問題的文章,在一些嚴肅的科學研究中提到,冥想是改變大腦的方法之一,長期、有規(guī)律的冥想被證實可以提升人的幸福感,提高對痛苦的免疫力。
一位有著多年冥想經(jīng)驗的印度人告訴我,雖然他每天只堅持5分鐘,但冥想仍能夠讓他內(nèi)心更寧靜。我問:“冥想是什么?”他告訴我,冥想可以是任何形式,靜坐、走路是冥想,瑜伽祈禱也是冥想,只要專注于內(nèi)心、內(nèi)在,這聽起來太陌生了。他告訴我,其實中國人對冥想一點兒也不陌生,禪修、打坐也是冥想,幾千年前就隨佛教傳入中國。據(jù)說有些持之以恒練習冥想的人,在某一時刻會有大徹大悟的感覺,中國歷史上的那些得道高僧也許就是這樣吧!
考古上能考證到的冥想存在的最早時間大約為公元前3世紀,考古學家約翰•馬歇爾一行在印度河流域發(fā)現(xiàn)了刻有冥想形象的黏土印章。但印度人相信,冥想的歷史或許還要更長。
在瑞詩凱詩待的時間長了,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大的精舍常常和印度教寺廟融為一體,這一點很有深意。
瑜伽和冥想對于我來說不僅僅是辦公室之外的鍛煉,更是畢生的修行。
認知瑜伽修行的第一步是要認知OM。OM是代表整個瑜伽世界的符號,念為“歐姆(OM)——”。在瑜伽修習者心中,OM代表呼吸、代表生命、代表宇宙萬物,是箴言。靜坐時,深呼吸一口氣,然后慢慢地吐出音。在瑞詩凱詩,我常?匆娯溬u旅游紀念品的商店出售帶有OM標志的紀念品。它的形狀像是由太陽、彎月和帶有尾巴的數(shù)字“3”組成的圖案。你能在各種祈禱中聽見人們吟唱“OM”,有時人們見面打招呼也會發(fā)出類似“OM”的音。在冥想中吟唱OM時,聲音先是從喉嚨發(fā)出,接著要靠腹部的力量將長音提升至鼻腔。吟唱歐姆,有助于幫助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到眉心,所以每天在瑞詩凱詩上瑜伽課程或冥想課程時,老師都會帶領(lǐng)大家唱頌三聲“OM”,不管是結(jié)束還是開始。
一些有著多年冥想經(jīng)驗的咕嚕告訴我,進入深度冥想狀態(tài)時,有的人可以感受到體內(nèi)能量的流動,感知它的色彩,感覺它的溫度。在梵文里,這樣的能量中樞被叫做“查克拉”(Chakras),中文也譯作輪脈或氣卦。
我想我聽到這個詞時的表情一定和西方人第一次聽說太極中的“氣”一樣驚訝。盡管“氣”的存在仍然缺乏科學的驗證,但中醫(yī)和練習氣功的人卻總頻頻提及。
查克拉理論廣泛存在于印度的傳統(tǒng)醫(yī)學和哲學中。較之“氣”,它們在印度文化中有更為形象的描述,印度人認為它們是蓮花狀的介質(zhì),不同的查克拉具有不同的顏色,存在于身體中軸的不同位置,掌管著身心運作。一種理論認為,吟唱“OM”,能將人體的查克拉能量集中,但這并不容易做到。只有極少數(shù)的大師能將查克拉集中到身體中更高的位置,并保持任意長時間。
在瑞詩凱詩,我向咕嚕們請教他們的經(jīng)驗,也在書店售賣的各種瑜伽冥想書籍中尋找答案。咕嚕們告訴我,冥想時將注意力集中到眉心,身體內(nèi)的能量隨之發(fā)生流動,人的五感減弱,這就達到了專注一處的目的。比如說,有的時候我專注于腳,會感到暖暖的能量流向腳部,但能量并不是就停留在那里,而是向腳的方向流動。
在瑞詩凱詩,每天的生活從清晨5點就開始了。天還是蒙蒙亮的時候,濃霧罩在山頭,寺廟里僧人們已經(jīng)在準備各種功課,這情景讓我想起中國佛教圣地。雖然大咕嚕們總是說行與臥、晝與夜都是冥想,但是初學者還是要講究時間和地點,通常清晨和黃昏都是好時候。印度教認為,這個時辰空氣中的“精神氣氛”為最佳。從另一個角度講,人醒來和完成一天工作后,較為放松,清晨空氣質(zhì)量也比較好,適于冥想修行。
其實,每個人都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冥想方式,如果你喜歡音樂,音樂能讓你從焦躁的情緒里解脫出來,那音樂冥想就是你的冥想方式。
切達南達關(guān)于向自然冥想的觀點令人印象深刻。自然界中的一花一木、一草一樹,看著它們,靜靜地觀察它們,沒有雜念,只是看到它們在自然中存在的樣子,你會發(fā)現(xiàn)你和它們沒有什么不同,都是自然的神奇的創(chuàng)造物。即使每天只是幾分鐘,閉上眼睛走進自己的內(nèi)心,就那么一刻靜靜地用心觀察也是一種冥想。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