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當前位置:圖書頻道 > 綜合其他 >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論 > 第 9 章 1907\[英國\] 羅德亞德•吉卜林(1865—1936)
第1節(jié) 文美惠:想象新穎、風格雄渾的敘事大師——評吉卜林的短篇小說上篇

  
  
  羅德亞德•吉卜林是現(xiàn)代英國文學史上享有盛名的重要作家。我們常常聽到他的名字,但是由于他的作品翻譯介紹過來的還不多,因此這位大作家對中國讀者來說還是相當陌生的。
  
  十九世紀末葉,英國文壇宿將先后離開了人世,人們紛紛感嘆英國文學正在走下坡路,并且考慮,有誰能接替薩克雷、狄更斯和艾略特的位置?正在這時,二十四歲的吉卜林從印度回到了英國。用他充滿浪漫情調的東方題材作品,以他獨有的雄渾、粗獷的男子漢氣概,闖進了彌漫著“世紀末”頹廢情調的倫敦沙龍和俱樂部。他的詩歌和小說,使厭倦了維多利亞時期老一套作品的讀者為之耳目一新。不到一年時間,吉卜林便在倫敦文壇嶄露頭角。他被人們稱為“狄更斯的繼承人”,被譽為“英國的巴爾扎克”。吉卜林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八部詩集,四部長篇小說,二十一部短篇小說集和歷史故事集,以及大量散文、雜感、隨筆、游記、回憶錄等。他以他的勤奮勞動博得了廣大讀者的熱愛,他的新作常常成為人們談論的題目,他的詩句常常被人們引用和吟誦,而他為兒童寫作的故事更博得了無數(shù)青少年和兒童們的喜愛。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經熱情洋溢地贊美吉卜林的作品說,“我了解吉卜林的書……它們對于我從來不會變得蒼白,它們保持著繽紛的色彩;它們永遠是新鮮的。”
  
  在吉卜林的創(chuàng)作中最為杰出的是他的短篇小說。他擅長用雄渾粗獷的白描手法向讀者展示遙遠而神秘的東方世界:不僅呈現(xiàn)出充滿浪漫異國情調的城鎮(zhèn)鄉(xiāng)村、森林原野,而且揭示了存在于這塊美麗的土地上的令人震驚的嚴酷現(xiàn)實:奴役、戰(zhàn)爭、屠殺、災荒、饑饉、宗教迷信、落后習俗……吉卜林還用他充滿魅力的筆調,描寫出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從英國殖民社會的白人軍官,到被人稱作“湯米”的下級士兵和終日辛勞的英國小職員;從天真的印度姑娘、到處流浪的土著水手,到城市里的騙子、“占星家”和神廟里的祭司。他筆下的那些“小人物”的歡樂和悲哀、追求和幻滅寫得那么真實動人,以至于在讀者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1907年,吉卜林由于其“觀察的能力、新穎的想象、雄渾的思想和杰出的敘事才能”而獲得當年頒發(fā)的諾貝爾文學獎。
  
  羅德亞德•吉卜林于1865年生于印度孟買。他父親洛克伍德出生在英國約克郡的一位牧師家里,起初在英國中部一家建筑公司擔任雕塑設計師,1865年赴印度孟買擔任孟買藝術學校教師,后來在拉合爾任藝術學校校長和博物館長。
  


  吉卜林長到六歲,被父母送回英國受教育,寄養(yǎng)在一位退休的海軍軍官家里。吉卜林受到這家主婦的虐待,在心靈上留下深刻的傷痕,他曾把這段生活經歷寫進短篇小說《咩咩黑羊》里。吉卜林十二歲時進入德文郡的聯(lián)合服務學院學習。這是一所培養(yǎng)貧寒的海外軍人子弟的中學。他在這里受到嚴格的紀律訓練,也遭到高年級學生的欺侮。后來他和兩個同學結下了親密的友誼,一塊兒淘氣,捉弄老師和低年級學生。這段生活成為他日后創(chuàng)作學生生活題材的小說集《斯托凱公司》的素材。
  
  吉卜林很早就愛好文學,寫了一些詩歌。1881年,他的母親把他寫的詩歌收集起來,在拉合爾為他自費出版詩集《學童的抒情詩》,一共印了五十冊。他的中學校長普賴斯是吉卜林父母的老友,發(fā)現(xiàn)吉卜林有文學才能,便委托他編輯?。吉卜林在?习l(fā)表了一些詩歌。
  
  1882年9月,吉卜林中學畢業(yè),離開英國,回到印度。父親無力供他上大學深造,便給他在拉合爾找了份工作,擔任拉合爾市《軍民報》副編輯。編輯工作是辛勞而且繁忙的,但是吉卜林通過采訪和編輯工作,大大鍛煉了自己的觀察和寫作能力,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他經常到印度各地進行采訪,接觸到社會各階層人物。他尤其熟悉和同情下層勞動人民和駐印度的英國士兵。
  
  1884年9月,吉卜林在《軍民報》上發(fā)表了他的第一個短篇《百愁門》,從此他不斷發(fā)表詩歌和短篇小說。1886年,他把在《軍民報》上刊載的詩歌匯集起來,出版了詩集《機關打油詩》。1887年,他來到阿拉哈巴德,擔任《阿拉哈巴德先鋒報》的編輯,并負責為這家報紙出版兩種周刊。
  
  1888年,吉卜林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山的故事》出版,受到贊揚。同年,他的六個短篇小說集:《三個士兵》《蓋茨皮一家的故事》《黑與白》《在喜馬拉雅杉樹下》《人力車怪影》《小威利•溫基》以“印度鐵路叢書”小冊子的形式出版。這些作品流傳甚廣,后來在英國再版,給作者帶來了聲譽。
  
  1889年,吉卜林辭去職務,告別父母,用賣稿收入作了一次長途旅行,經過仰光、新加坡、香港、橫濱、舊金山、紐約,到達英國的利物浦。他一踏上英國土地,便發(fā)現(xiàn)自己在這里頗有點名氣,已經是個引人注目的文壇新秀了。他的作品受到倫敦各大文學雜志的贊揚,就連曾經認為他的小說《野獸的烙印》給人“留下了極不愉快的印象”的著名評論家安德魯•蘭也改變了看法,為他的作品寫序,并把這位年輕的作家引進倫敦著名文人薈萃的“薩維爾俱樂部”。一年后,吉卜林便被正式接納進了這個俱樂部。
  
  1891年,吉卜林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消失的光芒》,同年,他的著名短篇小說集《生命的阻力》同時在紐約和倫敦兩地出版。著名女作家奧利芬特夫人盛贊這部小說集的“坦率、大膽”,并且認為吉卜林“在短篇小說方面是無與倫比的”。
  
  1892年,吉卜林和美國女子卡羅琳•貝利斯蒂爾結婚,婚后定居于美國弗蒙特。在婚后的幸福寧靜生活里,吉卜林創(chuàng)作了大量重要作品,如詩集《營房歌謠》(1892)、短篇小說集《許多發(fā)明》、冒險小說《大寶石》(1893,與妻兄沃爾科特•貝利斯蒂爾合寫)和以叢林動物為主人公的著名作品《叢林之書》(1894)、《叢林之書續(xù)篇》(1895)等。
  
  1896年,吉卜林和內弟發(fā)生爭吵,鬧上了法庭,寧靜的生活被破壞了。吉卜林帶著一家離開美國,回到英國,在托爾奎住下。同年,他的詩集《七!烦霭妗1897年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六十周年,在一片歡慶聲中,吉卜林在《泰晤士報》發(fā)表了《禮拜終場贊美詩》,告誡人們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忘記了自己應盡的職責;要汲取失敗的教訓,努力維護帝國的榮譽。這首詩表現(xiàn)了吉卜林維護大英帝國利益的立場。
  
  在這時期,吉卜林寫出了一個嬌生慣養(yǎng)的男孩子墜海遇救,在漁船上受到鍛煉的小說《勇敢的船長》(1897),還有回憶中學生活的短篇小說集《斯托凱公司》(1899),隨筆集《從海到!(1899),以及短篇小說集《日常的工作》(1898)。在《日常的工作》里,吉卜林開始顯示了他對機器和技術的特殊興趣。小說集中不但有以工程師為主人公的作品,還出現(xiàn)了以機車和輪船為主人公的作品。亨利•詹姆斯在一封給朋友的信(1897年12月25日)里對此表示了失望和不滿:“在他(按:指吉卜林)的早期,我曾認為他或許能發(fā)展成為英國的巴爾扎克;然而,他逐步地由單純的題材降低到了更為單純的題材——從印度的盎格魯人到印度土著,從印度土著到‘湯米’們,從‘湯米’們到哺乳動物,從哺乳動物到魚類,又從魚類到了機器和螺絲釘,于是我也就放棄了這種期望。”
  
  轉引自諾曼•佩奇編:《吉卜林指南》,麥克米倫出版公司,倫敦,1984年版,49頁。
  
  1899年1月,吉卜林作為知名作家再次赴紐約訪問。吉卜•林和大女兒不幸在美國患病,他的病情急劇惡化,引起了世界各地的關注,各大報紙每天在頭版報道他的病情。3月,吉卜林轉危為安,但他的女兒約瑟芬卻不治身亡。當年6月,吉卜林回到英國,接受了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但是當英王派人向他提出封他為爵士的建議時,他卻婉言謝絕。
  
  1899年,英布戰(zhàn)爭爆發(fā)
  
  英布戰(zhàn)爭:也叫布爾戰(zhàn)爭或南非戰(zhàn)爭。是英國對南非布爾人的戰(zhàn)爭,布爾人戰(zhàn)敗,于1902年媾和,英國吞并德蘭士瓦和奧治。
  
  。吉卜林積極支持政府的擴張政策,親自到南非視察,為軍報《朋友報》撰稿,進行募捐和慰勞傷員的活動。這使他在讀者中聲譽大大下降。1902年,他退居到蘇塞克斯郡鄉(xiāng)間,不再進行公開的政治活動,但仍持保守的政治立場。
  
  1901年,吉卜林的著名長篇小說《基姆》出版,這是他最后一部以印度為題材的作品。在這部作品里,吉卜林又回到了他童年時期所熟悉的印度。小說以愛爾蘭孤兒基姆伴隨一位西藏喇嘛在印度漫游,并且參加英國軍隊的間諜活動為中心。這部小說被批評家們公認為是吉卜林最出色的長篇小說,然而有的評論家認為小說里描寫的間諜的秘密活動并不成功,破壞了“流浪漢小說”的主線。這段時期吉卜林還創(chuàng)作了令人難忘的優(yōu)秀童話《供兒童閱讀的平常故事》(1902),G.K.切斯特頓認為,“它們不像是在現(xiàn)代的爐旁講給孩子們聽的童話,而像是在世界的清晨講給成人聽的童話。”此外,吉卜林還創(chuàng)作了兩部短篇小說集:《交通與發(fā)明》(1904)、《作用與反作用》(1909),一部詩集《五國》(1903),以及兩部歷史故事集《普克山的帕克》(1906)、《獎賞和仙女》(1910)等。
  
  1907年,吉卜林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是獲得這種榮譽的第一位英國作家。榮譽接踵而至。同年,他還獲得了英國達勒大學、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吉卜林積極參加了戰(zhàn)時宣傳活動。他主動把兒子送進“愛爾蘭衛(wèi)隊”。1915年8月他的兒子隨部隊赴法國前線作戰(zhàn),不幸負傷失蹤,從此杳無下落,這給了吉卜林極大的打擊。
  
  由于喪子之痛和疾病纏身,吉卜林晚年的作品有不少涉及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病態(tài)心理和瘋狂、死亡的內容。這一時期的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各種各樣的人》(1917)、《借方和貸方》(1926)、《限期和展期》(1932)等,他還為了紀念死去的兒子,寫了《大戰(zhàn)中的愛爾蘭衛(wèi)隊》(1923)。吉卜林在晚年寫了一部回憶錄《關于我自己》,這部書是在他死后出版的。
  
  1935年12月30日,吉卜林這位德高望重的作家在家里安靜地度過了自己的七十誕辰。出乎他的意料,他收到了世界各地的大量賀電和賀信,其中包括英國國王的親筆賀信,也包括許多普通人寫來向他表示景仰之情的信件。
  
  1936年1月,吉卜林在去探望女兒女婿時突然發(fā)病,醫(yī)治無效,于1月18日清晨去世。他的骨灰被隆重地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寺的詩人角,在狄更斯、哈代這兩位偉大作家的墓地旁邊。


  
  在吉卜林的作品里,最吸引人的是他早期創(chuàng)作的以印度生活為題材的短篇小說。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