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鄰家盡相識
-
杜甫雖然有時自比陶潛,但他在草堂過的并非隱士生活。盡管地處偏僻,杜甫還是結(jié)識了周圍的鄰居,并和他們和睦友好地相處。在草堂詩篇中,可以讀到不少和鄰居有關(guān)的篇章。寫到和鄰居交往,杜甫筆下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欣喜和溫情。五律《寒食》,是杜甫在草堂安家后不久寫的一首詩。寒食,即清明,是初春時節(jié),杜甫在詩中寫到了他的鄰居們:
寒食江村路,風(fēng)花高下飛。
汀煙輕冉冉,竹日靜暉暉。
田父要皆去,鄰家鬧不違。
地偏相識盡,雞犬亦忘歸。
鄰居有邀,杜甫都會欣然而往,鄰家有什么問題,杜甫也會不厭其煩地回答。住進(jìn)草堂沒有多少時間,他就認(rèn)識了周圍的鄰居,而且關(guān)系密切,不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而是親如一家人,“雞犬亦忘歸”。有時,熱情的農(nóng)夫還會把杜甫拉進(jìn)門強(qiáng)留喝酒,“步屧隨春風(fēng),村村自花柳。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遭田父泥飲美嚴(yán)中丞》)一天,有不知姓名的農(nóng)夫上門,送來一大筐鮮紅的櫻桃,讓杜甫不勝驚喜:
《野人送朱櫻》:
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
數(shù)回細(xì)寫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
憶昨賜沾門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宮。
金盤玉箸無消息,此日嘗新任轉(zhuǎn)蓬。
所謂“野人”,就是村野之人,是住在附近的農(nóng)夫。這首詩詠物思故,面對著新鮮欲滴的紅櫻桃,杜甫回想起在長安的宮廷生活。農(nóng)夫送來櫻桃,使杜甫為鄰里熱情善良的情意感動,卻也撩動了他無法報效朝廷的郁悶。不過,品嘗這些鮮美的櫻桃,郁悶大概也會隨之消解。如果心氣不順,步出草堂,可以去和那些親切友善的鄰居們說說話。草堂南面和北面的兩位近鄰,先后出現(xiàn)在杜甫的詩中。
《南鄰》:
錦里先生烏角巾,園收芋粟不全貧。
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對柴門月色新。
這首詩,應(yīng)該是杜甫受邀訪問“南鄰”后所作。南鄰錦里先生,是一位恬淡達(dá)觀的隱士,盡管家境清寒,但精神卻不顯悲苦。孩子們在家中歡笑嬉戲,鳥雀在面前臺階上悠然啄食,竟然不懼主人,看來這家人對鳥雀來訪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人和鳥互不干擾,和諧相處,也是難得。杜甫在詩中描述了他們家中溫馨平和的景象,生動如畫。告辭時,已是暮色四合,錦里先生送杜甫上船,又是另外一幅恬靜優(yōu)美的圖畫。這位被稱為錦里先生的南鄰,在杜甫的草堂詩中出現(xiàn)了兩次,還有一首五律《過南鄰朱山人水亭》,詩中主角也是他,從此詩題得知,這位錦里先生姓朱:
相近竹參差,相過人不知。
幽花欹滿樹,小水細(xì)通池。
歸客村非遠(yuǎn),殘樽席更移。
看君多道氣,從此數(shù)追隨。
讀這兩首詩,可以感知杜甫對這位南鄰是頗為敬重的,《南鄰》中對他家中氣氛的描述,后一首詩中又有“看君多道氣”的評價,這位朱山人,有道骨仙風(fēng),非等閑之輩。能和這樣的高士為鄰,杜甫當(dāng)然高興。他和南鄰的交往,不會僅限于這兩首詩中的描寫,既然“從此數(shù)追隨”,杜甫一定常常和他在一起交流敘談。
草堂南面有高士,北面的鄰居是一位退休縣令,也是很有情趣的風(fēng)雅之士,常常來草堂看望杜甫:
《北鄰》:
明府豈辭滿,藏身方告勞。
青錢買野竹,白幘岸江皋。
愛酒晉山簡,能詩何水曹。
時來訪老疾,步屧到蓬蒿。
這位退休的北鄰,和南鄰一樣,也是性格獨(dú)特的清高之士?磥硭]有在縣令的位置上貪污斂財,靠收刮民脂民膏致富,而是告老還鄉(xiāng)后,住簡樸的房舍,過清寒的生活。他愛喝酒,會作詩,經(jīng)常衣衫不整地在江邊踱步,還舍得花錢買野竹在宅畔栽種。杜甫欣賞他這種閑情逸致。
杜甫的草堂詩中,還寫到一位有名有姓的鄰居,姓斛斯,名融。此君是一個潦倒的文人,擅寫碑賦,賣文為生,平時不問農(nóng)事,只要有一點(diǎn)錢,今朝有酒今朝醉。一天,杜甫去看他,只見房門緊鎖,庭院荒蕪。原來主人去南郡索要寫碑文的錢,出門很多天還沒回來。杜甫知道,他一定是得了錢,買醉他鄉(xiāng),把回家這件事也忘記了。杜甫在詩中寫了這位忘記歸家的鄰居。
《聞斛斯六官未歸》:
故人南郡去,去索作碑錢。
本賣文為活,翻令室倒懸。
荊扉深蔓草,土銼冷疏煙。
老罷休無賴,歸來省醉眠。
在《江畔獨(dú)步尋花七絕句》中,又見到了這位鄰居的身影,“走覓南鄰愛酒伴,經(jīng)旬出飲獨(dú)空床。”這位“愛酒伴”,雖然潦倒,但也是有情趣的人,杜甫常常去找他飲酒暢談,大概頗有酒逢知己的感覺。
杜甫在草堂居住時最出名的鄰居,是黃四娘,不是因?yàn)樗匚桓,也不是因(yàn)樗袊煜愕拿烂玻撬退募页霈F(xiàn)在杜甫的詩中,而這首詩膾炙人口,引起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杜甫寫黃四娘的詩,在《江畔獨(dú)步尋花七絕句》中,這一組詩,一共七首,是杜甫在江畔散步后寫的七言絕句,寫的都是花事:稠花亂蕊,紅花白花,百花高樓,桃花一簇,落花紛紛……這七首詩中,只有寫黃四娘的這一首,廣為流傳: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黃四娘家,離草堂不遠(yuǎn),出門散步就可經(jīng)過,杜甫一定拜訪過這位芳鄰,并受到過她的款待。這首詩很明顯地表達(dá)了杜甫歡悅的心情,一個女子,和似錦繁花連在一起,和飛舞的彩蝶、唱歌的夜鶯連在一起,當(dāng)然是美妙佳人的形象。杜甫和黃四娘的交往,究竟是什么狀態(tài)?是茶酒相待,是言語交流,或者只是遠(yuǎn)遠(yuǎn)地?fù)]一揮手,打一聲招呼,甚至只是點(diǎn)點(diǎn)頭,莞爾一笑?都有可能。然而毫無疑問,和黃四娘的交往,在杜甫的心中留下了美好印象。所以寫到黃四娘,才會花枝萬千,鶯啼蝶飛。蘇東坡送人書法時,喜歡寫杜甫的這首詩,東坡曾在一幅書法的題跋中這樣議論:“此詩雖不甚佳,可以見子美清狂野逸之態(tài),故仆喜書之,昔齊魯有大臣,史失其名,黃四娘獨(dú)何人哉,而托此詩以不朽,可以使覽者一笑。”蘇東坡說得有道理,因?yàn)槎鸥Φ倪@首詩,黃四娘名垂青史,比那些生時顯赫、死后埋名的王公貴族,名氣要大得多。只要杜甫的詩還在人間流傳,黃四娘的形象,就會在杜甫的草堂詩篇中一直活下去。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