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節(jié) 江村事事幽
-
今天的杜甫草堂,根據(jù)杜甫的詩意,在盡力恢復他當年曾生活過的痕跡——柴門、曲徑、竹林、松林、桃圃、草堂。這大概還屬于形似,當年的景象、當年的風物在杜甫心里撩動的漣漪,只能從他的詩中尋找了。杜甫一生作詩,大多悲天憫人,凄愴憂憤,即便風花雪月,也蘊含悲苦情懷。住進草堂之后,有一段時間,他竟一改從前詩風,寫了不少純粹的田園詩,詩中描繪風月,捕捉天籟,記錄安寧閑適的生活,讓人聯(lián)想起隱居山林的陶淵明,聯(lián)想起“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境。
杜甫在自己小小的宅園里,享受到了做一個農(nóng)夫的樂趣。他在詩中寫《為農(nóng)》:
錦里煙塵外,江村八九家。
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卜宅從茲老,為農(nóng)去國賒。
遠慚句漏令,不得問丹砂。
詩中可見草堂周圍的田園風光,安居之后的農(nóng)夫之樂。杜甫一生憂國憂民,這首詩中,卻流露出看破紅塵、思圖歸隱的念頭。“卜宅從茲老,為農(nóng)去國賒”,他準備住在草堂為農(nóng)終老,遠離朝廷國事,做一個悠閑的隱士。這樣的念頭,在杜甫的精神生活中是一個大轉變。當然,要看破紅塵,像道士葛洪一樣隱居煉丹,對杜甫其實根本不可能,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不過,草堂生活的暫時安逸,確實使他如閑云野鶴,一壺濁酒在手,面對花樹湖塘,看日出日落,聽風聲鶴鳴,優(yōu)哉游哉。且看他那時寫的田園詩:
田舍清江曲,柴門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懶衣裳。
櫸柳枝枝弱,枇杷樹樹香。
鸕鶿西日照,曬翅滿魚梁。
這首五律題為《田舍》,杜甫在描述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時,似乎很為愜意悠閑的日子陶醉。他的另外幾首五律《遣意二首》和《漫成二首》,表達的也是類似的意境。
《遣意二首》之一:
囀枝黃鳥近,泛渚白鷗輕。
一徑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釀黍,細雨更移橙。
漸喜交游絕,幽居不用名。
之二:
檐影微微落,津流脈脈斜。
野船明細火,宿雁聚圓沙。
云掩初弦月,香傳小樹花。
鄰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賒。
《漫成二首》之一:
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
渚蒲隨地有,村徑逐門成。
只作披衣慣,常從漉酒生。
眼前無俗物,多病也身輕。
之二:
江皋已仲春,花下復清晨。
仰面貪看鳥,回頭錯應人。
讀書難字過,對酒滿壺頻。
近識峨眉老,知予懶是真。
沉醉在山光水色中,聆聽百鳥啼囀,欣賞四時風景,野花、春水、晨曦、落霞、明月……眼簾中沒有俗物,一切都是美的。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連多病的身體也感覺輕松了。在詩中,杜甫不止一次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向往:“漸喜交游絕,幽居不用名。”
那時節(jié)的詩中,幾乎每一首都提到酒,并不是借酒澆愁,而是對酒當歌,抒發(fā)對美妙自然和田園生活的由衷贊嘆。在草堂,沒有人陪杜甫喝酒,一個人獨酌,天籟做伴,一樣興味十足。他以《獨酌》為題寫詩,卻并非慨嘆孤獨:
步屨深林晚,開樽獨酌遲。
仰蜂粘落絮,行蟻上枯梨。
薄劣慚真隱,幽偏得自怡。
本無軒冕意,不是傲當時。
酒過三巡,杜甫常常覺得還不盡興,便乘著酒興,一個人出門散步。草堂外園庭雖不廣闊,卻也是一派天籟漾動,竹枝拂衣,蜂蝶引路,花香襲人。杜甫拄著一根拐杖,醉步踉蹌,在庭園里且行且看,詩興泉涌,獨吟《徐步》:
整履步青蕪,荒庭日欲晡。
芹泥隨燕觜,花蕊上蜂須。
把酒從衣濕,吟詩信杖扶。
敢論才見忌,實有醉如愚。
殘陽西下,血霞滿天,若在羈旅之中,這一定是讓詩人心生哀愁的景象。而杜甫坐在草堂前的院子里,一個人面對夕陽,產(chǎn)生的卻是超然和自怡,他一邊喝酒,一邊吟唱《落日》:
落日在簾鉤,溪邊春事幽。
芳菲緣岸圃,樵爨倚灘舟。
啅雀爭枝墜,飛蟲滿院游。
濁醪誰造汝,一酌散千憂。
在落霞輝映之下,在雀飛蟲鳴之中,杜甫覺得杯中那混濁的酒漿真是好東西,一壺下肚,萬千憂愁都隨之煙消云散。
草堂門前有浣花溪,江畔用木板搭建起水檻。坐在水檻上喝茶,觀河畔花樹,聽水中魚語,四面八方都有詩意涌來。杜甫把在這里寫的兩首詩謂之《水檻遣心》:
之一: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之二:
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
葉潤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淺把涓涓酒,深憑送此生。
在水檻邊上,停泊著一只小木舟,木舟雖小,卻可以載下杜甫全家。興致來時,杜甫會帶著全家人從水檻上船出游,泛舟江上,一邊觀賞兩岸風光,一邊喝茶飲酒。這種不為生計、不為逃避兵亂的全家出游,從前根本無法想象。杜甫在七律《進艇》中描繪了全家泛舟江上的景象:
南京久客耕南畝,北望傷神坐北窗。
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飛蛺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雙。
茗飲蔗漿攜所有,瓷罌無謝玉為缸。
除了坐船出游,杜甫也常常步行出門。在草堂的日子,杜甫有出游的閑情。成都的山光水色、市井風情,盡在詩人的視野中,牽動他的萬般思緒。五律《西郊》,就是杜甫出游的收獲:
時出碧雞坊,西郊向草堂。
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
傍架齊書帙,看題減藥囊。
無人覺來往,疏懶意何長。
杜甫寫草堂生活,最顯示其愉悅之情的,是七律《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寫這首詩時,杜甫已住進草堂好幾個月,從春天進入了夏季。這幾個月,看來過得悠閑而恬靜。田園宅邊花樹繁茂,草堂梁上燕子筑巢,湖塘水榭鷗鳥翩躚。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衣食無憂,妻子在紙上畫出棋盤,應該有不少時間夫妻坐在樹蔭下喝茶對弈,兒子忙著準備釣魚,把縫衣針敲彎了當魚鉤……這就是杜甫在《江村》中描繪的日常生活。這樣安寧自得的生活,到底能維持多久呢?其實杜甫心里也是沒有底的,“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初來成都時,有朋友資助,衣食無憂,然而沒有人能保證這樣的狀況可以長期維持。杜甫是何等珍惜這一段為時不長的好時光。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