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10節(jié) 第十章

  72
  
 。ㄗx)“園中莫種樹,種樹四時愁,獨睡南窗月,今秋似去秋。”
  
  這詩的聲音很安定,靜,不慌亂。感覺得到,他已經(jīng)知道了。知道了,人才能這樣說話,才有這樣的聲音。這基本是個道理詩哈,但是它是通過意象表現(xiàn)出來的。
  
  “園中莫種樹”,像是個勸誡哈,誰勸誰不管,兩邊都沒人,空谷之音。
  
  “種樹四時愁”,這說了句道理,是承接上句話的。
  
  “獨睡南窗月”,到這轉(zhuǎn)啦,他出來啦,這時你才發(fā)現(xiàn)他是自己對自己說話呢。妙在哪呀,哎,只有一個單獨的睡,幾乎是一個虛幻,一個精神游蕩在那里。這個聲音也很漂亮,和這個意象呵,好像是整個睡到南窗的月亮里邊去了,既是人間又是天上,又很平常。
  
  “今秋似去秋”,他看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沒有時間;你知道“年年歲歲花相似”吧,就是這個意思。
  
   他這個“樹”不“樹”的,有個凋謝的意思,要不為什么后來接個“秋”呢?你一旦種樹,就有花開葉落,就有生長衰亡,就有了“四時”,你就要愁,是不是? 原來我也愁,我守著花,花就謝了。你跟春天在一起就一直生長,你跟秋天在一起就一直凋謝。你如果跟宇宙萬物四季在一起,就一直是有謝也有長,生生不盡。


  
  這“秋”跟“月”也有關(guān)系,因為中國的詩境是,月亮在秋天是最明的。
  
  這末句就“合”了。四句,起承轉(zhuǎn)合,這詩還是挺典型的中國詩,無論取形還是取意。
  
  73
  
  樹枝想去撕裂天空,
  
  卻只戳了幾個微小的窟窿,
  
  它透出天外的光亮,
  
  人們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
  
  ——《星月的由來》(1968年)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
  
  就睜開了一只眼睛。
  
  ——《楊樹》(1964年)
  
   
  
  74
  
  《頌歌世界》是我對我的一個回憶。我現(xiàn)在倒著慢慢想我過去的生活,這樣一點點就走到我的童年去了。當(dāng)我走過去時,我看見我是一個樣子;走回來時是另一個樣子。
  
   我覺得我經(jīng)歷的事情,結(jié)婚、上學(xué)、文化革命,這些重大的事情都不存在,存在的是一些細微的跟我的生命感知有關(guān)的事物——我和另一個男孩兒把樹枝往水里 插,不斷要把它插下去,插到水底下,然后樹枝忽然漂走了,我們看見了第一個死人;我往王府井走,一個胡同口寫著“革命胡同”;一個兩個孩子說有人藏在我們 屋子后邊的蘆葦叢里,拿一把刀……這個時候,事物整個變得奇異起來,發(fā)出一種光芒,好像地震時發(fā)出的光芒。
  
  然后經(jīng)過好多陰暗的 綿 綿下雨的日子,我感覺這個光芒并沒有消失,它變成一些粉末,粘在很多微小的事物上,我也是這些事物之一;就好像忽然拉開抽屜,看見童年的鉛筆、子彈殼、小 圖章,而所謂的信仰、愛情,也不過是這很多粘著淡淡光芒的事物中的一個。這時我才知道,一個事物沒有消失,是因為它是跟我的生命在一起的。
  
   我每次讀自己的時候,都像讀一本新書。這時我覺得我并不是從過去來的,我像光芒一樣,過去也是將來,像光芒的道路一樣,將來和過去是無數(shù)的。也就在這時 我忽然穿過了童年的這段白蒙蒙的煙霧,到達了另外一個事物——我寫了《頌歌世界》后來我給排在頭一首的這個《是樹木游泳的力量》,在云南寫的:是樹木游泳 的力量/使鳥保持它的航程/使它想起潮水的聲音/鳥在空中說話/它說:中午/它說:樹冠的年齡/芳香覆蓋我們?nèi)?長長清涼的手臂越過內(nèi)心/我們在風(fēng)中游 泳/寂靜成型/我們看不見最初的日子/最初,只有愛情
  
  ——我們不知不覺就獲得了我們的思想和形體,就像鳥在空中忽然獲得了它的形體一樣:“在風(fēng)中游泳”,“寂靜成型”,“我們看不見最初的日子”——不管我們怎樣向前飛,我們都飛不到最初的日子;而后我們說:最初只有愛情。

  
  確實最初只有愛情——只有人和萬物的美麗的聯(lián)系。只是后來人們給忘了,就變得孤苦無告。所以我覺得整個的《頌歌世界》已經(jīng)不是像我以前那樣述說愁苦了;沒有愁苦,只有這個秘密的愛情,這個光芒的粉末顯示出的這個過程。
  
   我覺得詩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個回憶,那些細微的光芒附著在不同的小小事物上,就構(gòu)成了不同的回憶;我們因此想起遺忘了的事情,被死亡和誕生切斷了的事情。 詩中好多超現(xiàn)實的意象,被認為是不存在的,但為什么讓你感到真實呢?秘密就在這兒——這個真實的記憶,一直在你的生命里,一個詞一個字,都可以幫你想起它 來;就像一把偶然的鑰匙幫你打開了一片天空一樣,你一下看到了那個熟識已久而全然忘卻了的全新的光明。
  
   
  
  還偏說并不想,而是為了真理,編出另個目的誆世,那就復(fù)雜加復(fù)雜,不僅復(fù)雜了自己,還復(fù)雜了有目的的別人,讓人們更有根據(jù)說世界復(fù)雜。
  
  大家都抱怨復(fù)雜,卻不愿想自己就是復(fù)雜的根源,麻煩都是自找的,只要誠心,就會看見世界簡單至極。你須做的只是扔掉目的而已。這時你自由自在,人人自由自在,天下太平無事。
  
  37
  
   我看不見這世界是因為我的心像波動的水一樣,當(dāng)我的心真正平靜下來的時候,它就映出了這一切——山還是山,水還是水,一切都沒有改變,但是我看見了它 們。我最大的錯誤就是固執(zhí),我喜歡我自己,我喜歡生命中間最美好的那一刻,無論是愛情還是革命。我曾經(jīng)熱衷于革命,甚至是一個共產(chǎn)主義者。這些使我感覺到 的是人的那種真切、純粹。我喜歡林黛玉,也喜歡李逵,喜歡他們那種真切的性情。但是當(dāng)我說“真美!”的時候,它們不會停留下來,它們就消散了。我接受不 了的就是這個消散。
  
  歌德寫的《浮士德》最后一句說:真美啊,你留下來吧!一切就都結(jié)束了。當(dāng)你摘采這朵花的時候,她就枯萎了; 即 使你能變成一朵花,春天生長開放,秋天也要枯萎;人有生必有死。常有是不自然的。我知道我是這個世界上最簡單的一個人,像一只昆蟲,同時我也知道,這是一 個很短的過程。
  
  38
  
  語言可以決定和改變文化人的世界,改變他們對自然和自身的看法,但并不能改變自然。一朵花和各個國家給它的名字毫無關(guān)系。人不可能把自己由于無可奈何而捏造出來的語言加到一切事物上,并糊涂地認為那就是事物本身。語言不過是人類捕捉自己的一張小網(wǎng)。


  
  39
  
  我不知道二十世紀是什么,是個大樓?還是個小房子?還是個賣票的地方?不久前有四個法國學(xué)生走遍世界,到處問人對二十世紀的看法,也問到了我。我告訴他們:我沒有住過那么大的地方——二十世紀,也沒有住過那么小的地方——二十世紀。
  
  40
  
  這個世界最逗了。它不但把一切它所謂的“藝術(shù)”而且要把一切它眼里的“反藝術(shù)”,一切這種自然自由的精神創(chuàng)造,都歸納到它的概念里去,歸納到它編造的藝術(shù)史里去,就像是把鳥都收到博物館里去一樣;鳥人家飛才是鳥,那不飛就不是鳥了。
  
  現(xiàn)在的邏輯差不多就是鳥是為了博物館飛翔的。
  
  41
  
  它這個規(guī)則是機器的規(guī)則,是用一個竿取物的規(guī)則。用竿可以將果子從樹上打下來,但是用竿你不能取下夢想。這完全是兩件事情?墒撬是把做一個小事的方法擴大成了普世真理,用竿取得一個蘋果的時候,它就以為用竿可以取到一切了。
  
   在中國哲學(xué)中,“道”和“術(shù)”歷來是不相干的兩碼事。“術(shù)”是有具體目的的,是做一件具體事情的辦法;“道”則是沒有目的的,是無處不在的。而現(xiàn)在的世 界規(guī)則無異于以“術(shù)”求“道”,那它沒有能實現(xiàn)的。我剛才說艾略特他為什么要繞那個圈兒呢?目的何在?目的在人上,原因也在人上,他也是在以“術(shù)”求 “道”,所以永遠只有原地繞下去。人同萬物一樣,恰恰是沒有目的的。只要你弄出了目的,人的自然性就受到損


  
  壞;人類史以來人弄出的目的多啦,人也就變成了種種非人的樣子。
  
   淡若海,漂無所止。人本來在這個世界上就是這樣的。要說目的,這就是目的,是起點也是目的,哪還有什么目的?你找當(dāng)個游戲就罷了,當(dāng)真,那人也找了幾百 幾千代了。“官知止,神欲行”,你什么時候丟掉了這個目的的想法了,你什么時候就自由了,就發(fā)現(xiàn)人生了,就獲得一切了,就知道你是什么——你現(xiàn)在就是,和 你要什么——你已經(jīng)有了。
  
  42
  
  人的生命里有一種能量,它使你不安寧,說它是欲望也行,幻想也行,妄想也行,總之它不可能停下來,它需要一個表達形式。這個形式可能是個革命,也可能是個愛情,可能是搬塊石頭,也可能是寫一首詩。只要這個形式和生命中間的這個能量吻合了,就有了一個完美的過程。
  
  中國古代有許多故事講的其實是行為藝術(shù),比如庖丁解牛、嵇康打鐵、阮籍的青白眼等等。在今天的世界上,現(xiàn)代藝術(shù)已經(jīng)又一次驗證了古代藝術(shù)家的方式,藝術(shù)似乎不再是某個固有形式的概念了,而擴展為對整個生命真切表達的呼喚過程。
  
  43
  


  鉛筆在寫歸類大綱:
  
  一.鉛筆同毛筆一類;毛筆同茅草一類;茅草同松柏一類;松柏同堅強一類;堅強同革命一類;革命同文章一類;文章同“筆”一類。
  
  二.鉛筆同鉛礦一類;鉛礦同金礦一類;金礦同銀行一類;銀行同富有一類;富有同愚蠢一類;愚蠢同灰暗一類;灰暗同“鉛”一類。
  
  所以世界分為兩大類,鉛類和筆類;而我是鉛筆,所以我是世界之全,我是世界之最。
  
  44
  
  所有被風(fēng)吹過的樹
  
  都顯得有神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guān)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