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節(jié) 一次比一次接近人生真相(二)
-
我采訪過跆拳道奧運冠軍陳詩欣,最讓人觸動的,是那枚奧運金牌背后關于一個叛逆孩子的成長故事。
在追尋人生真相的道路上,陳詩欣的經歷可謂一波三折。
陳詩欣的父親陳偉雄,是跆拳道館的教練。從蹣跚學步時,陳詩欣就在父親的跆拳道館里摸爬滾打了。陳偉雄十分欣喜地發(fā)現,女兒不僅有驚人的運動天賦,還有一股優(yōu)秀運動員必備的敢打敢拼的精神。這是一棵學習跆拳道的好苗子,陳偉雄于是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去培養(yǎng)自己的女兒。
陳詩欣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在年僅15歲時,就一舉拿下了跆拳道世界杯冠軍。她也由此成為跆拳道運動歷史上年紀最小的女子世界冠軍,國際跆拳道界甚至用“天才少女”四字來評價這個女孩。
一切似乎都在朝著父親期望的方向發(fā)展。但是,這位天才少女對于跆拳道卻逐漸產生了厭倦的心理。
父親對陳詩欣的期望很高,在訓練場上,這種期望就轉化成嚴苛的要求。陳詩欣回憶父親的訓練時說,父親的訓練非常不講情理,甚至會用棍子打自己,但她卻不知道為什么挨打。
當時正值青春期的她,最想做的事情是和其他普通女孩子一樣,相約逛逛街,看看電影,但眼前的生活卻是日復一日的枯燥訓練。除此之外,世界杯冠軍的獲得,也讓這個年輕的姑娘飄飄然起來,她回憶說:“我覺得我OK了,我覺得好像沒有什么可以再突破了!碑敃r的她覺得,既然世界冠軍這么輕易就能到手,那除了跆拳道,我為何不能用別的方式證明自己?
經過長時間的計劃后,她離家出走了。
離家后的兩年多時間里,她嘗到了從未經歷過的苦。想當初離家的時候,她很決絕,甚至連一件衣服都沒從家?guī)ё。為了防止父親很快找到自己,她去了離家非常遠的臺中。
還不到18歲的她,在臺中租了很小的房子,然后開始擺地攤!耙驗槲矣X得我自己沒有童年,所以我很喜歡娃娃,包括我擺地攤全部都是賣娃娃。”為了生計,她在很多行業(yè)做過,在電動玩具店做服務員,在服裝店做小販,在街頭賣檳榔,甚至差點在朋友的慫恿下當了酒店小姐。幸虧父母從小對她的教育,讓陳詩欣沒有突破道德底線。
那些漂泊中的殘酷青春歲月,并沒有讓她在外面的世界找到自己另外的價值。而歷經世事的父親,顯然更清楚這個孩子的人生價值在哪里可以實現。終于他找到了陳詩欣,并且苦口婆心勸誡女兒回到跆拳道世界里。但陳詩欣斷然拒絕了父親的要求。
在多次拒絕父親后,父親也有了放棄尋找她的想法。后來,她開始偷偷回家,看看自己的親人。她不敢直面父親,而是在家門口的柱子后偷偷向里看。她在接受采訪時說,在門口她看到父親比以前老了很多,也憔悴了很多,身體似乎大不如從前。想回家的念頭一直盤旋在她的腦海,那個時候,好強的她暗下決心:等我攢夠50萬臺幣,我就回家。
1999年3月,在父親45歲生日的那天,陳詩欣帶著一個蛋糕來到家門口。她依然不敢進門,只是在門口看著父親一個人在客廳倒茶——為了避免父親傷感,家里人甚至沒有為他過生日。陳詩欣就那么拎著蛋糕進屋,對父親說:“爸爸,我回來了!备赣H看著她推著行李進屋,什么也沒說。陳詩欣給父親點上生日蠟燭,并讓父親許下心愿。
她后來說:“我很清楚我爸許的愿是什么,他希望我拿到奧運金牌,我就說,爸爸你等著,我會做給你看。”從踏入家門那一刻開始,陳詩欣就確定了自己的目標:拿奧運金牌。
第二天,她換上擱置已久的跆拳道服,和父親一起開始了魔鬼訓練。但這一次,想迫切實現自我價值的陳詩欣,卻遇到了無法想象的阻力——因為在三年的出走期間陳詩欣沒有參加比賽,沒有成績記錄,其他選手和教練聯合起來抗議陳詩欣的預選資格。還沒有比賽,她就被趕出了賽場。因此,她錯失了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參賽資格。如果想拿奧運金牌,還要再等四年。
陳詩欣和父親走出賽場,她問爸爸:“你會難過嗎?”父親對她說不會難過,而且又說了六個字:“不生氣,要爭氣!背鲎呷,錯過四年,上天用七年的時間,讓這個一度迷失的孩子更加明白了一個道理:真正實現理想,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四年之后,雅典奧運會如期舉行。此時25歲的陳詩欣,在父親的支持下,意志更為堅定。她毫無阻礙地獲得了雅典奧運會的參賽資格,她要完成對自己的證明,她要在自己真正有優(yōu)勢的地方,綻放自己。
天分、努力,加上堅定的信念,這次奧運比賽進行得很順利。
陳詩欣打敗一個又一個對手,一場一場贏到了決賽。當最后裁判宣布陳詩欣獲得冠軍時,觀眾看到,摘下頭盔的她已是淚流滿面。
尋找自我,從來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它可能是奔著目標奮起直追的過程,也可能是不斷地對人生叛離、回歸、重建的過程。從這個角度講,中間的叛離反而有種堅定信念的作用,如果叛離之前是茫然,那回歸之后就是不可動搖的堅定了。陳詩欣的故事,正是這種生命哲學的力證。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