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2節(jié) 第二章

小房子里的大世界

人們常把荷蘭稱為“風車之國”,在阿姆斯特丹的近郊,有很多風車。荷蘭人將風車廣泛應用到工業(yè)生產的各個領域,有香辛料風車、鋸木風車、染料風車、榨油風車、造紙風車和磨坊風車等。它們是荷蘭歷史的印證,也是荷蘭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動力。因為功能的不同,幾乎所有的風車造型都是獨一無二的。據說風車扇葉的擺法也是有特殊含義的:扇葉擺十字表示暫停工作,打叉則代表風車長期停工,扇葉偏右代表村里有喜事,偏左有喪事。盡管現代工業(yè)的進步,使得風車動力已被蒸汽動力取代,但保留下來的風車,逐漸沉淀為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吸引著全球各地的人們,也許有一天,它又會成為一種新能源。

來到荷蘭,“風車村”是不可錯過的風景。我們到荷蘭的第一站,自然就是桑斯·安斯風車村。下了火車,沿著指示牌方向走去,街上的行人很少,大多是去風車村的游客。當地人大概去度假了吧,我想,就連路邊的咖啡店也緊閉著門窗,透過玻璃窗,可以看見屋里的擺設,落地窗臺上散落著各種咖啡豆,復古的收藏品零星地裝飾在屋里的角落,它們就這樣精致而安靜地待著,等待著主人的歸來。走到十字路口,朝橋的方向走去,遠遠地就能看見風車村密密麻麻排列著的風車,它們色彩艷麗,矗立在河邊。風很大,岸邊的蘆葦和風車上的旗幟隨風擺動,這些中世紀遺留下來的風車大多已經不再轉動了,但也有少許風車仍然轉得朝氣蓬勃,像一個個“風車巨輪”,要把你帶進童話世界。

行走在村莊,隨意按動快門,便是一幅美麗的圖畫。田間的小屋錯落有致,村莊里有很多古香古色的小玩意淘寶店,各種大小顏色不一的特色木鞋、木頭做的郁金香花朵、藍白陶瓷器;各種博物館,如面包店博物館前,有許多主婦聚集在一起,交流著做美食的心得。還有一些傳統(tǒng)工藝的制作工廠,有乳酪廠、木鞋廠還有制桶工廠,你可以親眼看到乳酪、木鞋的制作過程,分享于游客,讓游客驚嘆這些傳統(tǒng)工藝之余,也將這些工藝傳播得更廣。

我們走過一家又一家小屋,駐足、驚嘆。沐浴著陽光,在這清凈悠然的田園中,“貪婪”地享受著,享受著它的古色古香,質樸典雅,清新秀美,綠野芬芳。就在田野的某個角落,羊群正慵懶地吃著沃野上的青草,一只想換換口味的小羊,跑到籬笆欄前,向旁邊的小朋友示好,小朋友在媽媽的指引下有點膽怯地喂小羊吃美味面包。籬笆的另一頭,是一群公雞圍著游客,爭先搶著食物,這些公雞又肥又大,少了些趾高氣揚,顯得憨厚可愛。

精致的小木屋,潺潺的溪水,羊群、藍天、綠野、花叢,構成了斑斕的童話世界。而這個童話世界的主角是風車,它的故事應該從我們來風車村途徑的那座橋說起。橋下流淌著的是贊河,早在1600年前,隨著漁業(yè)貿易的興旺,居住在這里的人們逐漸富裕起來。他們建立了第一座風車。最初,風車只是用來吸干地上的水。到后來,風車被用來加工大麥、紙漿、木材、食用油、煙草等各種產品。越來越多的風車建起來了,這里成為了一個因風車而崛起的工業(yè)區(qū)。風車其實就是座建筑,一般有3~5層高,每一層都有它的用處,有些作為工人的居住樓,有些作為儲藏室。

我們參觀的是顏料風車磨坊,顧名思義,就是加工顏料的磨坊。為了生產染制布料的顏料,荷蘭從1600年起大量進口提取染料的熱帶顏料木材。在大木槽內用切碎斧頭將笨重的染木塊切成碎木屑。再用五千到七千公斤重的磨石將木屑磨成粉狀,然后再用一個滾動篩進行篩分。最后將成品裝在口袋或木桶內銷售給客戶?斓1700年的時候,開始利用風磨加工礦物顏料、彩色粉筆料及磨光料。來自采石場的濕顏石必須先在儲藏室內進行干燥。作畫者將粉與油調在一起,就可以制得油畫顏料。顏料風車為過去的世界增添了絢麗多姿的色彩。

看似小巧簡單的房子里有著大大的世界,蘊藏著古老而珍貴的秘密。如今,這里只留下了13座風車作為那個工業(yè)區(qū)和技術時代的歷史見證。而每年五月第二個星期六,被定為荷蘭的風車日。這一天,全國的風車都要張燈結彩,懸掛國旗和鮮花,一起轉起來,舉國歡慶。

在旅行中,遇見的陌生人,相視一笑都覺得很溫暖,瞬間親近許多。蘆葦岸邊賣畫的帥哥用中文向我問好,擦肩而過的外國游人,拿著相機沖我們微笑,說了句:NIKON。我們微笑點頭示意。

走出來,覺得世界真的很小,遙遠的地域也阻擋不了相遇的發(fā)生。

每一位荷蘭人都是園丁

走進荷蘭本地人的生活區(qū),你會發(fā)現,每一位荷蘭人都是園丁,每一戶人家的院子都像一座藝術園區(qū)和游樂園。院子的木柵門總是開放著,像是欣喜地歡迎游客來參觀,有些院子里時不時會躥出肥嘟嘟的貓咪,瞇著雙眼,“喵嗚喵嗚”朝你走來,想和你親昵。

院子里種滿了花草樹木,看起來平整而有特色,花草叢中擺放著各類裝飾品,有貓頭鷹、復古茶具、牛群,還有小型許愿池矗立在院子中央,旁邊圍繞著各種顏色不一的郁金香,有些裝飾品經過長久的風干、雨淋、日曬,看起來很有故事感。我想,主人在擺設打理自家院子的時候,定會圍繞著一個主題展開,也許在他們心中,已經有了關于這座院子的故事,這個故事充滿了人間百味。

稍微大一點的院子里,還有兒童滑梯、小型籃球場、秋千,臨近小溪的院子還有船只,這簡直就是孩子的天堂,在這里,他們度過整個自由快樂的童年。童年的記憶里,有藍天白云,清澈小溪,鳥語花香,風鈴風車,奶牛羊群,有自己動手DIY花園的樂趣,有和爸媽兄弟姐妹嬉戲打鬧的時光……哪怕在午后,太陽當空照,也可以看到父親和孩子們在院子里踢皮球,哥哥推著妹妹蕩秋千。

多美的一幅畫面啊,這讓我想起我的童年。喜歡玩泥巴大概是孩子的天性,沒有五顏六色的橡皮泥也沒關系,只要能把泥巴捏成自己喜歡的形狀就很開心,當然回家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凈;拿著小簍子和伙伴們一起去岸邊撈小魚兒,裝進小袋子,歡歡喜喜地帶回家喂貓;無比期待暑假,因為可以和伙伴們去河邊玩水,抱著大輪胎從上游被激流沖到下游,然后又拖著大輪胎走到上游,一次次、一遍遍不厭其煩,直到傍晚媽媽喊我回家吃飯;大太陽下赤腳拿著鋤頭在田地里挖蓮藕,螞蟥爬上大腿也無所畏懼,拿著碎玻璃片一點點刮下;喜歡去河邊拾石頭,總是要媽媽給我買兩面都可以穿的衣服,因為可以有八個口袋,每次去裝石頭可以裝很多,在媽媽洗衣服的時候總是免不了一頓罵;獨自一人的時候,就玩洋娃娃,把洋娃娃當自己的孩子,給她梳妝打扮,拿彩色筆在她臉上畫腮紅,到裁縫店甜甜地找阿姨要碎布,學著爸爸的樣子裁剪縫制,給娃娃們做各種時髦衣服,還學著媽媽的樣子給洋娃娃織冬天的衣服;最喜歡玩的還是過家家,把小石粒當雞蛋,狗尾巴草當青菜,清水里再撒一些小草就是鮮湯了,做完滿滿一桌,嘮嘮叨叨地一定要小伙伴們評價好不好吃,還想吃什么,我都給做,真是熱情好客;畫格子、丟沙包、跳繩、踢毽子、吊雙杠都是玩得多到不能再多的游戲。我很慶幸我的童年也擁有這么多快樂的回憶,這讓我在以后的歲月里每當想起,都覺得心頭暖暖的。

透過一個個精致的院子,我看到的是主人對生活認真的態(tài)度和浪漫的情懷,他們與大自然親密無間。他們的生活,原汁原味,簡單恬淡,與世無爭。這里的美,是靜謐的美,每個人都在真實地活著。

橙色狂歡日

這次荷蘭之旅,除了見到了期盼已久的郁金香花田,也讓我們幸運地趕上了荷蘭的國家假日,也就是國慶日,更多人稱之為女王節(jié)。顧名思義,女王節(jié)是女王的節(jié)日,是已故的朱莉安娜女王的生日。不過你會發(fā)現,這一天更像是荷蘭人的狂歡日,因為在這一天,大街小巷聚滿了人群,伴隨著運河邊臨時搭建的音樂舞臺上傳出的“震耳欲聾”的電音,空氣里夾雜著酒精的味道,人們自由地狂歡著。狂歡是什么?狂歡就是音樂加啤酒。

這天,我們起了大早,計劃乘火車去水壩廣場,感受一下女王節(jié)的氣氛。結果我們又一次被荷蘭的復雜火車線路給繞暈了,上錯火車,所幸坐的這趟火車不是開往別的國家的。就在我們感覺不對勁兒的時候,果斷下了車,詢問火車站的工作人員,果然不出所料,坐錯火車了。工作人員指著對面的站臺,告訴我們,如果要去中央火車站,得往另一個方向換乘。就在我們準備換乘的時候,那站臺?恐膭側胝镜幕疖嚿舷聛砹艘淮笕喝,一開始還以為是什么樂隊要去演出,因為他們個個穿著夸張,肩上挎著樂器,不過他們有個共同點,那便是在他們身上都能尋找出橙色的元素。

緊接著,眼看火車上的人幾乎在這站下光了,而且他們都興奮地往同一個方向走。我和Colin猜測,他們也許和我們一樣,是去水壩廣場的。于是,我倆決定,跟著人群走。

出了火車站,街上有許多志愿者發(fā)放橙色帽子和飄帶。戴上帽子,系上飄帶,我們繼續(xù)跟著人群,放眼望去,一片橙色。如果沒有碰到志愿者,那也沒有關系,沿路有許多賣橙色商品的地方,而且種類眾多,形態(tài)各異。前面一打扮時髦的男士,把臉蛋也涂鴉成橙色;女士們,穿著各種款式的橙色上衣、裙子、襪子、靴子;孩子們戴橙色皇冠,背橙色的背包,踩橙色的滑板……

暖色調,讓人感覺異常興奮。不知道走了多遠,路口開始多起來,前方人群漸漸分散,我們跟著水壩廣場的路標走,開始進入居民區(qū),道路兩旁擺滿了地攤,原來,我們走到了跳蚤市場。

女王節(jié)這天,每個荷蘭人可以在自家門口或者熱鬧的市區(qū),不受稅收的限制,擺起攤子,把自己不再使用的東西或私人收藏拿出來銷售,以便讓東西得到充分的利用,亦或獲取更高的價值。有些荷蘭人會明碼標價,不議價,有些則是可以討價還價的,衣鞋、光盤、古董、裝飾、字畫,只要你能想到的,在跳蚤市場里幾乎都能看到。當然,有些東西看似不起眼,但價格不菲,這個就需要買家自行評估衡量了。在跳蚤市場,還能看到不少小朋友,把自己用過的書籍、玩具整齊地擺放,拍手叫賣,以引起注意,一副“老商家”的姿態(tài)。我想,這些賣家之間應該也會出現物物交換吧。還有些居民,一邊擺著地攤,另一邊擺著桌子,桌上放著紅酒,時不時小酌兩口,有些索性把正餐端上桌,一家人圍起來暢飲共餐。以一個游客的身份來這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當地人的生活,這種充滿情調、優(yōu)哉、自在的生活讓人羨慕不已。

音樂廳前廣場的舞臺上,演員們正投入地演出。臺下的草坪上坐滿了人,跟著音樂嗨起來,氣氛很熱烈。還有不少老爺爺老奶奶在草坪上做著自己的絕活兒,自娛自樂。

穿流這座城市的運河帶,一艘艘載滿游客的游船經過,開著音響,巨大的聲響充斥著城區(qū),人們坐在船上,放聲歌唱,瘋狂舞蹈,舉杯慶賀,雀躍嬉鬧。每每經過橋梁,便向橋上的人們招手歡呼,舉杯共飲,這氣氛里,有酒精揮發(fā)的味道,像呼吸一樣自由。

我們在路上偶遇了一對老人,他們穿戴著異域風情的服裝飾品,手牽著手,悠閑地走在人群中,不少游客被他們的裝扮吸引,紛紛要和他們合照。老奶奶很蘿莉,擺出各種表情,像一位古靈精怪的公主,老爺爺始終保持一副騎士姿態(tài),體態(tài)威武,面容慈祥。

街上的人們,肆無忌憚地喝著、唱著、跳著。行走在運河旁,如果有人拿著啤酒瓶過來和你搭訕,不用驚訝,倘若你恰好也拿著酒杯,興許會和你碰杯,聊上幾句,然后瀟灑地再見。

這樣的場面聽起來似乎很瘋狂,會擔心有不按常理出牌的情況,但整座城市自由而得體。在一些主干道上,有許多騎著馬兒執(zhí)勤的警衛(wèi),看上去酷斃了。

中午的時候開始舉行新任國王換位的儀式了,大部分主干道都被封鎖了,道路兩旁擠滿了人,等待著各參會議員的到來。一輛輛巴士經過,人們透過透明車窗,如果看到自己敬佩的議員,紛紛鼓掌歡迎,然后目送離開。

我們終于走到了水壩廣場,這時候,已經擠滿了人,密密麻麻的人頭,不夸張地說,密集處人與人之間的間隙就差一個拳頭。在廣場的三面墻上掛著巨大的LED屏,正直播著新任國王的講話,上任女王和新任王后分別坐在國王的兩旁,看上去都很美,會議廳內的裝潢也很精美高貴,我沒有太多的耐心聽國王講話,也聽不太明白,就跟著人群瞎鼓掌和歡呼,后來我占據了一個有利地形,倒是能清清楚楚地掃視周圍的一切。猜想國王應該要發(fā)表不少講話,所以我們先把“饑腸轆轆”的問題解決。

等我們回來的時候,交接儀式正在進行,前任女王把神圣的手柄交給了國王,然后走出了會議廳。當人們看到前任女王的時候,現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人們不斷地喊著女王的名字,還有不少人流淚,抱著同伴一起痛哭,可見這位女王是多么受人們的擁戴。當我看見前任女王朝人群招手的時候,我也有點想哭,至于為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就是覺得這是一個很偉大和完滿的場面。

夜幕降臨后,我們在華人街解決了晚餐,拖著疲憊的腳步,踩著滿街的狼藉,踏上回酒店的路。路過紅燈區(qū),櫥窗內豐臀的性感女郎們,扭動著身姿,成就了這狂歡夜的另類之美。

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繼續(xù)活著

女王節(jié)那天,我們幾乎暴走了整個荷蘭市區(qū),歷時8小時。最后一站,我決定去安妮故居看看,Colin想多拍一些照片,于是我們分頭行動,約定兩小時后在安妮故居門口會面。

出發(fā)前做攻略,有不少去過的朋友,都說安妮故居很熱門,門前總是人頭攢動,排著長長的隊伍。也許恰巧遇上女王節(jié),許多人都狂歡熱鬧去了。傍晚的時候來安妮故居的游客很少,無需排隊,直接買票進去。

我先去了出口處的書店,書店不大,賣的基本是各個譯本的安妮日記,還有筆記本樣式的安妮日記本,也有大小不一的明信片,上面有安妮和她房間的照片。

安妮出生在德國的法蘭克福,是猶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為了躲避德軍的屠殺,他們一家連同另外幾個猶太人一起藏身于這座小樓里。小樓瀕臨運河,在西教堂的旁邊,前部當年是一個香料作坊,后部由一個暗藏玄關、可以移動的書架作為出入口,將安妮一家的生活和外界隔開,誰也不會想到這個書架后面藏著好幾個房間,有一群猶太人在這里過著避人耳目、隱蔽的生活。

我沿著狹小的過道進入一個個房間,或稱之為密室。密室很灰暗,透過墻上的文字,知道了當時他們在這里的生活狀態(tài),白天不敢發(fā)出半點聲響,也不能用水,因為害怕作坊里的工人聽見水流的聲音,只有到了晚上,他們才能稍微放松一些,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但心里那根弦始終懸著。

安妮有屬于自己的房間,房間的墻壁上有其喜歡的明星貼畫、剪報、臨摹……還有不斷攀升的身高刻度線,她用許多方式紀錄著自己的成長,如同你我的童年一樣,只是現實造就了她超乎年齡的成熟思想。

在不能大聲喧嘩、小心謹慎、擔驚受怕、與世隔絕的日子里,她找到了宣泄的出口,那就是,她有一個日記本,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她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寫日記。在日記本里,她記下了一個花季少女的心路歷程,她有時候也會苦悶,抱怨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盡頭?但她更有著對將來自由來臨的期待和渴望。

可是后來,因為有人告密,安妮一家被德國和荷蘭警察逮捕,安妮因傷寒死于集中營中,那時沒人能預料到距離集中營被英軍解放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駐足在安妮的房間,嗅著灰暗的氣息,每一個角落,似乎都能感受到她的存在。她曾在這里住過兩年,而許多年后,我來到這里,所有關于她的回憶,她那輕快苦澀的文字映入我的眼簾,闖入我的心房,使我有了陣陣刺痛窒息的感覺。  

每一個來過的人,透過安妮日記里的描述,看到了當年的那個苦難昏暗的世界,這是一片永不會被遺忘的土地!拔蚁M宜篮,仍能繼續(xù)活著!卑材輰ι目释钌畹卣鸷持恳粋人的心。

在西教堂的一側,豎立著安妮的小像,走過的人們,會為她留下花的芬芳。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