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第一章
-
被動者依賴別人評價自己是否成功
掌控者完成任務(wù)后會自我欣賞
統(tǒng)治者總是覺得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完美
2012 年度NBA 總決賽當晚,邁阿密熱火擊敗俄克拉荷馬雷霆問鼎總冠軍,賽前我寫了張紙條揣在兜里,那是寫給我的老客戶兼朋友德懷恩•韋德的。
打完總決賽第二場,德懷恩打來電話,問我是否愿意飛去邁阿密,替他做心理激勵并治療膝傷,幫他挺過接下去的幾場比賽。我很意外。盡管相熟已久,配合默契,可之前的兩個賽季,我們一直沒有合作,一定程度是因為我在芝加哥,而他選擇了留在邁阿密和隊友勒布朗•詹姆斯一道訓練。不過我們始終保持著聯(lián)系,并且像我所有的客戶一樣,他知道,只要他需要,我就會及時出現(xiàn)在他身邊。
換作其他球員就不會打那通電話了。他完全可以仰仗勒布朗•詹姆斯幫熱火奪冠,也可以設(shè)法應(yīng)付一下傷痛,讓自己苦撐上幾場?哨s上奪冠的緊要關(guān)頭,作為一名統(tǒng)治者,他不會讓別人去承受壓力,更不會天真地期待一切順利,他會采取一切可能的行動,把自己放到該放的位置。
所以,當總決賽戰(zhàn)成一比一平時,我飛往了邁阿密。顯然,賽季一結(jié)束,他的膝蓋就得動手術(shù),我們沒有現(xiàn)成的應(yīng)急方案,但我告訴他,我會竭盡所能讓他在接下去的幾天里感受到一個更強大更生猛的自己。
我還對他說:“光憑2006 年度的總冠軍戒指還不夠,至少得拿上三個,你的職業(yè)生涯才算有了意義!
而當時我真正想對他說的是:如今你已經(jīng)是一位頂級球星,就不應(yīng)該剛滿30 就嚷嚷著自己老了,準備把球隊交給年輕球員。心態(tài)一老,你就真的老了。2008 ~ 2009 賽季,你的膝傷剛剛?cè),就成了得分王。當時你希望自己能在兩個月內(nèi)完成我們制訂的魔鬼式恢復訓練。你知道,同樣的訓練,換作其他人恐怕都得花上3 個月。那次你成功了。所以別告訴我這回你搞不定。
接下來,我們?yōu)樗才帕朔敝氐囊粚σ挥柧殻袝r一直要練到凌晨兩點,像這樣讓他遠離隊友、媒體等一切干擾,還是頭一次。之后的幾天,熱火贏了第3 場,接著又拿下了第4 場,3:1 領(lǐng)先。再贏一場就能拿到總冠軍,而再輸一場就要轉(zhuǎn)戰(zhàn)俄克拉荷馬城,讓雷霆再享主場優(yōu)勢。
該結(jié)束戰(zhàn)斗了,就是現(xiàn)在。
大量的體能訓練當然可以全面激活他的身體機能,但此時,心理層面的訓練似乎同等重要。
他需要設(shè)法找回那個真正的德懷恩•韋德,而不只是受人追捧的“三巨頭”之一。他已經(jīng)習慣與勒布朗•詹姆斯、克里斯•波什以及其他隊友分享這個舞臺,而忘了自己從何而來,為成為最出色的球員,曾付出過多少艱苦的努力。
我不相信那些幫人打氣的長篇大論、夸夸其談,但凡需要花時間解釋的東西,根本就是扯淡。每當我對球員講一些東西的時候,言簡意賅即可,行動后他就會知道,我所說的是事實。
總決賽第5 場,熱火贏得總冠軍,我給韋德的那張紙條上寫的是:“要想得到真正想要的東西,你必須先成為真正的自己!
我要他體會那種沒有舞臺煙霧、沒有追光燈、沒有宣傳炒作也無需取悅他人的感覺;體會那種專注于球場上瞬息萬變的感覺;體會那種在球場拼命的感覺;體會那種全場48 分鐘持續(xù)向?qū)κ謬娚湫刂信鸬母杏X。那一刻,他應(yīng)當堅信自己內(nèi)心所感。
球衣上印的是你的名字。提醒對手你是誰,奪回屬于你的一切。那個夜晚,氣勢洶洶的俄克拉荷馬雷霆年輕球員拼盡全力,卻無力回天。韋德進入白熱空間,盡顯殺手本能,狂轟濫炸,氣勢逼人,并最終憑借毫無保留的自信、勇而無畏的擔當及出色的領(lǐng)導力,幫助球隊贏得了那屆總冠軍,也給自己戴上了第二枚總冠軍戒指。
我自始自終沒把那張紙條給他,因為根本沒那個必要。
那晚,他正是在野蠻進化。
野蠻進化意味著永不滿足,意味著達到一個極限后,要即刻樹立新的目標。如果你已經(jīng)很優(yōu)秀,那就意味著在變得卓越之前,你還不能停下腳步;如果你已然卓越,那就意味著在變得無人能敵之前,你還沒做到真正的自己。
成就卓越肯定比優(yōu)秀要好,那代表你已經(jīng)具備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但卓越不代表你就是最好的那個。
卓越讓你成為傳奇,“最好”則讓你成為標志。想要卓越,你要給人意外;想要最好,你得創(chuàng)造奇跡。
你要成為一名統(tǒng)治者。
我們已習慣人們把掌控者稱為終極對手,你能仰仗那個家伙結(jié)束比賽、達成交易或者取得你需要的一切。他就是這樣,做他該做的,收獲贊譽,英雄般地凱旋。
這算什么,再提高一個級別,也完全能夠臻達。只是因為那顯得太過特別,大多數(shù)人做夢都不敢想。
想想邁克爾•喬丹,他就是所謂的頂級統(tǒng)治者。
再卓越的成就,喬丹也毫不在意,他只在意做到最好,永遠都是。統(tǒng)治者不只存在于體育賽場,各行各業(yè)都有。瞧瞧那些行業(yè)精英,從頂級運動員,到最富有的首席執(zhí)行官,到聰明絕頂?shù)膶W生,再到孔武有力的消防員,很明顯,他們都是業(yè)內(nèi)好手,但卻并非都處于同一等級。正如1992 年“美國夢之隊”,他們個個都是天才,但終究只有那么幾位,會永遠被視作籃球史上最棒的球員。
喬丹為殺手本能和比賽型球員樹立了典范。他先后帶領(lǐng)芝加哥公牛隊拿了六次總冠軍,每次成功鎖定一個冠軍,他都會伸出手指計數(shù)奪冠次數(shù),只不過總會比實際多伸出一個,意指下個總冠軍。拿到第一個總冠軍時他伸了兩個手指,拿到第二個時伸了三個……拿到第五個時伸了六個。剛回到更衣室,勝利的香檳還在順著墻壁往下淌時,他已經(jīng)開始跟我講:“下個賽季,我們還得繼續(xù)努力!敝,在其準備改打棒球前的一整年,哪怕是休假期間,他還是“喋喋不休”地在我耳邊念叨著棒球訓練計劃。這就是喬丹,從不滿足,始終迫使自己不斷提升。
而這就叫統(tǒng)治者。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