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2節(jié) 告別插隊的地方

過完新年,人們迎來了1974年。

1974年2月,對于趙建國來說,是一個命運發(fā)生巨大轉(zhuǎn)折的重要時刻。在他的印象中,1974年的春天來得特別早,二月的一場春雨過后,地處偏遠的小村——前藺溝的空氣中充滿了大地回春的氣息。

趙建國馬上就要離開他生活了三年的前藺溝,回到城里去上學了,盡管平時在村子里生活的時候,他感到生活很枯燥,而且還受到過許多不公平的待遇,可是,一說到要離開,心里還是充滿了依依不舍。就要離開這個地方了,趙建國突然對這個生活了幾年的小山村充滿了深刻的眷戀,因為他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自己青春的汗水和足跡。

一大早,趙建國背著自己簡單的行李上路了,他一出門,發(fā)現(xiàn)前藺溝的許多鄉(xiāng)親都來送行,這個人往他的口袋里塞兩個雞蛋,那個人給他拿來幾個蘋果,他的書包很快就被鄉(xiāng)親們的東西塞滿了,鄉(xiāng)親們送他,走了一程又一程,彼此都是那么難舍難分……

走出很遠,曾經(jīng)生活過的小山村漸漸地淡出了視野,趙建國停下腳步回頭張望,前藺溝村靜靜地安睡在群山環(huán)繞之中,遠處,青山如黛……

馬上就是春天了,趙建國知道,春雨過后,杏花很快就會開滿山野,他仿佛聽到了畫眉鳥兒在不遠的田野里婉囀地啼叫。

在前藺溝這個地方,春天是無處不在的信使,春天是孩子們放飛的風箏,春天是窗前吐蕊的玉蘭花,春天是那一樹樹鵝黃色的嫩柳,在這里,大地就像是一個慈祥而寬厚的長者,用他廣闊的胸膛接納了他這個知識青年。

趙建國在農(nóng)村的日子,不管生活有多么貧窮,每到春天,大地都會毫不吝惜地向人們奉獻綠色,用春天的濃墨重彩來撫慰每一個經(jīng)歷過嚴冬肅殺的人的心靈。

趙建國突然感覺到,這個小村是那么的美麗而寧靜,他抬起頭來,看一看蒼茫的遠山,再看一看冰雪初融的河水,帶著鄉(xiāng)親們殷切的祝福,從此踏上了進城讀書的旅途。

來到城里,趙建國的身份發(fā)生了戲劇般的轉(zhuǎn)變,從一個下鄉(xiāng)知青、一個走鄉(xiāng)串戶的小木匠變成了西城教育學校的一名工農(nóng)兵大學生。

回顧趙建國這一生的讀書生涯,真可謂一波三折,小的時候家里窮,他只能靠撿廢品、拾垃圾換來一點微薄的收入,勉強維持著學業(yè)沒有中斷。

中學的時候偏偏趕上了“文革”,一場史無前例的動亂,使得趙建國失去了繼續(xù)讀書的可能,他被送到了“廣闊天地”當中,雖然他很努力地上進,也曾經(jīng)當上民兵隊隊長、青年突擊隊隊長,但是,他所付出的努力并沒有讓他大有作為,反而遭受誣陷,被人懷疑成城里的流氓,這一切都讓他陷入苦悶和彷徨之中。幸好蒼天有眼,他得到了這個寶貴的推薦上大學的機會,趙建國作為工農(nóng)兵大學生,再次走進校園讀書。

所謂“工農(nóng)兵大學生”,是中國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產(chǎn)物,1968年7月22日,在毛澤東的指示下,《人民日報》刊載了《從上海機床廠看培養(yǎng)工程技術(shù)人員的道路》的報道,毛澤東親自寫了一段編者按。

他說:“大學還是要辦的,我這里主要說的是理工科大學還要辦,但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要無產(chǎn)階級政治掛帥,走上海機床廠從工人中培養(yǎng)技術(shù)人員的道路。要從有實踐經(jīng)驗的工人農(nóng)民中間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以后,又回到生產(chǎn)實踐中去!边@段話就是后來著名的“七二一指示”。

1968年9月,上海機床廠為了貫徹“七二一指示”,創(chuàng)辦了“七二一工人大學”,規(guī)定學制為兩年,學生畢業(yè)后仍回廠工作。

此后,“七二一工人大學”的這種模式逐步推向全國,清華、北大這些全國知名的大學也紛紛效法,廢除了考試制度,改為招收工農(nóng)兵學員。

1972年春,北大、清華招生試點經(jīng)驗在全國高校大面積推廣,并且確定了工農(nóng)兵學員的職責是“上大學、管大學、用毛澤東思想改造大學”。

趙建國準備離開農(nóng)村去上學的這一年,正好是各個學校紛紛招收工農(nóng)兵大學生的時候。這一年,中國的政治氣候正處在一種僵持而模糊的狀態(tài)。在這一年里,鄧小平復出;周恩來開始利用他的影響力極力“糾左”,撥亂反正,許多在“二月逆流”中被打倒的老干部又重新走上了前臺。

在眾多的恢復性舉措當中,教育系統(tǒng)也在努力地恢復正常化,1973年,教育部第一次提出,要在招收工農(nóng)兵學員的過程中重視文化考試,這一新動向被激進分子視為企圖復辟資本主義、復辟舊的教育秩序的“逆流”,于是,才有了“交白卷的英雄”張鐵生的出現(xiàn)。

盡管時事風云變幻,但是,趙建國還是有幸成為西城師范學校的一名學生。入學三個月之后的一天,趙建國突然接到了團支部的通知,告訴他,團組織已經(jīng)接受了他的申請,批準他加入共青團組織了。

趙建國很奇怪,他雖然寫過一次入團申請書,但是,寫完之后如同泥牛入海,組織上并沒有讓他填過入團志愿表,怎么就會突然批準他入團了呢?這個表是誰替他填的呢?莫非是上天在默默地幫助他?這個問題一直是一個謎團。

直到許多年之后,趙建國作為知青回訪當年插隊的地方,回到當時的公社一打聽,這才知道,這位默默幫助過他的貴人是他中學時代的一個女同學,叫于敏,當時于敏在廣播室工作,她看到趙建國多次遭人暗算,作為同學,她對趙建國的處境很擔心,希望他能夠通過入團來得到組織的庇護,于是就暗中替他填了入團志愿表,因為她也不知道這個入團志愿表能不能得到批準,于是她沒有把這個事情告訴趙建國。

沒想到,這個入團志愿表幫了趙建國的大忙,遲來的好運氣終于降臨在趙建國的頭上,就在趙建國剛剛被批準入團以后,西城區(qū)教育學校團委很快就進行了改選,趙建國當選為團委委員。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guān)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