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第4節(jié) 放棄

在尋求幸福的過程中,放棄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比努力遜色。聰明的人不會對能夠避免的不幸視而不見,但他不愿意在不可避免的災(zāi)難上花費過多的精力和時間。因為盡管這些災(zāi)難本身是可以戰(zhàn)勝的,但只要它們會妨礙他追求更加重要的目標(biāo),那么他也寧愿選擇放棄。

——羅素《努力與舍棄》

生活就像是酸堿度的測試,過于酸性的話,只會讓人感覺自己的世界充滿了計較的小性,而過于堿性的話,則會發(fā)現(xiàn)沒有所謂的生活小調(diào)劑,生活里總是充滿了一本正經(jīng)的氣息。其實,人們做事也是一樣,過于執(zhí)著,就會讓人走人誤區(qū),執(zhí)念讓人糊涂、讓人神志不清、讓人總是像個傻瓜一樣,對于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也始終不肯放手;但對于一件可能達(dá)成的事情沒有長性,就會使人難以堅持,無法判斷自己的方向,最終也只能是一事無成。如果人生想要不留遺憾,那么就要在進(jìn)退間取舍,有最明確的判斷,在該前進(jìn)的時候勇敢前行,不畏懼流言飛語和別人的嘲諷,勇于堅持自己的看法;在應(yīng)該后退的時候,不去想后退后自己的問題,從而能夠為了大局的利益而舍棄眼前的短期利益。有這樣豁達(dá)的心,保持如此的良好心態(tài),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yuǎn)。

世上的人都在不斷地追求,卻很少有人在適時的時候選擇放棄,放棄身邊的負(fù)累的東西,敢于放棄的人,才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

英國退役軍官邁克萊恩,曾是一名探險隊員。1976年,他隨英國探險隊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而在下山的路上,卻遇上了狂風(fēng)大雪。每行一步都極其艱難,最讓他們害怕的是,風(fēng)雪根本就沒有停下來的跡象。這時,他們的食品已為數(shù)不多,如果停下來扎營休息,他們很可能在沒有下山之前,就會被餓死;如果繼續(xù)前行,大部分路標(biāo)早已被大雪覆蓋,不僅要走許多彎路,而且,每個隊員身上所帶的增氧設(shè)備及行李等物,會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這樣下去就會步履緩慢,即使他們不餓死,也會因疲勞而倒下。

在整個探險隊陷入迷茫的時候,邁克萊恩率先丟棄所有的隨身裝備,只留下必需的食品,輕裝前行。他的這一舉動幾乎遭到所有隊員的反對,他們認(rèn)為現(xiàn)在離下山最快也要十天時間。這就意味著這十天里不僅不能扎營休息,還可能因缺氧而使體溫下降,導(dǎo)致凍壞身體。那樣,他們的生命將是極其危險的。而對隊友的顧忌,邁克萊恩很堅定地告訴他們:

“我們必須而且只能這樣做,這樣的雪山天氣十天半月都有可能不會好轉(zhuǎn),再拖延下去,路標(biāo)也會被全部掩埋,丟掉重物,就不允許我們再有任何幻想和雜念,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徒手而行,就可以提高行走速度,也許這樣我們還有生的希望!”

最終隊員們采納了他的意見,一路上相互鼓勵,忍受疲勞和寒冷,不分晝夜前行,結(jié)果只用了8天時間,就到達(dá)了安全地帶。而惡劣的天氣,正像他所預(yù)料的那樣,從未好轉(zhuǎn)過。

若干年后,倫敦國家軍事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找到邁克萊恩,請求他贈送任何一件與英國探險隊當(dāng)年登上珠穆朗瑪峰有關(guān)的物品,不料收到的卻是邁克萊恩因凍壞而被截下的10個腳趾和5個右手指尖。當(dāng)年的一次正確的放棄,挽救了所有隊員的生命;也是由于這個選擇,他們的登山裝備無一保存下來,而凍壞的指尖和腳趾,卻在醫(yī)院截掉后,留在了身邊。這是博物館收到的最奇特而又最珍貴的贈品。

人生就是如此,正因為正確的判斷才有了成功生存的道路,如果只是一味地等待,為了身外之物而搭上生命,這是一件多么得不償失的事情啊。雖然看似少了裝備,但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有了重新出發(fā)的機會,如果一味執(zhí)著于等待,那么只有葬身雪山。

不要過多計較我們失去了什么,要看到的是我們得到了什么,在這個基礎(chǔ)上來進(jìn)行對人生進(jìn)退的判斷。該前進(jìn)的時候果斷前行,相信自己的判斷力,不被周圍嘈雜的聲音所迷惑和動搖;該放棄的時候放棄,放棄不意味著失去,古人說,“失之桑榆,收之東隅”,雖然看似失去,但說不定會有另一種更重要的獲得。

從現(xiàn)在就修煉自己,讓自己有敢于決斷的果敢和敢于放棄的勇氣,在人生的道路上適時前進(jìn),那么快樂和幸福才能夠在你的身邊。

人們常說:“舉得起、放得下的是舉重,舉得起、放不下的叫做負(fù)重。”放棄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你的人生之路也可以變得輕松和愉快。生活有時會迫使你不得不交出權(quán)力,不得不放走機遇。然而,有時放棄并不意味著失去,反而可能因此獲得更重要的東西。

一個青年非常羨慕一位富翁取得的成就,于是他跑到富翁那里請教成功的訣竅。

富翁弄清楚了青年的來意后,什么也沒有說,而是轉(zhuǎn)身從廚房拿來了一個大西瓜。青年有些迷惑不解,不知道富翁要做什么,他只是睜大眼睛看著,只見富翁把西瓜切成了大小不等的三塊。

“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的利益,你會如何選擇呢?”富翁一邊說一邊把西瓜放在青年面前。

“當(dāng)然選擇最大的那塊!”青年毫不猶豫地回答。

富翁笑了笑說:“那好,請用吧!”

于是富翁把最大的那塊西瓜遞給了青年,自己卻吃起了最小的那塊。當(dāng)青年還在津津有味地享用最大的那一塊的時候,富翁已經(jīng)吃完了最小的那一塊。接著,富翁很得意地拿起了剩下的一塊,還故意在青年眼前晃了晃,然后大口地吃了起來。其實,那塊最小的和最后那一塊加起來要比最大的那一塊分量大得多。青年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開始吃的那塊瓜雖然沒有自己吃的那塊大,可是最后卻比自己吃得多。

如果每塊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贏得的利益自然要比自己的多。

吃完西瓜,富翁講述了自己的成功經(jīng)歷,最后對青年語重心長地說:“要想成功就要學(xué)會放棄,只有放棄眼前小利益,才能獲得長遠(yuǎn)的大利益,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許多人做事總是把眼前利益看得很重,結(jié)果反而失去了長遠(yuǎn)的利益。有長遠(yuǎn)目光、變通意識的人卻能毫不猶豫地舍棄小利,因為他們知道這會換來人生的大勝利。

人生在世,有許多東西是需要不斷放棄的。在仕途中,放棄對權(quán)力的追逐,隨遇而安,得到的是寧靜與淡泊;在淘金的過程中,放棄對金錢無止境的掠奪,得到的是安心和快樂;在春風(fēng)得意、身邊美女如云時,放棄對美色的占有,得到的是家庭的溫馨和美滿。

苦苦地挽留夕陽,是傻人;久久地感傷春光,是蠢人。什么也不放棄的人,往往會失去更珍貴的東西。今天的放棄,是為了明天的得到。

小王所在的裝飾公司已經(jīng)好幾個月沒有工程可做了。就在大家為公司的前途焦慮的時候,老板拿來了一份海濱別墅的裝修合同,并委派小王負(fù)責(zé)這個工程。

小王喜出望外,3天后便拿出了設(shè)計方案和效果圖,經(jīng)客戶審閱后很快付諸實施。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小王一心撲在工程上,從選料到施工嚴(yán)格把關(guān),生怕出現(xiàn)質(zhì)量問題。

5個月后,工程即將完工,老板來到工地檢查。當(dāng)老板走過回廊,準(zhǔn)備穿過客廳去花園時,突然停在了一面玻璃墻前。他用視線量了量角度,又用手敲了敲墻體,然后轉(zhuǎn)身拿過來一把鐵錘猛地朝玻璃墻砸去。只聽“轟”的一聲,玻璃墻成了一地碎片。“老板,你為什么要砸這面墻?”小王被老板的舉動驚呆了!安Aζ5度,抗沖擊力不夠。這令我不滿意!薄澳悴粷M意,也犯不著一錘子就砸碎1萬元呀!”“我寧可一錘子砸碎眼前這1萬元,也不愿意讓這面墻影響了整個工程的質(zhì)量而失去市場,失去日后的100萬,甚至1000萬!”

小王極不情愿地重新選料,并趕在交工前重新裝修好了那面玻璃墻。交工那天,精美的裝修贏得了客戶的高度評價,而且還為他們推薦了幾個新的客戶。公司由此渡過了困難時期,業(yè)務(wù)量開始大幅攀升。

在公司舉行的慶功酒會上,老板對小王說:“1萬元是能看得到的,而100萬元、1000萬元則是看不到的?吹玫降挠肋h(yuǎn)是那么一點點,看不到的才是一大片。年輕人,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誘惑,你的腳步才會走得更遠(yuǎn)。”

能夠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這是成功者最大的特征。不要單純?yōu)檠矍翱吹靡、摸得著的利益心動,控制自己的欲望,抵制一時的誘惑,要有“舍卒保車”的變通意識,能夠透過誘惑看到長遠(yuǎn)利益的人,才是成功的人。

社會中的許多人在面對來自紅塵之中的種種誘惑迷失了自己,跌入了欲望的深淵,把自己裝入了一個個打造精致的所謂“功名利祿”的金絲籠里。更為悲哀的是,鳥被囚禁于籠中,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仍歡呼雀躍,放聲高歌,甚至于呢喃學(xué)語,博人歡心;而人類置身于功名利祿的包圍中,仍自鳴得意,唯我獨尊。這應(yīng)該說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悲哀。

懂得放棄才有快樂,背著包袱走路總是很辛苦。能夠放棄是一種超越,當(dāng)你能夠放棄一切,做到簡單從容地活著的時候,你生命的低谷就過去了。我們總是只關(guān)注放棄時眼下的痛苦,殊不知如果我們不放棄,就會遭遇更大的痛苦。放棄,是一種格局,是我們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大棄大得,小棄小得。漫漫人生路,放棄讓人能輕裝前進(jìn),不斷有所收獲。

和其他字體相比,中國的行書具有大小相兼、疏密得體、濃淡相融、收放結(jié)合的特點。放則凸顯草書風(fēng)骨,收則盡顯楷書風(fēng)范,堪稱收放自如的智慧融合體,筆鋒之間是人生的重現(xiàn)。幸福的人生也當(dāng)如這行書一般,可縱情狂放,也可內(nèi)斂端正,面對世間萬事萬物,收放自如,怡然自得地享受著生活。

李白的狂放在整個中國詩歌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人們皆以為是狂放成就了詩人李白,其實不然。在狂放的心靈之下,李白也懂得克制隱忍,面對紅塵俗世收放自如,從容以對,放能瀟灑遨游天下,揮灑出眾多的名篇佳句。

當(dāng)年李白到京城趕考,盡管才學(xué)過人,卻因不愿給主考官楊國忠和宦官高力士等貪財之輩送禮,最終無緣功名。面對李白的才學(xué),楊國忠不無諷刺地批道:“這樣的書生只能給我磨墨!备吡κ可踔琳f:“磨墨算抬舉他了,他只配給我脫靴。”隨之把李白推出考場。面對官場如此的黑暗,李白心生氣憤,卻隱忍克制不發(fā)。

一年后的一天,有個番使來唐朝遞交國書,上面全是鳥獸圖形。唐玄宗命楊國忠讀,楊國忠如見天書,哪里認(rèn)得?滿朝文武亦無一人能辨認(rèn)。唐玄宗大怒:“三日之內(nèi)若無人認(rèn)得,文武官員一律停發(fā)俸祿;六日無人認(rèn)得,一概免官;九日無人認(rèn)得,統(tǒng)統(tǒng)問罪!

后有人推薦李白,李白接過番書,不僅一目十行,且應(yīng)代玄宗寫詔書。其時,李白見楊國忠、高力士站在兩班文武之首,便對唐玄宗說:“臣去年應(yīng)考,被楊太師批落,被高太尉趕出,今見二人在班,臣神氣不旺。請萬歲吩咐楊國忠給臣磨墨,高力士為臣脫靴,臣方能口代天言,不辱君命。”唐玄宗用人心急,就依言傳旨。楊國忠只得忍氣磨墨,高力士只得跪著脫靴。

李白受辱時不怒,受寵時亦不驚。他被拜為翰林學(xué)士后主動上書,要求離去。他在《夢游天姥吟留別》詩中這樣寫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不為一時一事的寵辱而驚恐,表現(xiàn)了賢人君子超凡脫俗的思想境界。該狂時狂,該斂時斂,收放自如,從容以對天下。進(jìn)可入世,融入俗世紅塵卻不覺煩惱牽絆;退可出世,不問紅塵俗世,精修其心,樂得逍遙自在。

蘇東坡贊美西湖有詩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蔽骱绱耍髯尤绱,每個人的人生也應(yīng)如此,該濃則濃,該淡則淡,濃淡相宜。該濃時,就濃他個轟轟烈烈,全身心地去干事業(yè)、闖天下,報效祖國,奉獻(xiàn)社會,“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該淡時,就淡他個心如止水,沉穩(wěn)恬靜,“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名、利、權(quán)、勢,都是身外之物、過眼云煙,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蘇軾的友人王定國有一名歌女,名叫柔奴,眉目娟麗,善于應(yīng)對,其家世代居住京師,后王定國遷官嶺南,柔奴隨之,多年后,復(fù)隨王定國還京。

蘇軾拜訪王定國時見到柔奴,問她:“嶺南的風(fēng)土應(yīng)該不好吧?”不料,柔奴卻答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蘇軾聞之,心有所感,遂填詞一首,這首詞的后半闕是:“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yīng)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在蘇軾看來,偏遠(yuǎn)荒涼的嶺南不是一個好地方,但柔奴能像生活在故鄉(xiāng)京城一樣處之安然。從嶺南歸來的柔奴,看上去似乎比以前更加年輕,笑容仿佛帶著嶺南梅花的馨香,這便是隨遇而安,并且是心靈之安的結(jié)果了。

這則小故事傳遞給我們的是人生的另一種境界——隨遇而安。那柔奴便是因為深諳了“隨遇而安”的內(nèi)涵與要義,因而能做到“此心安處是故鄉(xiāng)”,并使自己:“萬里歸來更年少”,“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在我們生存的這個社會里,多少“身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人,因能隨遇而安,故而不論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均能安之若素。能安之若素,方可心無煩憂,一心做自己應(yīng)做或愛做之事,最后自然多多少少取得了成功。

“隨遇”者,順隨境遇也,“安”者,一可理解為聽天由命,安于現(xiàn)狀;二可理解為心靈不為不如意之境遇所擾,無論于何種處境,均能保持一種平和安然的心態(tài),并繼續(xù)堅持自己的追求。前者之“安”,或許可以稱為“消極處世”,而后者之“安”,則需要一種良好的心理調(diào)節(jié)能力,甚至需要一種超脫、豁達(dá)的胸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莊子有言:“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者,有心靈之安,不僅可以使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而且可以使人樂觀處世,永葆青春。

我們經(jīng)常習(xí)慣說:我的錢、我的面子、我的家、我的兒子、我的財產(chǎn)、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的丈夫、我的名譽、我的身體……“我的”這兩個字讓人們處處計較,耿耿于懷。

過于執(zhí)著于自我,就會常讓人被外物牽著鼻子走。

宋代蘇東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禪師打坐參禪,蘇東坡覺得身心通暢,于是問禪師道:“禪師!你看我坐的樣子怎么樣?”

“好莊嚴(yán),像一尊佛!”

蘇東坡聽了非常高興。

佛印禪師接著問蘇東坡道:“學(xué)士!你看我坐的姿勢怎么樣?”

蘇東坡從來不放過嘲弄禪師的機會,馬上回答說:“像一堆牛糞!”

佛印禪師聽了也很高興!佛印禪師被人喻為牛糞,竟無以為答,蘇東坡心中以為贏了佛印禪師,于是逢人便說:“我今天贏了!”

消息傳到他妹妹蘇小妹的耳中,妹妹就問道:“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贏了禪師的?”蘇東坡眉飛色舞、神采飛揚地如實敘述了一遍他與佛印的對話。

蘇小妹天資聰穎,才華出眾,她聽了蘇東坡得意的敘述之后,說道:“哥哥,你輸了!佛印禪師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糞,所以你看禪師才像牛糞!”

蘇東坡啞然,方知自己禪功不及佛印禪師。

蘇東坡為什么會輸給佛印禪師?原因就在于他心中還有一個執(zhí)著于我的羞恥心,說自己是佛就喜笑顏開;蘇小妹指明了他看佛印禪師像牛糞是因心中像牛糞時,就自然失笑。

星云大師說:“人類社會發(fā)展到當(dāng)今,給我們的啟示是:要用智慧去莊嚴(yán)一切,不要用我執(zhí)我見去分裂。”

那么如何放棄“我執(zhí)”心呢?星云大師曾經(jīng)講過一個禪宗的故事:

一次,藥山禪師在山上散步,看到了兩棵樹,一棵很茂盛,另一棵卻已枯萎。

這時,藥山禪師的兩位徒弟道吾禪師和云巖禪師恰巧走過來,藥山禪師就問他們:“你們看哪一棵樹好看?”

道吾禪師首先說道:“茂盛的這棵好看!”藥山禪師聽后,點點頭。

云巖禪師接著便說:“我倒是覺得枯的那棵好!”藥山禪師聽后也點點頭。

侍者則不解地問藥山禪師:“師父,您都點頭,到底哪一棵好看。俊

藥山禪師于是反問侍者說:“那么,你認(rèn)為哪一棵好看呢?”

侍者想了想,回答道:“枝葉茂盛的那棵固然生氣勃勃,枝葉稀疏的那棵也不失古意盎然!

藥山禪師聽后微笑不語。

確實,真正的禪者不會以“我”的標(biāo)準(zhǔn)和偏見去要求萬物,因此在他們的心中,存在就是合理的。

而世間事,常常因求不得而心生煩惱,進(jìn)而生痛苦、生貪婪;貪婪不滅,人就起罪惡心,如此循環(huán),惡果便接踵而來。庸人自擾,自尋煩惱;愚人自縛,自綁天足。這是人世間不斷上演的悲劇。我們常常像蠶蛹一樣,忙碌地為自己編織一個精致難破的繭。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作繭自縛。

究其根底,那就是一切都是為了一個“我”,最放不下的也是這個“我”。于是所有人都拼盡一生,去賺取這個“我”所需要的物質(zhì)享受和精神享受,最終衍生出無窮無盡的痛苦。

事物總是在平衡中發(fā)展前進(jìn)的,希望活得輕松,就應(yīng)該學(xué)會放棄——放棄一些名利,放棄一些煩憂,放棄一些不該屬于你的東西。放棄是智者面對生活的明智選擇,只有懂得放棄的人才會時常如魚得水。

放棄,也指忘記過去,每天迎接新的征程。大多數(shù)人總是習(xí)慣于過去的事情,無論成功或喜悅,無論失敗或煩惱,統(tǒng)統(tǒng)擠占在腦海里不忍拋棄,結(jié)果使身心負(fù)載過重,浪費了精力,影響了自身的發(fā)展。如果我們在當(dāng)下的生活中每天為自己設(shè)立一個新的起點,因為是嶄新的開始,就需要付出全部的努力,需要認(rèn)真地對待,需要一絲不茍地去應(yīng)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和細(xì)節(jié),這樣往往更能把事情做好。

放棄今天的舒適,努力“充電”學(xué)習(xí),是為了明天更好地生活。若是一味留戀今天的悠閑生活,換來的或許是明日的以淚洗面。懂得放棄,會讓一個人輕裝前行,去攀登人生更高的山峰。其實放棄并不是一件難事。牢記錢穆先生“要得的便要,要不得的便不要”的告誡,我們的生活將多些快樂,多些自如。

拉斐爾11歲那年,一有機會便去湖心島釣魚。在鱸魚釣獵開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媽媽早早又來釣魚。安好誘餌后,他將漁線一次次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余暉下泛起一圈圈的漣漪。

忽然,釣竿的另一頭沉重起來。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鉤,急忙收起漁線。終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條竭力掙扎的魚拉出水面。好大的魚!它是一條鱸魚。

月光下,魚鰓一吐一納地翕動著。媽媽打亮小電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點——但距允許釣獵鱸魚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

“你得把它放回去,兒子!蹦赣H說。

“媽媽!”孩子哭了。

“還會有別的魚的。”母親安慰他。“再沒有這么大的魚了。”孩子傷感不已。

他環(huán)視了四周,已看不到一個魚艇或釣魚的人,但他從母親堅決的臉上知道無可更改。暗夜中,那鱸魚抖動笨大的身軀慢慢游向湖水深處,漸漸消失了。

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后來拉斐爾成為紐約市著名的建筑師了。他確實沒再釣到過那么大的魚,但他為此終生感謝母親。因為他通過自己的誠實、勤奮、守法,獵取到生活中的大魚——事業(yè)上成績斐然。

禪宗有個公案,有一個龍湖普聞禪師,普聞是他的名字,他是唐朝僖宗太子,看破了人生,出了家到石霜慶諸禪師那里問佛法。

他說,師父啊,你告訴我一個簡單的方法,怎么能夠悟道?

禪師說,好!

他就立刻跪了下來,師父啊,你趕快告訴我。

禪師用手指一下廟前面的山,那叫案山。依照風(fēng)水的說法,前面有個很好的案山,風(fēng)水就對了;像坐在辦公椅上,前面桌子很好,就是案山好。這個廟前面有個案山非常好。案山也有許多種,有的案山像筆架,是筆架山,這里一定出文人的;有些是箱子一樣,這里一定會發(fā)財?shù)摹?

石霜禪師說:“等前面案山點頭的時候,再向你講。”他聽了這一句話,當(dāng)時開悟了。

說一聲回頭是岸,不必回頭,岸就在這里,等你回頭已經(jīng)不是岸了。

同樣的道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拿屠刀的人是真有殺人的心思,但只要他意念向善、一心向善,放下屠刀,當(dāng)然立地成佛!悟佛,不要抓住禪師所講的字眼中不放,應(yīng)該從一個更高的層次上去理解這個問題。其實,當(dāng)下的人何嘗不是如此,任何時候,只要你心中的念頭一轉(zhuǎn),岸就在你的面前了,根本無需回頭。

有一位女施主,家境非常富裕,不論其財富、地位、能力、權(quán)力,以及漂亮的外表,都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但她卻郁郁寡歡,連個談心的人也沒有。于是她就去請教無德禪師,如何才能具有魅力,贏得別人的歡喜。

無德禪師告訴她:“你能隨時隨地和各種人合作,并具有慈悲的胸懷,講些禪話,聽些禪音,做些禪事,用些禪心,那你就能成為有魅力的人!

女施主聽后,問道:“禪話怎么講呢?”無德禪師道:“禪話,就是說歡喜的話,說真實的話,說謙虛的話,說利人的話。”

女施主又問道:“禪音怎么聽呢?”

無德禪師道:“禪音就是化一切聲音為微妙的聲音,把辱罵的聲音轉(zhuǎn)為慈悲的聲音,把毀謗音、哭聲鬧聲、粗聲丑聲轉(zhuǎn)為稱贊的聲音,那就是禪音了!

女施主再問道:“禪事怎么做呢?”

無德禪師道:“禪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務(wù)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進(jìn)一步問道:“禪心怎么用呢?”

無德禪師道:“禪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女施主聽后,一改從前的驕氣,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財富,不再自恃美麗,對人總謙恭有禮,對眷屬尤能體恤關(guān)懷,不久就被夸為“最具魅力的施主”了!

這位女施主在聽過禪師的勸導(dǎo)之后,心念一轉(zhuǎn),魅力就在她的身上呈現(xiàn)出來了。她就成功地登上了幸福的彼岸。

其實,所謂的“放下”不過只是一種象征,從一個更高的層次上去理解這個問題,就會明白。苦海雖然看似無邊,但如果真心尋求彼岸,便會發(fā)現(xiàn)處處是岸;如果僅僅是為自己的不良之行找一個無法停止的借口,你倒是可以在苦海中慢慢漂泊,不過要記住,找不到岸只是你自己設(shè)置的障眼法而已。

一個人為什么不能夠得到逍遙,他的精神為什么不能獲得自由呢?徐復(fù)觀先生通過對《莊子》一書分析認(rèn)為,莊子找到的原因是:一個人之所以不能獲得自由,就是因為我們自己不能支配自己,而須受外力的牽連。受外力的牽連,即會受到外力的限制甚至支配。這種牽連,莊子稱之為“待”。

我們每天都渴望獲得自由,一個人要想獲得人生的自由,必須超越“待”字,擺脫外力的牽連,才能真正達(dá)到逍遙游的境界。

人們常常執(zhí)著一些東西來過日子,可是一旦持有執(zhí)著的心情,就無法真正自由地生活,也無法用禪性想法來謀求自我實現(xiàn)。

《莊子·田子方》中記載了這樣一則寓言:

列御寇為伯昏無人表演射箭的本領(lǐng),他拉滿弓弦,又放置一杯水在手肘上,發(fā)出第一支箭,箭還未至靶心,緊接著又搭上了一支箭,剛射出第二支箭而另一支又搭上了弓弦。在這個時候,列御寇的神情真像是一動也不動的木偶人似的。伯昏無人看后說:“這只是有心射箭的射法,還不是無心射箭的射法。我想跟你登上高山,腳踏危石,面對百丈的深淵,那時你還能射箭嗎?”

于是伯昏無人便登上高山,腳踏危石,身臨百丈深淵,然后再背轉(zhuǎn)身來慢慢往懸崖退步,直到部分腳掌懸空,這才拱手恭請列御寇跟上來射箭。列御寇伏在地上,嚇得汗水直流到腳后跟。伯昏無人說:“一個修養(yǎng)高尚的‘至人’,上能窺測青天,下能潛入黃泉,精神自由奔放達(dá)于宇宙八方,神情始終不會改變。如今你膽戰(zhàn)心驚有了眼花恐懼的念頭,你要射中靶的不就很困難了嗎?”

一個人如果不懂得放下,就會執(zhí)著于外物,就會在做事的時候有所分心,這樣的人就不會獲得最后的成功,更何談精神的自由呢?很多人成天忙忙碌碌,什么都想得到,卻最終一無所成,原因就在于此。

因此,一個人不但要學(xué)會執(zhí)著,更要學(xué)會放,就像莊子所說的,如果能夠遵循宇宙萬物的規(guī)律,把握“六氣”的變化,遨游于無窮無盡的境域,他還仰賴什么呢!一個人不再依賴外物的時刻,就是獲得自由的時刻!

生活中,我們往往都會為是否舍棄一種生活追求而猶豫不決。我們不應(yīng)該優(yōu)柔寡斷,學(xué)會適時放棄,才是成大事者明智的做法。

——搜狐網(wǎng)友安然淺眠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guān)的政策法規(guī),嚴(yán)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