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節(jié) 第二章
-
“十送紅軍”
終于盼來了這一天。5月11日6:20,我準時來到當?shù)貥酥拘越ㄖ泻L枍u。清新的晨光里,我的紅白相間的崔克公路車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接下來的十幾天,它將與我風雨兼程,共赴刀鋒戰(zhàn)士與生命之約。
這里早已聚集了一大群快樂單車、千里單騎俱樂部全副武裝的騎友和親朋好友。合影留念后,我激動地說:“今天是我騎行挑戰(zhàn)的第一天,有各位親朋好友的鼎力支持,漫漫西行路上,我并不孤單!”
我看到清澈蔚藍的中海也在晨風里送上祝福,鄭和、麥哲倫、哥倫布、馬可•波羅偉岸的銅像也向我揮手致意。
6:40,我跨上愛車。幾十名騎友排成一字長蛇陣,組成一道靚麗的風景。
鵬程兄弟一直與我并駕齊驅(qū),一路傳授經(jīng)驗和要領(lǐng):“合理分配體力,掌握好節(jié)奏,第一天不要太猛。下坡時千萬不可太快,30公里時速就可以了。注意保養(yǎng)車輛,兩三天上一次鏈條油……”
千里送君,終有一別,在黃河五路與220國道路口,該說再見了。這時,德高望重的陽光老師走過來,拉住我的手,意味深長地說:“輝哥,切記,你挑戰(zhàn)的是自己,不是大自然,遇到惡劣天氣、惡劣環(huán)境,該停下時就要停下!”
“老爸,多多保重!”在山大上學的兒子也特地趕回來送行。
給妻兒一個深深的擁抱,帶著興奮、復雜的心情,我和老綦依依不舍地告別大隊人馬,沿著220國道,頂著四五級的西南風,像當年的紅軍戰(zhàn)士,踏上了漫漫長征路。
第一天的路線相對簡單,除了穿過濟南市區(qū),沿著220國道一直走就行了。220國道起自山東東營,終于河南鄭州,全長585公里,里程雖然不長,卻十分重要。
千里單騎俱樂部的十幾位騎友繼續(xù)頂風相送。一直到濟陽仁風,最后一批的楊勇、老司才依依不舍地揮手離去。
走出很遠,直到目的地青海湖,我感到那些騎友和親朋好友們無時不在,如影隨形。
“老虎2”粉墨登場
今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來到陽臺上觀察風向,結(jié)果最令人擔心的事還是發(fā)生了:這回的天氣預報竟一絲不差,四五級的西南風正不偏不倚地吹來,給出了第一道考題。
除了輪胎與地面摩擦力,風阻是騎行者面對的主要阻力。根據(jù)經(jīng)驗,頂著四級以上的風騎行,要比微風無持續(xù)風向狀態(tài)下多耗費一倍的體力,這是騎行者不愿看到的。
我曾對沿途各省區(qū)近年來5月份的天氣情況做過統(tǒng)計。在山東境內(nèi),三四級以上風的概率很大,偏東風相對多些;其他省份則是微風的可能性大。但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我們又沒有諸葛亮借東風的法術(shù),只好“頂風而上”吧!
騎出十幾公里,與快樂單車的騎友分手后,越發(fā)感到逆風的威力!拔覐奈匆娺^這么正的頂風,從濱州到平陰,你往哪個方向騎,四五級的大風就像一個相撲手迎面撞來,好像在告訴你‘極限不是隨便就能挑戰(zhàn)的,接下來的困難要大得多,還能行嗎?’”當天晚上,艱難抵達平陰后,我心有余悸地對記者說起感受。
在這之前的4月28日,我曾專門來到市體校,就騎行知識向唐教練當面請教。唐教練剛帶隊從云南集訓回來,有著豐富的專業(yè)經(jīng)驗。他建議我和老綦保持隊形,相距40厘米左右,交替領(lǐng)騎,如此可節(jié)約40%的體力。談到海拔問題,他說:“你必須格外重視海拔的影響。我們到了1500米高度,并沒有立即訓練,而是休整適應了四天。我有個師姐,騎行到玉龍雪山3000多米時,就出現(xiàn)頭痛、惡心等比較典型的高原反應,趕緊下撤。”
出發(fā)前,我曾想叫上老綦找唐教練幫助指導訓練一下隊形,但想到要我倆在人車混行的國省道上前后保持40厘米距離,簡直比登天還難,只好作罷。
我把西行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比作十只老虎,風阻是“老虎2”。這不,第一天,它就迫不及待地跳將出來,給人一個下馬威。在“老虎2”的淫威下,原本要送到濟陽的六七個騎友都有些吃不消,紛紛提前返回了,包括我很是佩服的一位運動健將級人物。
奢侈的午餐
當日,最高氣溫在32℃左右,地面溫度更是高達40℃以上。四五級的西南風,挾裹著瀝青路面散發(fā)的陣陣熱浪迎面撲來。好在對于逆風和高溫,之前都領(lǐng)教過了,除了多耗些體力,心理上并不打怵。
中午12:50,騎過濟南黃河大橋,我提醒自己注意橋頭那個坑槽——4月30日我獨自拉練時曾領(lǐng)教過它的厲害,震掉了后輪的反光板。果然它還在那里,正不懷好意地盯著我。我雖然愚笨,好歹也記住了人在一個地方不能跌倒兩次的古訓。我輕快地繞過,扔下它在那里獨自發(fā)呆。
沿南大壩西行,河邊上,樹蔭下,休閑的人們?nèi)宄扇簢谝黄,有的打牌,有的燒烤,有的聊天,喝著自帶的啤酒、飲料,品嘗著各式美味小吃,盡情享受著生活的愜意。如今的黃河大壩,不再是單純的防洪保障線、搶險交通線,更成了一道生態(tài)景觀線。在33號險工處,我感到又熱又乏,便決定在這里午餐、休整。
吃完兩根香蕉、一片牛肉干,就再也吃不下了。本來,記者們還以為我要大吃一頓,補充體耗呢!能量肯定要補充,但不是現(xiàn)在。事實上,有著多年運動經(jīng)驗的我,對這次長途騎行路上的一日三餐早就做了周全打算。因為早晨要早早上路,旅館里都還沒有早餐供應,我專門帶了有預約功能的電飯鍋,睡前熬上自配的雜糧,早晨醒來后就可以喝上營養(yǎng)豐富的稀飯,再吃點面包、海帶絲,就已經(jīng)很好了;關(guān)鍵是晚上,一定要好好補充,盡量多吃些牛羊肉、青菜、鮮奶。打算是不錯,只可惜計劃不如變化快,到了第二天晚上,因為過度疲憊,連稀飯都懶得熬了,早餐變成了千篇一律的榨菜、方便面。而晚上掙扎到目的地,第一件事就是沖澡,這之后因時間較晚,大都只能到夜市上搜羅點東西填飽肚子。
至于中午,受條件和衛(wèi)生制約,只能在路上隨便吃點餅干、牛肉干,應付一下,何況從運動醫(yī)學的角度,吃多了也不利于下午的騎行。說實話,中午能有香蕉吃,已經(jīng)很奢侈、很幸福了。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