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春天起開始琢磨寫第二本書,然而整年業(yè)務繁忙,書寫得斷斷續(xù)續(xù)。其實業(yè)務繁忙根本不是原因,如果一個人真想做一件事,缺乏時間是阻止不了他的。
書進展很慢的根本原因是:當我發(fā)現(xiàn),如果我試圖把第二本書寫成《女人明白要趁早》的續(xù)集,我的主人公們卻不再擁有那么多曲折糾結的故事了。
的確,大家都曾經跌倒爬起,有笑有淚,但時間流逝,每個人都繼續(xù)在探尋中成長。成長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漸漸知道自己往何處去會開心,變得有足夠的辨別力去面對人和事,當機立斷,權衡的時間成本變短,不會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第二次。于是等待的繼續(xù)等待卻沒有凄惶,決斷的終于決斷不再感傷,塵埃落定的也就落定了。
三年中,我和我的主人公,以及我的讀者,都得到了這樣的成長。同樣量級的挫折和戲劇性,再也不會引發(fā)當年那般的糾結和感傷;或者說,成長既加大了我們對挫折和戲劇性的承受能力,又讓我們掌握了減少挫折與戲劇性的方法。
寫第一本書純粹是有感而發(fā)。我不是一個職業(yè)作者,如果是為寫書而寫書,等于是在逼自己做不情愿的事,違背對生活的期許。后來仔細想,就算硬要去寫主人公的續(xù)集,能呈現(xiàn)的也不再是跌宕有趣的過程,只是這樣那樣的決策與階段性的結果。
《女人明白要趁早》很像一個MBA案例體的讀本,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故事先行,然后通過分析總結梳理出道理。十萬字包括了二十四個故事,也就意味著至多總結出了圍繞二十四個情境下的道理。道理雖然扎實,但這節(jié)奏卻太慢了。
當時光又飛逝三年,我和讀者就又進化了三年,我們不再需要MBA案例體,我們越來越少時間去耐心地慢慢上課。時間太快,變化太多,我們等不及。經過了之前那么多年的觀察和試錯,我們已經聰明了很多,當年的苦口婆心,如今一點即破。
如今,讓我們在最短時間內可以理解內容、吸收營養(yǎng)的最佳形式,叫作PPT。PPT文字力求結構清晰,靈活好用,能把復雜的念頭說清捋順;蛘哒f,無論怎樣寫來寫去,都是方法論,文字在其中成為工具,用以說明問題、解決問題。真實生活要求我們成為一個學以致用的現(xiàn)實主義者。
至于PPT的概貌,這書還沒動筆,我就知道模樣已經定型了。出版社提了提靈魂和文字風格,我探討一番點點頭,其實知道都是徒勞的。怎么寫怎么用力,書的局限就是我的局限,我的局限鑒于個體經歷與存在的歷史時期,能逾越的我不磨嘰,不能逾越的我干著急也沒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
再說文字,文字其實是末端,是表層,是手拿畫板往上刷的油彩,畫出來什么樣取決于我心里那個圖景。我畫不出來我沒見過的東西,描述不出我沒嘗過的食物。精細到句子,上下三五個字的區(qū)別就好比一個人的體重上下個三五斤,不構成破型。
在工作之余寫作,最大的困擾還是時間。十二萬字就算不間斷一個一個啪啪打出來,也要很多工夫。整個寫作過程中各種項目紛至沓來,我又縱身飛往各地?上驳氖歉鞣N項目和各地就意味著新故事,只要是往前走,風光就延綿不絕,悲天憫人的情懷我不具備,但小破事也經常格外美妙。我著迷存在主義,在于默認視一切為體驗,體驗就得有互動,和我的所遇沆瀣一氣。不投入沒意思,太投入又容易糟心不好抽離,拿捏間就不由開始梳理思路,這時候最應該做的事,就是借用文字記錄。
我聽到好多人講自己的親身經歷、所見所聞,有趣又動人。當描述完高潮或者出其不意的收尾,那人往往低頭沉吟幾秒,然后抬頭用有點兒蒼涼的聲音告訴我:“等有一天,我一定要把這個故事/這個人/這段感情寫下來。”
其實這一天早就來了,就在他還能飽含深情追憶的時候,就在他剛才雙眼發(fā)亮、滔滔不絕、手舞足蹈、淚流滿面的時候……真別等了,就現(xiàn)在!坐在電腦前,新建一個界面潔白潔白的Word文檔,飛快地輸入故事的主題和今天的日期。然后你寫我寫咱都寫,讓曾經被微博、QQ、魔獸、美劇占有的時間都讓位于我們偉大的記憶旋渦,讓有生之年搖撼和刺傷過我們的往事?lián)涿娑鴣,我們只需用文字記錄下那些讓我們感到真正活過的東西。
如果上一本書是MBA案例體,那這一本書就是PPT。用三年寫成的,獨一無二的,鮮活的,再也不會重來的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