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學校的停車場,停得最多的是年代久遠的舊車,這些舊車很多就是二手車。很多還是消費者的大學生,沒有能力為自己購買一輛嶄新的車。然而,在沒有車就等于沒有腿的國家,身為成年人的他們,又怎么可以沒有一輛車呢?于是,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選擇購買一輛二手車。當然了,這些車錢也是由學生自己支付,一分錢都不問自己家里拿。即使是美國的富二代,很多也都是選擇用二手車。無論選擇住學校的宿舍,還是自己租房住,也不管住的這個人是多么的養(yǎng)尊處優(yōu),作為學生,很少有人是一個人住的,都是和同學合住,分擔租房費用。大部分同學很少會留意自己裝什么,隨意穿著拖鞋逛校園。吃的東西也沒有太多講究,沒有誰會專挑貴的吃。一起去超市買東西,沒有一個人不是精打細算,以能省就省為準則的。
可以說,在美國的大學里,學生們的生活都差不多是一條水平線上的。這就是美國大學生活的一個縮影——就算某個學生的家里再富有,他們在學校的日子也過得跟普通人沒兩樣,生怕別人說自己是靠父母、不努力的蛀蟲。
就這樣,很多家庭其實很富裕的美國小孩,從孩提時候開始,就期待著自己的長大。在他們還是小孩的時候,就非常討厭他人把自己當成孩子來對待。有一次,我就聽到一位三歲的小娃娃哭著向媽媽告狀,說是六歲的哥哥笑話她是個小嬰兒,這令她覺得很生氣。在美國,如果你指責別人像一個“小嬰兒”,那可真算是一句氣人的話。美國人非常討厭他人來照顧自己,他們覺得那是懦弱和愚蠢的表現(xiàn)。只有“小嬰兒”才是最需要父母照顧的,所以當他們被人稱作“小嬰兒”的時候,無疑是會憤怒的。
美國的法律規(guī)定,凡是年滿18歲的孩子,父母不再有義務(wù)撫養(yǎng)他們。也就是說,孩子一旦滿了18歲,就要學會自己養(yǎng)活自己。也許你會覺得這也太狠心了,但是天底下父母哪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的?哪有人會舍得讓自己的孩子風餐露宿,食不果腹?但是,沒有經(jīng)過現(xiàn)實的磨練,孩子們又怎能成長呢?
自小獨立自主慣了的美國孩子,一旦成年后就會迫不及待地想離家,開始自己的成人生活?忌洗髮W的,收拾好大包小包的行李,自己開車去學校報到,或是一家人一起開車跨州跨省去學校報到。無論哪一種,做父母的這時候心里都明白,自己的孩子已經(jīng)長大,他們都要離家去過自己的生活了。美國沒有戶口限制,大學畢業(yè)之后,他們喜歡去哪里工作就是去哪里,如果喜歡某個地方,就可以在那里安居樂業(yè)。但是,很多人在離家后都會選擇離家鄉(xiāng)很遠的地方定居。就算有些人回到家鄉(xiāng)了,他們也不會繼續(xù)和父母一起住,而是自己買房,或者跟別人合租。
那些沒興趣考大學或者考不上大學的孩子,則會早早地踏入社會,掙錢養(yǎng)活自己。無論他們的工作地點在哪里,他們同樣不會繼續(xù)和家人一起住,也是出去自己租房。在美國,還沒成家立業(yè)的年輕人大多都沒有自己的房子,要靠租房生活的。等到結(jié)婚了,他們就會自主購買房子,只要他們有著穩(wěn)定的工作,在貸款期內(nèi)一般都有能力償還購房貸款。美國人買房的時候很少有人會一次性付清的,一般都會選擇分期付款。如果這個人的信貸記錄良好,有些人還可以買自己購買能力范圍之外的房子,只要銀行相信你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能夠還清貸款就可以了。
基本上,那些自立門戶的孩子,根本不用花父母的積蓄,也不必因買不起房就和父母擠在一起住。還有,在美國人的觀念里,二十多歲的人如果還不能養(yǎng)活自己,還要住在父母家,那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很多年輕人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失敗者,再加上沒有戶口限制,也沒有購房壓力,更沒有要贍養(yǎng)父母的義務(wù),因此多數(shù)都會選擇自己一個人生活。
我隱隱覺得,對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的父母來說,這種情況真是讓他們又悲又喜。一方面他們慶幸自己的孩子獨立了,另一方面,他們卻要和撫育了十八年的孩子說再見——這無疑是讓人難以接受的,這種心情應(yīng)該是很復(fù)雜的。
我們學校的一位老教授,和孩子的關(guān)系并不算太好,在孩子離家之后,他們幾乎斷了聯(lián)系。教授嘴上雖然不說,但是心里總是惦記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就是不和家人聯(lián)系,消失在人海中,沒有了一點消息,沒有一點蹤影。家人就是想去找孩子,也尋不到一點消息,F(xiàn)在老教授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改電話號碼、不搬家,免得孩子有一天回來的時候找不到他們。
父母和孩子失去聯(lián)系,這樣的事在美國并不少見,有很多孩子就像是做了十八年的房客一樣,時間一到,說聲“再見”,往后再也不和父母打照面了?磥恚“;丶铱纯”,大概是全世界的父母都希望的吧。
不過,也不是說每個成年之后的美國孩子都會完全不管父母的生活。美國人的家庭觀念很重,他們樂于把家庭作為自己生活的重心。有些人為了方便照顧父母,會繼續(xù)和家里人一起住,或者搬到離父母家近的地方。曾經(jīng)我有一個同學本來是被一間“常青藤聯(lián)盟”的大學錄取的,但是他奶奶身體不好,父母又快準備退休了,他也就放棄了這所大學,選擇了離家更近的學校。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各個國家和地方都會有“啃老族”,美國也不例外。他們寧愿吃住都靠著父母,也不愿意去面對社會,這大概就是人類社會的通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