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AA制這種東西,是從國外傳來的。外國人沒有我們那么講面子,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該付錢就付錢,不該付的,就算付了也要向別人討回來。他們喜歡算得清清楚楚,誰也不占誰的便宜,要想人情、錢債兩不相欠,就實行AA制。
說起AA制,并不是說在英語中真有AA這樣的詞。美國人說起AA的時候,是說“Let'sgoDutch”,這里的“Dutch”,是指荷蘭人。據(jù)說,荷蘭人一般都很吝惜,一分錢都不想送進別人的口袋里。于是,那些愛拿民族特點來開玩笑的美國佬,便會說出“讓咱們做一起做荷蘭人”這種話,意思就是一起承擔費用。
美國人的AA制觀念,深入到他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同事之間、朋友之間、家人之間,甚至有些夫妻之間也實行AA制。不過,很多美國夫妻的理財方式也各不相同。我認識的一個美國朋友,他們夫婦倆在銀行有著夫妻聯(lián)名賬號,之前他們雙方原本都有經(jīng)濟來源,小孩出生后,妻子就留在家里做全職主婦,只有丈夫掙錢養(yǎng)家,現(xiàn)在一家人的經(jīng)濟來源就是靠男主人。還有一個家庭就是實行夫妻AA制,丈夫掙了多少,妻子不干涉,妻子掙多少錢,丈夫也不清楚。就連養(yǎng)孩子、買房子這些家庭開支,他們都是各付一半。同樣的,他們對待自己的孩子也顯得很“吝嗇”,剛考上大學(xué)的孩子,父母會與孩子打下“借條”,他們承諾供孩子讀大學(xué),但是工作之后就要歸還所有的學(xué)費。
對比之下,你是不是覺得那些和孩子寫下“借條”的父母,只認金錢沒有親情?其實,美國人覺得這樣做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的責(zé)任感,用現(xiàn)實生活來告訴他們,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不能一直照顧他們,凡事都要為自己去努力。而孩子對于父母這樣“狠心”的做法,也是完全沒有異議的。
我的舍友艾莉娜,剛開始她沒有錢買車的時候,就先存錢買了一輛自行車,在周末的時候又身兼多職,往學(xué)校和工作的玩具店兩邊跑。她常常上夜班,在黑漆漆的夜里踩著自行車往工作地點和學(xué)校兩頭趕,回家的路途既荒涼又崎嶇不平。我想,就算俄亥俄州的治安再好,一個人走夜路也會有點膽戰(zhàn)心驚吧?我問她為什么不買臺車,她卻笑了笑說,錢沒存夠,工作的錢都用在生活費和還助學(xué)貸款上了,等錢存夠了就買一臺車代步。
這話說得多辛酸,一個正值花樣年華的女大學(xué)生,有著沉重的貸款,還要冒著夜歸的危險為生活忙碌奔波。她家人知道這些事嗎?他們難道不心疼嗎?可是,艾莉娜就是不問家里要錢,自己賺錢,自己花錢,自力更生。
說白了,孩子和父母實行AA制,可以讓孩子早早就培養(yǎng)自己獨立自主生活能力,不靠爹也不“拼爹”,他們只靠自己,創(chuàng)造白手起家的神話。
至于朋友和同事間的AA制,美國人做得也是很“摳門”。一群朋友出去外面聚餐,如果沒有誰提出要請客的話,那么在吃完飯之后,算好自己的份,遞上自己的錢。假如你想在美國看到一堆人搶著付錢,那恐怕比看到好萊塢明星的機會還要小。
記得有一次,我一個美國朋友告訴我,他要慶祝自己的生日,準備在一個餐館辦一場生日宴會,禮物就不用送了,到時候宴會花費的錢大家平分。我當時就有點哭笑不得,心想,這個哥們不知道是小氣到連付宴會的錢都不舍得出,還是替我們省錢,不想讓我們破費買禮物?
在他的生日宴會上,我們捧著蛋糕為他唱生日歌,吃吃喝喝,談笑風(fēng)生。等結(jié)賬的時候,服務(wù)員來到他的旁邊,放下賬單,再跑去拿了個計算器來,數(shù)清到場的人數(shù)之后,然后挨個告訴我們每個人,應(yīng)該為這場生日宴支付多少錢。在場的人,也沒有一個反對或者絲毫不愿意,一邊談笑,一邊掏出自己的那份錢。
我心里不由得感慨萬千,以前在中國,朋友們舉行生日宴會,什么都沒明說,不相熟的人聚在一起,也不知道該送禮物給壽星,還是該給紅包。稍微有個差池,就會被人私下議論,斥責(zé)你不懂人情世故。像美國人的生日宴會,一開始就說得明明白白,來的人就不需要費那么多腦細胞,又不會被人說笑,多么簡單輕松。大家都出自己的那一份錢,誰也不欠誰,也不怕人情債,更不怕被人非議。這就是AA制的好處。
說到這里,也許有人還有疑問:既然外出就餐時埋單各付各的錢,那假如你去別人家參加家庭聚餐,是不是也要支付自己那一份錢?答案就是,如果主人需要的話,邀請人一定不會客氣地向客人提出付錢的要求。因為美國人從來就不會認為跟別人提錢是俗氣事,也不會不好意思向別人提出,該更加不會認為“親兄弟明算賬”是有傷感情的事。在參加別人家中的聚餐時候,為表自己的誠意和禮貌,參加的人可以帶一瓶酒,或者拿著一碟菜肴甜品過去,這在美國人眼中,就等于你是在跟他們實行“AA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