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悉知悉見
好喜歡這段話:“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這句話,是緊緊地接在“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后面,早已證得阿羅漢果位的須菩提,不費吹灰之力便進(jìn)入了菩薩道,瞬間而已,多么讓人欣喜若狂的一句話。≡瓉硇〕伺c大乘的一線之隔,如此而已。
我得到的,但愿眾生也能馬上得到,須菩提大概是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先鋒,真正的左派鼻祖。
打開心量,如佛所言:“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這仿佛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因果循環(huán),難分難舍的菩提心源頭,想要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先要累積足夠的福德,才有機(jī)會獲得智慧,然而累積福德,需要有智慧做到“不住相布施”,到底哪個是因哪個是果?若回到整本《金剛經(jīng)》宣說緣起的對象是證得阿羅漢果位的一千兩百位比丘們,便了然于心,因果早已具足的小乘行者,當(dāng)然最有資格進(jìn)入菩
薩道。
“不住相布施”,就是為取得智慧而累積福德的布施,卻要徹底忘記自己在布施,才能真正享受到這福德,若惦記著福德,反而無限縮小了福德,唯一無限放大這小小福德的方式,便是拼命做且拼命地忘記。這又是一個大開眼界的悖論,卻如此真實地處處可見其蛛絲馬跡。
不過,須菩提替佛陀打開了一道善門,在“離相寂滅分第十四”替眾生祈請等同的;,而得到認(rèn)可:“其有眾生,得聞是經(jīng),信解受持”就已經(jīng)“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這是多么大的便宜。恐灰袡C(jī)會閱讀《金剛經(jīng)》而做到“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就行了。
因為“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如來悉知悉見,這一開場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便得到滿滿的保證,這普天之下還有更好的誓言嗎?
我喜歡,忍不住有分別心,應(yīng)該是說,我崇拜,認(rèn)真過生活的人,即便是個清道夫,也會讓我覺得那是神。因為在那專注的當(dāng)下,徹底忘記身份地位與得失地勇往直前,除了擁有智能光芒的菩薩外,還有誰能夠堪忍一切苦而樂在其中?
我甚至強(qiáng)烈地感受到,所有承擔(dān)我所不能承受之重?fù)?dān)者,都是菩薩,替我挑擔(dān)卻讓我來享受“理解”的果報,這是何等寬廣的智慧與心量,才能如此輕而易舉地一筆帶過?
“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須菩提幫我們問了,佛陀也很干脆地回復(fù),這是眾生自己早就種下的福德,即便是聽聞幾句“一念生凈信者”,已于無量千萬佛種下了各種善根,而且這些無量福德“如來悉知悉見”。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如來,無死無生,悉知悉見。處處是諸佛菩薩,單憑這一句,就夠了。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八月初《商業(yè)周刊》報道微軟上市二十六年以來,首度單季虧損,約合新臺幣一百四十二億元。這筆虧損表面原因是投資錯誤,而骨子里卻是微軟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優(yōu)勢——數(shù)字導(dǎo)向的管理,于今,變成九萬名員工的行進(jìn)壓力,誰也不愿意再冒險推出革命性的操作系統(tǒng),最后被市場牽著鼻子走而深陷泥淖。
管理眾人是門大學(xué)問,自我管理,更是個無底洞。
但若從這件事以大見小,卻又仿佛驗證了《金剛經(jīng)》一再強(qiáng)調(diào)的“非法非非法”,任何一個冠冕堂皇的具體事證,因著時空的轉(zhuǎn)變,而出現(xiàn)極大的反差,同樣的法則,不再適用,前面的冠冕卻已套牢,如孫悟空的漂亮頭箍,動念之間迎來緊箍咒,便痛不欲生。
要想認(rèn)命地接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幾乎絕無可能。佛陀慈悲,緊接著,又給了絕對的保障,以更清楚明確的角度,換個方向說明同樣的見地。佛告須菩提,原諒我,我想用標(biāo)點符號拆開來,也許看得更清楚:“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金剛經(jīng)》中,佛的稱謂有好多,如來的定義,佛也闡釋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拿起放下之間的來去自如,開啟了寬敞的大道。
既得利益,要放棄,談何容易?
許多天才兒童的消失,即因過多的掌聲而被扼殺,雖起步千萬里,然已折翼,再也無法飛行。金碧輝煌的頭箍,便是無法取下的牢籠。
然我仍愿相信龍樹的神話,闖下彌天大禍的婆羅門因此進(jìn)入菩薩道,取得龍宮的無上妙法,而創(chuàng)立了大乘的教法。許多不再看見的古代天才兒童,真的完全消失了嗎?或者,只是避開了“掌聲”,而延續(xù)著應(yīng)有的精神命脈?
在量子態(tài)的世界里,不能停留,是最重要的法則。
不管是哪種狀態(tài),不論好壞,都不可以停留。壞的,不用說,任何人都會跑得越快越好。好,也許才是真正的魔鬼?因為讓你留戀,因此停滯,而不自覺地腐敗。如同天道的神仙世界,那里的眾生雖然無憂無慮,但只有等死的結(jié)果,沒有丁點自覺或前進(jìn)的動力。
任何一個量子,停,就是消失。因此,無法精確測量它們的存在。
在這最微小的粒子身上,我們看見的是宇宙最大的真相,也是佛陀不斷用各種法門說明的“無常”。
也許,聽多了,人人能瑯瑯上口,隨便都能引用這兩個字“無常”,但夜闌人靜之時,你能寒毛豎立地感受“無常”嗎?
是恐懼地體悟無常,還是驚醒地感知無常,或者油然喜悅地?fù)肀o常?無論生老病死或成住壞空,都能像看見彩虹那樣知其虛幻仍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