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5節(jié) 旁門出正道

  四章
  
  大二時,我參加“李韶社會經濟考察計劃”,赴香港大學交流。“旁門”的體驗,總讓我收獲頗豐。
  
  國關是我當時的專業(yè),但我的北大,不只有國關。
  
  我選的第一門其他領域的課程,便是當時元培實驗班主任朱慶之教授開設的“古代漢語”。且不說教授那慢條斯理的語速、嚴謹板正的態(tài)度、一絲不茍的課堂氛圍與我在國關的課堂體驗有多么不同,且不說當我得知古印度佛經也是閱讀材料時有多么詫異,單是第一節(jié)課下發(fā)的學期背誦任務,就十足嚇了我一跳:5章《論語》,4章《孟子》,20篇《古文觀止》,100首唐詩。這仿佛是給初入北大的我的當頭棒喝!那個學期是很累的,考完試后,我的大腦立刻“報復性地”把很多背的東西都忘了。但至今,我尤其感謝朱教授,感謝那門課,因為它為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知道,我們本民族有太多智慧,值得我去學習、去傳承。這扇窗不知為我?guī)砹硕嗌傩碌娜松H遇。
  
  當然,為我打開一扇窗的,不只是“古代漢語”。學了“影視鑒賞”,我看電影電視不再只為了消遣,而是有了鑒賞意識。上了“中國流行音樂流變”,我懂得去發(fā)掘每首流行歌曲興起的背后的社會心理。在“二十世紀世界史”的啟發(fā)下,我經常讀外國元首的傳記,尤其關注那些“小國巨人”。“生活教育:人生成功的關鍵”教了我表達愛的方式,還讓我知道,要為每種人際關系設定界限。“邏輯與批判性思維”讓我的思辨能力大大增強。“文明與環(huán)境導論”讓我聽到了很多關于少數(shù)民族的奇聞軼事。“體育舞蹈”讓我從此多了一種運動休閑的方式。
  
  北大不只有課堂,它還是講座的天堂。原國新辦主任、人大新聞學院趙啟正院長的講座,讓我第一次知道了新聞發(fā)言人的使命與擔當。北大海聞副校長舉辦的直銷論壇,讓我了解了一個富有爭議卻頗具前景的行業(yè)。強生公司的“企業(yè)社會責任”培訓,讓我了解了最前沿的公司治理理論。南大商學院趙曙明院長的講座,讓我了解了高端人才應具備的素質。三夫戶外和思凱樂戶外總裁的聯(lián)合演講,讓我知道創(chuàng)業(yè)是人生的修行。明奘法師的“生活禪”講座,讓我知道,禪可以在深山,更可以在生活中,它就是把握當下、升起心中的光明。講座每天都有,我的思想每天都在精進。
  
  上課、聽講座之余,我還認識了不同專業(yè)的北大學生。學考古的、信科的、西班牙語的、哲學的、數(shù)學的、藝術的、政管的、社會學的,等等。當然,元培實驗班里本身就有選擇各種專業(yè)的同學們。我了解每個人的籍貫,選擇所學專業(yè)的理由,正在上的課程,興趣愛好,價值觀與人生規(guī)劃。我發(fā)現(xiàn),我們每個人怎么看自己和他人怎么看我們是不一樣的,更感到,應該給自己的人生多保留一些可能性,不要因為“應該不行”而關閉一扇門。
  
  四處活動的時候,我還接觸了幾十個國家的留學生。一開始,我的體會就是,世界真大,不同國家的人真不一樣,更慶幸自己能講一口好英語。但是,接觸多了,我的感受卻變了:人心與人心是相通的。說到底,除了語言和習慣,人與人有什么不同?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可以表情達意。所有人都渴望愛、友誼、快樂、尊重、和平。于是,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明白了“求同存異”的價值。
  
  華燈初現(xiàn),我走進百年講堂看昆曲,近乎為它癡狂,出場后我要獨自漫步沉吟許久,直到熄燈才回宿舍。草長鶯飛的暮春,我在靜園草坪里躺著看閑書,任憑陽光在身上肆意流轉,春風吹起頭發(fā)遮住面頰,泥土的味道沾滿全身。夏天的傍晚,我獨自到未名湖畔散步,與這一草一木、一蟲一鳥對話,坐在岸邊,把腳伸到淺處的湖水里隨意浸潤洗滌。衰草斜陽里,我獨自騎著自行車,迎著淺淺的風,拖著長長的影,尋訪僻靜的燕北園,感受著寂寥中帶著溫情的詩意。初秋的午后,我到燕南園廢舊的花壇旁轉悠,在小徑上徘徊,自言自語,琢磨著論文的主題。雪夜,我打著手電,在被窩里翻看從圖書館的角落里淘來的舊雜志、小眾文學讀物、悲喜人物傳記,于是小聲地笑、靜靜地流淚、輕輕地嘆息。
  
  但我的大學還不止這些。在未名湖畔,在博雅塔旁,在靜園的草坪上,在松林餐廳外的座椅上,在二教,在紅一樓,在英杰中心,在三角地,在“民主與科學”雕像旁,在東門外,在西南門,在師生緣咖啡廳,在燕南地下,在資源樓,我接觸了形形色色的人。這里面,有來北大上課的官員,外校的學者,各地的企業(yè)家,海歸博士,社會名人,在各界工作的北大校友;也有旁聽生,北漂的藝人,賣糖葫蘆的小販,上進的保安,失戀的大齡女青年,年輕的服務員,普通的老人,書攤老板,游人,自由詩人,各路宗教人士,小眾作家,奇談怪論者。
  
  接觸這些人的初衷,是因為我是北大新聞網(wǎng)的記者,我想寫稿子。但結果,往往是稿子寫出來未必能發(fā)表,交談卻直接增長了我的見識。我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每個人,都是社會某個群體的縮影。人的學問,太大了。這些人里,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有主流人士,也有邊緣人士,有得志的人,也有失意的人。然而,小人物不是小人,大人物也不是完人。主流人士不是沒有庸常的一面,邊緣人士也可以閃著思想的光芒。得志的人不是沒有痛苦,失意的人也不是沒有驕傲。一方面,所有人都感知到了社會的進步;另一方面,沒有人不嘆息理想的艱難。我納悶,為什么人人都有牢騷和批判。我質疑,為什么批判總是起不到明顯的作用。我有時為他人的苦惱而苦惱,有時為自己的處境而慶幸。
  
  與這些人對話,使我的社會閱歷極大地豐富了起來,價值觀也從反復變動趨于平穩(wěn)。我明白了,自己首先要務實,要安身立命,但是,人生又絕不能沒有一點精神!所以,我不能免俗,但在俗中又要保持對雅的追求。我明白了,社會是復雜的,是多樣的,因此,我要包容形形色色的人,但又必須有自己的立場和原則。我明白了,我要愛社會,也要保護自己。但是,我還是有太多問題想不明白。想不明白,便會痛苦、迷茫、彷徨。誰能幫我解悶、消愁?有時是未名湖的水,有時是午后的陽光,有時是魯迅先生的文章,有時是時間本身。


  
  這一接觸,就是四年,手機里多了幾百個號碼,精神世界有了幾十種“雜糧”。我在研究他們身上花的心思,甚至超過了對課堂的執(zhí)著。為了研究他們,我在大學期間都沒有搞對象,因為我覺得有太多對象值得我去探索,因此根本沒有心思把精力鎖定在一個對象上!有時想來,這個大學,讀得有點另類,有點荒唐。但收獲,是顯然的。最明顯的,就是我成熟、老練了起來。大二的時候,我常常被人誤認為博士。大三的時候,同級的一些同學甚至叫我“安琪師姐”。初入大學時增長社會閱歷的愿望,正在不經意中一步步實現(xiàn)著。更重要的轉變,在我的性格上。我扔掉了象牙塔里的孤芳自賞,拋棄了文秀驕矜的少女情調,放下了名校女生的清高。我的性格中,分明地多了一點野草的精神。
  
  以上所有的知識、見識、經驗等,區(qū)別于專業(yè)的“正門”,都該屬于“旁門”。很多人以為,正門通向正道,旁門通向野路子,因此旁門根本不必重視。但事實上怎么樣?我在旁門的收獲遠遠多于正門所得。如果我不當外交官、不從事法律工作,我先后兩個專業(yè)便都派不上大用。然而,那些零雜的、寬泛的、實在的旁門知識,不管我做什么,他們必定都是我的十八般武藝,是我制勝的資本,是我的“軟實力”。旁門,怎么不能通向正道呢?
  
  我常覺得,自己幾年來讀了兩個北大。一個是狹義的,一個是廣義的。在狹義的北大中,我學習了專業(yè)知識,提升了寫論文的能力,獲得了一張能夠成為職場敲門磚的文憑。廣義的北大則囊括了我的一切探索、深思、交談,它依托于社會、囊括萬象、接通人心,它根植于千年的國學傳統(tǒng),興起于五四的西學東漸,包容了百年來中國人無數(shù)的理想與現(xiàn)實的碰撞,它教我有大愛、有深思,讓我有底蘊、有見識!
  
  在狹義的北大中,我只是一名過客,我總有離開它的那一天。但在廣義的北大中,學習不會隨著畢業(yè)而停止,自我教育沒有盡頭。這個大學,才是我永遠的精神家園!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