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當前位置:圖書頻道 > 職場勵志 > 跟鬼谷子學處世 跟菜根譚學修身 > 第 2 章 見高人要高明,遇小人要精明
第1節(jié) 識人要眼到、耳到、心到

  不管是人還是事物,都分為陰類和陽類。陰陽兩類人都各有優(yōu)缺點,有崇高與卑劣之分,有陽光與陰暗之別。并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階段,所體現(xiàn)出來的“陰”或“陽”也不一樣。針對這些不斷變化的“陰”和“陽”,我們應采取不同的應對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增加勝算,讓自己深得人心。
  
  人生在世,不僅要自知,還要知人。生活中我們總要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這就需要對別人時時作出判斷,以保護自己,發(fā)展自己。有的人不會識人,他們很可能被一些人的表相所迷惑,從而上當受騙。社會是很復雜的,生活是殘酷的,它告訴我們:為了生存必須學會識人、看透人心。這不僅是生存的需要,還是一種智慧的體現(xiàn)。
  
  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鬼谷子告訴我們:“圣人為眾生之先。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意思是,有才德的人歷來總是眾人的先導。他們能洞察人心,揭示世間萬物變化的征兆,從而把握其中的規(guī)律。智者和愚者最根本的區(qū)別不在于其他,而在于是否能識人。
  
  識人,就是通過對他人種種的觀察,進一步了解其性格及內(nèi)在品質。學會識人,是掌握處世技巧的第一課。會識人的人能識全面,不會識人的人僅識到枝節(jié);會識人的人讀內(nèi)在的本質,不會識人的人僅讀表面的現(xiàn)象。人僅僅能力強、會做事還不夠,會識人才是最重要的。


  
  清代重臣曾國藩是一位識人高手。他接見生人時總是先不說話,從上到下盯著客人看上幾分鐘。這當然不免使許多被接見者非常不舒服,曾國藩卻在這幾分鐘內(nèi)對此人有了基本認識。
  
  1863年9月,中國第一個留美學生容閎到安慶拜見總督曾國藩,商討洋務事宜。依照慣例,總督向容閎表示了歡迎,然后便請他坐在自己的正對面。曾國藩默默地坐著,一直對容閎微笑著,這樣長達幾分鐘,看樣子見到容閎使他非常愉快。但同時他又以銳利的目光從頭到腳審視著容閎,似乎試圖從他的外表發(fā)現(xiàn)什么。最后,他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容閎的雙目,好像對方的眼睛特別吸引他的注意。接著,他開始向容閎提問。
  
  曾國藩問容閎是否愿意在他麾下當一名軍官,并且說:“我從你的相貌可判斷出,你將來能有所作為,因為我從你的眼睛可以看出你是一個勇敢且具有指揮才能的人。”
  
  容閎回答說:“我也許有軍人需要的勇敢,但缺乏軍事訓練。”他謝絕了曾國藩的好意。
  
  說到曾國藩相術之神奇,最有名的一次是對湘軍名將江忠源命運的預測。湖南老鄉(xiāng)江忠源勇猛精進,一身英氣。曾國藩一見,欣賞不已。江忠源向他告辭出京之時,曾國藩看著他的背影,對朋友說:“此人必立功名于天下,然當以節(jié)義死。”當時天下太平,誰都不相信曾國藩的話,后來太平軍興起,江忠源果然在安徽廬州城破時自殺。這件事充分證明了曾國藩識人之準。


  
  曾國藩的“識人”是根據(jù)日常對人的相貌言談、行為舉止的觀察,然后敏銳地收集、分析所能接收到的一切信息,從中提取有用的成分,最后達到深入了解一個人的目的。他后來之所以能步步高升,和他的“識人善任”有很大關系。
  
  古往今來,有所成就者大都是識人的高手。會識人才談得上用人,而會用人,是創(chuàng)造業(yè)績的前提。我們只有真正地認識人,才不會把敷衍的謊言當做真誠,才不會錯判他人的本意而錯失良機。在各種交際場合,有識之士都能留意別人的一舉一動,從細微處洞悉他人。
  
  沈方正是臺灣著名的溫泉旅店“礁溪老爺大酒店”的總經(jīng)理,他平時有觀察人的習慣。
  
  初進職場時,他喜歡站在辦公大樓前看著來往的人,從人們不同的穿著、表情、動作等方面,猜測他們的性格、職業(yè)等,以此磨亮眼光和心智。
  
  在聚餐的場合,心思細密的他會猜測在座者背的是什么包,然后從包的大小、品牌、位置等推測出對方的個性。比如,習慣拿小包的人心思細密,拿大包的人凡事喜歡自己做主;可以一眼看到包品牌的,個性較直接、容易溝通,看不出品牌的,屬于較深沉、有個性的人。開始用餐時,他也會觀察對方點什么菜,菜的種類是否齊全等,細致入微的程度,讓人禁不住稱贊:“眼睛真的很毒!”

  
  識人更重要的是,懂得從細微處去看、去聽。平時能注意收集重要的資訊,并且從一個人的外貌、聲音和行為等方面歸納出他的模式。鬼谷子告訴我們:“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千里之外,隱微之中,是謂‘洞’。”人首先要有千里眼觀世界,其次要有順風耳聽人間,第三要能用萬靈心明察秋毫。千里之外,細微之中,都能一目了然,這就是洞察。洞察時局、人心,需了解細微之處,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養(yǎng)成多聽多看多思的習慣。鬼谷子進一步強調(diào)說:“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窺間奸邪。故曰:‘參調(diào)而應,利道而動。’”耳朵和眼睛是心靈的輔佐和助手,是用來偵察奸邪的器官。只要心、眼、耳三者協(xié)調(diào)呼應,就能沿著有利的軌道運行。
  
  如果僅僅依據(jù)他人的表面言行而對其作出結論,難免具有片面性。只有觀其行,聽其言,洞其心,經(jīng)過多方面的觀察之后,才能真正認識一個人。留意別人的一舉一動,做到洞悉他人,在人際關系之中才會有勝算。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