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節(jié) 清心歡樂,共一片晴空
-
夢窗國師詩云:“青山幾度變黃山,世事紛飛總不干。眼內(nèi)有沉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胸懷坦蕩,煩惱也無處藏身,境由心生,心無物欲,方寸之間皆海闊天空,得清心之歡樂。
有一和尚,從小喜讀佛經(jīng),廣閱經(jīng)書之后,認為:“出家人行無為法,天上人間,沒有能勝的。”和尚的朋友見他心高志遠,要和他去找一位大師參學(xué)。
二人找到大師,和尚開口便問道:“大師,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大師淡然反問道:“何不問自己意?”
朋友又問:“如何是自己意?”
大師說:“當(dāng)觀密作用。”
二人不解:“如何是密作用?”
大師眨眨眼睛,以作暗示。二人略有所悟,但依舊半懂不懂。大師知道他們的機緣不在自己這里,勸他們?nèi)フ伊硪晃桓呱畢W(xué)。和尚和朋友于是來到另一位高僧住的地方。
大師問:“你從哪里來?”
和尚答道:“從衡山來。”
大師又問:“你帶來了什么東西,怎么來的?”
和尚答不上來,沉默不語。
之后的幾年他跟在大師面前參學(xué)。一天他突然醒悟了。對大師說:“我已經(jīng)明白了初來時,師父說的密作用是為何意了。”
大師問:“你是怎么領(lǐng)會的?”
和尚答道:“說是一物即不中。”
大師又問:“是否還需要修正呢?”
和尚答道:“我不敢說要不要修正,但不可污染。”
大師點頭稱贊道:“你的看法正合我意,這個不會污染的,乃是佛祖要我們留心維護的。覺悟就在你心中,因此不必執(zhí)迷于言說。”
和尚終于明白,自性本清凈,只要不污染,便成佛道。
慧律法師語:人們看著皎潔的明月,遠在宇宙的彼方,高不可攀;禪者則靜靜地合掌掬水,看見了月兒落在手中,世上一切,全是自心影現(xiàn)。清凈之心,生琉璃之象,清透明凈,世上一切,不過是云水禪心之境界,如水人生,單純見底;云海煙波,飄拂于心。人生活在世界上,必定有欲望,有欲望便有失有得,有得失便心生煩惱,種種想法也隨之而生,本心也因此晦暗不明。當(dāng)我們回頭時,早已看不清昨日已經(jīng)走過的路;觀望現(xiàn)在,也迷茫于眼前正在走的路;遙想未來,更不見未來要走的路。如果能從煙霧迷繞的世相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本性,便眼明心亮了。
我們早就應(yīng)該發(fā)現(xiàn)自己的幸福,友情,親情,愛情,空氣,陽光,這些珍貴而又無償?shù)臇|西,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塵世中擁有。人世間有太多的東西遮蔽了我們的眼睛,蒙蔽了我們的心靈,我們在行走的過程中應(yīng)該停下來聽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一切由心而生的東西,應(yīng)該由心來主導(dǎo),我們可以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心,清凈明亮的心。
清心,則明。心如若混沌,則迷失自己,看不清本心。如若清凈,則如出水蓮,裊裊婷婷,香遠氣清,便得人生之妙境。清心歡樂,我們共這一片充滿歡歌笑語的晴空。
清心歡樂,共一片晴空。心中澄明,明白自己樂之所至,而不是沉溺于物質(zhì)膨脹的欲望之中,無盡無休。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