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12節(jié) 第二十七章

  (二十七)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我的腦子里再次回憶起張樸曾經對我說過的話:“我小時候對易經的熟悉程度超過數學,我們縣,城門下有很多用易經給人算卦的人。我還讓他們給我算過命,有人說我命里該有牢獄之災,哎呀!還真算得不錯。我閱讀過易經的一支《歸藏易》,它還有另一支《連山易》,如果你將來想深入鉆研有關易的學問,可以看看宋代邵康節(jié)的《梅花易數》、《皇極經世》,另外宋代詩人楊萬里的易經素養(yǎng)也很高。”
  
  “你們現在對數學熟悉的程度遠遠超過易經,數學里有一個用處完全可以利用起來,當你遇到現實生活中的困惑時,用筆把困擾你的幾個項列在紙上,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把關系簡化成公式。你就會通過這個關系式可以清楚地知道到底是什么在困擾著你,你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其中處于什么位置,應該采取什么辦法改變這個公式里的各項。”
  
  “理工科其實并不神秘,數學能發(fā)展到今天也是思維不斷開闊的結果。如果西方的數學不開拓研究,那么歷史上的兩次數學危機就走不出來。西方人的數學講求的是通過思維的演繹發(fā)展新的思維空間區(qū)域,后來的相對論也是思維演繹發(fā)展出來的結果。盡管相對論對人類科技發(fā)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是畢竟愛因斯坦的理論太抽象了。”
  
  “在E=mr2.這個式子里,時間是定義出來的,將來還可以改變。就如歷法一樣,需要不斷地修訂。但是也許有一天物質的關系里根本不需要時間這個介質了,那時的時間也就是個幻覺了……”
  
  我一直在咀嚼著這些話,雖然對于里面有些涵義我一點也不明白,但探求的心還是促使我接下去想張樸說的話。
  
  “關于數學,我的看法很多,可是你的水平有限,我只能淺顯地說一說。數學首先是一種語言,它是對這個世界的另一種描述,正如易經也是一種語言一樣。我認為人們與其把它歸到自然科學里,倒不如把它歸到語言學里。就如希伯爾說的那樣:只要數學還能產生大量富有價值的問題,它就是充滿生命力的。而如果問題缺乏則預示著它獨立發(fā)展的衰亡和中止,正如人們對于自己事業(yè)都有確定的目標一樣,數學也要研究自己的問題?墒,現在不要說數學了,就是文學領域,我們的目標都少了很多。”
  
  “我希望,你能明白,這幾門理工科之間的關系:天文學是所有科學發(fā)展的前沿陣地,正是它的發(fā)現,才為我們帶來新的問題;而數學則徘徊于現實和非現實之間,為我們打開思維領域的空間;物理學的實驗精神再次為我們對新發(fā)現的宇宙世界做細致入微地解剖手術;而在這場解剖手術里,化學充當了新物質特性的晴雨表,就像門捷列夫等人制作化學元素周期表一樣,未來人類也會對新物質做一份周期表出來,那將是驚心動魄的一幕。”
  
  “顧炎武在他總結性的著作《日知錄》里說:夏朝時人人知流火,而到了明朝卻沒人關注天文了,F在更沒有多少人關注了,這是不對的,將來人類想發(fā)展還要靠天文呢,這件事不能只由美國人來做。”
  
  “我總覺得在地球、太陽和智能文明之間肯定存在一個比例關系,其經典性就如孟德爾的遺傳學9∶3∶3∶1一樣,或者三項或者四項。他們之間的關系決定著文明的進程、產生的位置和文明產生的形態(tài),比如說在土衛(wèi)六上。也許有一種文明是依靠消耗天然氣資源為生的,那么他們的特性、外型肯定與我們有區(qū)別。而要搞清楚這些,有必要從畢達哥拉斯的比例3∶4∶6入手,只是我老了,這些命題只能留給后來人思索了……”
  
  他還對我說了他在社會學領域的一些觀點,“美國社會結構就如南懷瑾說的:兒童的天堂、中年人的賭場,老年人的墳場。南懷瑾批評美國人沒有孝文化,在我看來這種社會結構有它存在的道理。少年兒童永遠是國家的希望,一個國家從制度上給少年兒童的成長、個性的形成提供寬松的環(huán)境,這說明這個國家重視對未來一代潛質的開發(fā)和培養(yǎng)。少年兒童的創(chuàng)新、思想得到國家的重視,這正是對未來發(fā)展做的一個重要保證。一個國家的少年兒童什么樣,從某種意義上說就預示著這個國家的未來形象和思想。而中年老年沒有了改變或創(chuàng)新的可能,不可能再為美國帶來多少新變化和新思想,所以美國在重視人口素質創(chuàng)新能力的前提下,忽略對老人的贍養(yǎng)和管理,這是他們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是他們國家的社會結構對于少年兒童能力和發(fā)展空間、給予了從上到下的寬松處理卻是可取的,相比之下我們國家對于少年兒童的思想卻并不是那么重視,給予的自主獨立的發(fā)展空間也很小。這都限制人才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由獨立思想個性的形成,從這個側面,我們也應該從美國有所借鑒。”
  
  “你要牢記任何學問的存在都有三種層次:術、謀、智。現在很多人的學問都只停留在術的層次上,你要努力到達智的層次……”
  
  我越想越佩服張樸的學問。是!他是個學貫中西,又學貫古今的教授,可惜正欲大有作為之時,趕上特殊時期,又由于他與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的親戚關系,被關進監(jiān)獄……結果一切成了泡影。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在誰身上,誰能不傷感呢?如今他已經垂垂老矣,只能把全部希望寄于后輩。我知道張樸對我的欣賞,而我但求能繼承他一星半點的學問和思想就好了。
  
  想到這里,我不禁想起自己十分欣賞的女作家艾米麗•勃朗特,她只活到30歲,可是她寫的《呼嘯山莊》卻是一部流傳后世的奇書。我這輩子若能如艾米麗一般,那么我活30歲也值了啊。
  
  “來來,我喂你。”
  
  “夠了,我不想吃了,我不想吃了。”
  
  “再吃一點嘛!”
  
  當我的思緒正處于極度興奮中,忽然看到對面谷樂摟著他女朋友迎面走來。見到他們的那一剎那,我的心都驚悸了。我想躲,可是已經晚了,六目一碰他也看見了我。


  
  現在的我只得面對這個男人了,我的心里雖然“砰砰”地跳個不停,可是我卻已經十分平靜地把自己的眼睛從他的臉上移開。哼!一個不到一個月就又找了女朋友的男人,你只是個玩弄女生的角色,我還在乎你干什么?
  
  可是,就在我轉身離開的一瞬間,我感覺這個叫谷樂的男人卻在停下來失神地望著我。我知道他站在那里望著我,可是我已經不想理他,你望去吧,我的心中不由地升起一陣惡心的感覺。你當著你女朋友的面望我算什么?莫非你也能背著這個女孩的面再交個女朋友嗎?
  
  我走了很遠,卻發(fā)現背后一直有人在跟隨我,我猛然一回頭:這個人還是谷樂。
  
  我很不耐煩地說了一句:“請你別老跟著我。”
  
  “為什么?”他竟然傻傻地問我。
  
  “我早就跟你沒什么關系了,而且我也不想認識你這種人了。”
  
  “為什么?你心里就那么恨我?”他咬著牙說。
  
  “我現在每天很忙,沒時間考慮這些事情,恨你?你根本不配!”我瞪了他一眼甩開他走了。
  
  是!比起張樸對我描述的各種學問里的神奇內涵,谷樂?他又算什么?他充其量要的只是過小日子的女人而已,而我豈能如此?
  
  “你跟他的感情就那么輕易結束了嗎?”許維忻忽然問我。
  
  “應該說,我曾經憧憬過美好的愛情景象,可是由于是三角戀愛,我發(fā)誓不再卷入其中,所以我無論如何都得堅決退出。”
  
  “可是我聽見你剛才的敘述,在你的心里仿佛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感傷!”
  
  “是有,我在你的面前不否認,既然和他戀愛一場,我又怎能不傷神呢?可是我活著不能光為了感情啊,我還有許多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做啊!”
  
  “有一句話叫做:年輕時放棄的愛情,當時以為那是放棄的機會,可是后來才發(fā)現自己放棄的是一種生活,你是不是從這個角度考慮過你與谷樂之間的感情?”
  
  “這……”我沉默了一會兒說:“即使是從這個角度,我也不后悔自己的決定。真的。我放棄了在山西太谷生活的機會,選擇了來北京。這個文化大都市讓我受益匪淺,將來還要影響到我一生的軌跡,這種良好的影響遠大于一個太谷,我感激這里。”
  
  “你喜歡杭州嗎?喜歡定居在那里嗎?杭州也很不錯,我們那里出了很多名人。”
  
  “喜歡,但是喜歡是喜歡,如果去定居又是另一回事了,目前沒有考慮過。”
  
  “我希望你能去杭州,成為杭州人。”許維忻忽然動情地對我說。我當然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可是我不能答應。我佯裝不懂,接著說下去。
  
  大二的時光很快也過去了,等到再次開學時,我已經是大三的學生了,已面臨著畢業(yè)找工作的難題。這段時間,張樸對我說了許多他總結的學問理論,我每聽一次都會用筆記下來。一年下來,我竟然了記了兩大本之多。但是越學我越想學,那段時間,我?guī)缀跆焯斓綇垬慵液退懻摳鞣N學問與思想。他也很熱情,只要我來不管多忙或者身體有恙他都會見見我,與我談談學問。關心我最近在學什么,但是作為學習文學的學生,我還是覺得自己問一些有關文史的問題更好。
  
  “老師,您作為民國時代的人,您怎樣看待您長大的那個時代?”
  
  “民國,是個新舊交叉的時代。我小時候新學堂也有,舊私塾也辦,新舊學問都學過,現在看來感覺民國是個包容性很大的時代。”
  
  “聽說您很崇拜國父孫中山?”
  
  “是呀!那個時候的人,人人都崇拜中山先生,正如我兒子崇拜毛主席一般。”
  
  “關于孫中山您有什么看法嗎?”
  
  “我欽佩中山先生的思想。”
  
  “中山思想?他不是一個革命家嗎?”
  
  “呵呵!那是毛主席說的,但是在我看來他首先是個思想家,其次才是革命家。”
  
  “哦,為什么?”
  
  “我覺得民國時代出現新舊教育文化并立局面,固然與它混亂的局面有關,但是更與中山先生的思想和主張有關。”
  
  “哦!”
  
  “中山先生認識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義深遠,尤其是在文字上。他說:蓋一民族之進化,并能有文字,良非易事,而其文字之勢力,能旁及鄰族吞減,而入侵之族,不特不能同化中華民族,反為中國所同化,則文字之功為偉矣。雖今日新學之士,間有創(chuàng)廢中國文字之講,而以作者觀之,則中國文字決不當廢也。抑自人類有史以來,能記四五千年之事,翔實無間斷者,亦惟中國文字之獨有。”
  
  “說得真好!”
  
  “中山先生對于廢除科舉制度也不完全贊同,他說廢除科舉是因噎廢食。”
  
  “哦?”
  
  “他對舊文化有一種保留的態(tài)度,再加上他的地位,所以民國時期對于舊文化也沒有廢棄。而且后來蔣介石在臺灣也繼承了這一點,不信你看,臺灣學術界至今國學功底深厚,而我們大陸卻不如啊!”
  
  “哦,可是民國沒有存在幾年就完了。”我說。
  
  “是啊,民國可惜!它的學術思想文化曾經耀眼一時,可是又瞬間熄滅了,我認為它的滅亡,有一種原因可以解釋…”
  
  “是什么?”
  
  “‘以寬得之,亦已寬失之’”張樸說。
  
  “您這是引用了古籍上的話吧?”
  
  “是!”
  
  “可是,我們老師說民國社會滅亡是由于它對外國人的軟弱性造成的。”
  
  “呵呵!那是大流說法,我不茍同。的確,民國是個寬容的社會,一開始就是如此。辛亥革命廢除了溥儀的皇位卻仍讓他住在紫禁城里,蔣介石對前清的重臣:段祺瑞、吳佩孚都很禮遇,這說明民國政府對他們都還很尊重?墒悄憧纯1949年以后,這些人的待遇就變了很多。”

  
  “嗯!可是,張老師,我們老師給我們講的是民國舉行了革命卻沒有把皇帝趕走,這是革命軟弱的表現。”我說。
  
  “哼!你們老師把寬容看成軟弱,真是淺薄!”這次張樸沒容我插話,接著說:“前清的重臣,雖然是封建帝王的臣子,可是這些人哪個拿出來學問、辦事、做人都是有一套的。而民國當時基礎不穩(wěn),這也是國民政府重視前清和前清重臣的原因。”
  
  不知不覺我們又從上午談到了傍晚,這時有人敲著張樸書房的門:我一開門原來是師母孟老師,她給張樸送飯來了。“放那兒吧,我一會再吃。”張樸囑咐老伴把飯菜放在書桌上。孟老師正準備離開,突然從外邊傳來:“你先回去吧,我知道了……”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