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節(jié) 比昂松獲獎演說
-
我深信,今天世界各地的人都會認為我接受的獎是一份十分珍貴的禮物。多年來,我和我的同胞們竭力追求挪威在君合國君合國是指服從于同一個統(tǒng)治者又不喪失獨立主權(quán)而構(gòu)成的兩個國家的聯(lián)盟。挪威與瑞典當時由于皇室的姻親關(guān)系,由瑞典的腓特烈王族一起統(tǒng)治。雖然瑞典與挪威共事一主,但并未處于平等地位。里的平等地位,這種追求對貴國來說,無疑是一種難堪的經(jīng)歷;不過,挪威獲得平等地位也是貴國的光榮。
今天,我能有機會來和各位探討自己的文學(xué)觀點,感到非常榮幸。
從我長大成人以來,每當想起人類的奮斗,我心目中便浮現(xiàn)出一幅圖景:在無盡的進程中,雖然人們所經(jīng)歷的旅途曲折多變,但總是向前進的。人們被一種巨大的力量所鼓舞,首先是直覺,接著是意識;但是,前進并不全靠意識,在意識與潛意識之間還有想象力的推動,想象力可以使我們預(yù)測到人類未來的大方向。
在我們的意識里,再沒有比善惡觀更為重要的觀念了。可以說,意識的主要作用就是辨別善惡,沒有不分善惡而過得很自在的人。我常常想不通:為什么有些人主張創(chuàng)作可以不顧及道德良心,不顧及善惡?如果這樣,不就是讓我們的心靈像照相機一樣,機械地見景物就照,不分美丑善惡嗎?
我不想再談?wù)撃切┳砸詾槭堑默F(xiàn)代人,他們想擯棄人類千百年來的主要財產(chǎn),而不知道這正是人類能夠發(fā)展至今的主要依據(jù)。這些人為什么一定要這樣,他們的想法豈不是太膚淺了嗎?他們的形象是多么令人心寒!他們難道不知道那些丑惡的形象正是他們自己嗎?
我們不必再苦苦尋求答案了。那些人只不過是敢于從擺脫道德良心來貶低自己而已。他們和我們的最大區(qū)別在于我們對道德越尊重,他們就越要背叛,雖然他們未必敢完全以不道德的面目出現(xiàn)。今天的很多主導(dǎo)性的思想在當時是很有革命性的?梢赃@樣說,在作品中不講究渲染的人,常常是最誠實最認真的人。我愿意舉出文學(xué)史上的許多例證來證明,一個作家越是精神解放,其作品就越是富于宣傳力和煽動性。希臘大詩人能看破生死。莎士比亞的作品則像條頓民族的一座忠烈祠,永久屹立著;對他來說,世界是一個大戰(zhàn)場。他憑著詩人的正義感,憑著無限的生命力和自己崇高的信念,來引導(dǎo)這場戰(zhàn)爭。這種作家,令人多么心悅誠服!
如果我們真能使莫里哀和霍爾伯格劇中的角色復(fù)活,看他們穿著花邊戲裝,戴著假發(fā),以稀奇古怪的動作扮演自己的職務(wù),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夸張和宣傳就像他們?nèi)唛L的臺詞一樣令人難受。
再回顧一下我們這座條頓民族的忠烈祠吧。歌德和席勒不是為它帶來了一些樂園的氣氛嗎?對他們來說,生命與藝術(shù)是快樂美好的,大地永遠天高云淡,風和日麗。沉浸在這種氣氛中的人,就像迭格納、愛倫舒拉格、韋格朗,還有拜倫和雪萊等人,本身就具有希臘諸神的一些性格。
即使這種時代氣氛已經(jīng)過去,我仍可以再舉出這種類型的兩位人物。第一位是我的一個挪威朋友,現(xiàn)在正患病,他曾在挪威各海岸設(shè)立了許多燈塔,為夜航的船只引路。此外,我們的鄰國芬蘭也有一位這樣的老人。他們的愛心造福了許多人,他們成年累月默默犧牲的精神,就像夜風中的一把不滅之火,而他們的行為只是出自一種比凡人更高尚的動機而已。
我不想再論及文學(xué)上宣傳的那些東西,說得太多反而有害。如果在作品中,宣傳與藝術(shù)的比例相差不太大,倒也無傷大雅。但剛才我們提到的兩類大作家,前者的警告固然令人心驚膽戰(zhàn),后者通過對人性的反省,再以理想的魅力引誘我們,同樣令人膽戰(zhàn)心驚。雖然如此,我們生活中的斗志還是不能有絲毫松懈,因為路總是向前的,我們絕不能后退,要知道生命本來就是堅強向上的,就像大地經(jīng)過天災(zāi)人禍的摧殘,元氣仍未損傷,照樣生生不息;這一事實,我們不妨用自己的信念來加以證實。
近來,我特別欽佩法國作家雨果。他憑著生命的信仰而產(chǎn)生精妙無比的想象力,使作品顯得多彩多姿。雖然有人認為他的作品擅長于取巧,但我還是認為他的作品所表現(xiàn)的生命力足以掩蓋全部瑕疵。說實在的,如果生命中善的成分比惡的成分少,那么人類早就沒有指望了。千萬不要忘記,任何不承認這種生命真相的描寫都是歪曲的、錯誤的描寫,強調(diào)生命的黑暗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
怯懦和自私的人無法面對痛苦的人生現(xiàn)實,但我們這些平凡的人卻能夠。然而,那些故意渲染黑暗以使我們膽怯的作家是否能保證生命不會給我們帶來快樂?如果能,我們是否就會心甘情愿地順從作者在書中為我們安排的人生哀樂去生活?其實,這些只不過是作者的片面幻想而已,何況生命的真相原來就不是這樣。頹喪是不好的,我們最不服氣的還是這種悲觀的作家對生命持有盲目的否定態(tài)度,實在不配領(lǐng)導(dǎo)我們!
我們在文學(xué)中所追求的是有意義的生命,它雖小如露珠,卻能在風雨中來去自如;有了這種精神,我們會感到心安理得,沒有這種精神,我們會悵然迷惘。
看來,我們這種“落伍”的是非善惡觀早已牢固地扎根心頭,也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不自覺地表露出來。它意味著我們對生命的熱切盼望;而作者把同一本書印成千萬冊去傳播這種信念,才更有意義。
一個人越是敢于擔當大任,就越是意氣風發(fā);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膽識和能力,他就敢于去講該講的話,敢于去做該做的事,不會有絲毫的心虛和畏懼。
這就是我要捍衛(wèi)的理想,我一直都衷心接受和佩服它。我不贊成作家逃避責任,我提倡作家要擔當更大的責任,因為作家是帶領(lǐng)人們前進的舵手。
我非常感謝學(xué)院當局肯定我在這方面的努力。現(xiàn)在,讓我舉杯向那些提倡健康、高貴的文學(xué)而獲得成功的作家和作品致敬!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