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4節(jié) 心聲曜千秋

  草堂生活的安寧,為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提供了難得的良好環(huán)境。杜甫是一個永不滿足的詩人,他總是在尋思著如何讓自己的詩歌有新的突破。在草堂,他每天都在為自己的新作精心構思,咬文嚼字。一天,杜甫走出草堂,看到門前的浣花溪春潮涌動,水面雖不闊大,水勢卻洶涌激蕩,這使他聯(lián)想起寫詩之道,遂作七律《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
  
  新添水檻供垂釣,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游。
  
  杜甫在這首詩中道出了自己一生寫詩的抱負——“語不驚人死不休”,他是做到了。這里的所謂“驚人”,是打動人、感染人,讓人因詩作的與眾不同、別出心裁而驚嘆。此詩的最后兩句,他感嘆如何能得遇陶淵明、謝靈運這樣的高手同游,并期待他們寫出絕妙詩篇。其實,杜甫的成就和影響,早已超出陶、謝。
  
  杜甫在草堂寫詩二百四十余首,以詩家眼光,每首詩都是結構美妙、情感豐沛的佳作,可以品悟出很多深邃的意涵。其中有幾首,特別膾炙人口,已經(jīng)成為唐詩中的經(jīng)典,千百年來一直在世間流傳,歲月的流逝,世態(tài)的衍變,都沒有消弭這些詩篇的生命力。它們不僅是文學的經(jīng)典,也是中國人高尚情感和精神的一種寄托。
  
  杜甫的草堂詩篇中,很多是對自然天籟的描繪,詩人以一顆沉靜而善感的心靈,親近自然,欣賞自然,感受自然,寫出了人和自然之間的親密融合。住進草堂的第二年春天,又遇到了如期而至的雨季,春雨綿綿不斷,滋潤著返青的大地。此時,草堂在雨霧的籠罩之中,窗外的景象,應該是朦朧不清,然而杜甫面對著雨天的世界,心里卻涌動著一種柔情。大自然多么奇妙,在生命需要潤澤時,春雨就悄悄地降落了。杜甫想到在雨中復蘇的世間萬物,想到朦朧雨霧之中隱藏的美景,滿心喜悅,遂寫《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這首詩,已經(jīng)成為寫春雨的古詩中最受中國人喜歡的作品。人們不僅在其中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還感受到人類對自然的感恩,并由此延展,成為對世間所有無聲博愛的贊美,F(xiàn)代的人們,在引用杜甫“好雨知時節(jié)”、“潤物細無聲”時,有多少人會想到草堂呢?若沒有草堂歲月,也許杜甫永遠沒有心情寫出這樣的詩篇。
  
  春雨使杜甫心生喜悅,春水也讓他詩興盎然。他以《春水》為題寫了三首詩,一首五律,兩首七絕,都是絕妙篇章。
  
  五律《春水》:
  
  三月桃花浪,江流復舊痕。
  
  朝來沒沙尾,碧色動柴門。
  
  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
  
  已添無數(shù)鳥,爭浴故相喧。
  
  《春水生二絕》:
  
  二月六夜春水生,門前小灘渾欲平。
  
  鸕鶿莫漫喜,吾與汝曹俱眼明。
  
  一夜水高二尺強,數(shù)日不可更禁當。
  
  南市津頭有船賣,無錢即買系籬旁。
  
  杜甫在草堂寫的很多五言絕句,也是親近天籟的絕妙佳作,一首詩,二十個字,就是一幅構圖獨特、畫面優(yōu)美、意境幽深的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然。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日出籬東水,云生舍北泥。
  
  竹高鳴翡翠,沙僻舞鹍雞。
  
  藹藹花蕊亂,飛飛蜂蝶多。
  
  幽棲身懶動,客至欲如何。
  
  急雨捎溪足,斜暉轉樹腰。
  
  隔巢黃鳥并,翻藻白魚跳。
  
  舍下筍穿壁,庭中藤刺檐。
  
  地晴絲冉冉,江白草纖纖。
  
  這些五絕中描繪的風景,都是杜甫日常所見,信手拈來,以直白樸素的文字,構筑成精美的詩篇。草堂周圍的風景,其實非常有限,但在詩人眼中,景物卻是瞬息萬變,一年四季,一天四時,都會生出不同的美景。生活中每一個細節(jié),天地間的每一點變幻,都會繁衍成韻味無窮的詩意。杜甫在草堂曾寫《絕句四首》,都是寫周圍景物、表達舒暢曠達心情的佳作: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欲作魚梁云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這四首七言絕句中,一、二、四首,現(xiàn)在的讀者已知之不多。第三首,在中國卻是無人不曉,牙牙學語的孩童都能背誦,小學語文課本中也能讀到。“兩個黃鸝”,“一行白鷺”,窗外山上的“千秋雪”,門前水中的“萬里船”,四句詩,二十八個字,竟描繪出如此豐富優(yōu)美又闊大深沉的畫面,詩中有細節(jié),有色彩,有聲音,有生動有趣的近觀,有令人神往的遠景,生命的活潑靈動、大自然的博大舒展,在這短短的絕句中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樣凝練而美妙的詩篇,是杜甫的光榮,是唐詩的光榮,也是漢字的光榮。
  
  我參觀杜甫草堂時,曾想身臨其境,體會這首詩中的畫面和情景。前兩句中的景象,應該還能找到,樹上的鳥鳴,天上的飛禽,在草堂中到處能見。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卻是草堂中無論如何也看不到的風光。千年之前,草堂的窗外或許能看到遠山,翠綠飄拂之時,山上是否有積雪,令人懷疑。這樣的景象,今天肯定是看不到了。而最后一句,給人的感覺,展現(xiàn)的是長江邊上的景象,浩瀚的江面上,千帆競發(fā),萬檣如林,這大概也是草堂門前永遠也不可能有的景象。草堂門前的浣花溪,不過是一條小河,可以讓人泛舟垂釣,即便漲潮,也不會浩瀚闊大。然而杜甫詩中出現(xiàn)的景象,卻也是合理的,詩人完全可以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盡情地夸張和想象。這樣的詩,并非照抄自然,純粹寫景,也非扭曲自然,虛構風景,而是景由情生,借景抒懷,寫出詩人的歡悅和憧憬。
  
  杜甫在草堂生活的這幾年中,常常外出散心。成都的歷史風物,在他的詩中不時出現(xiàn)。他攀青城山,登古琴臺,尋石鏡古跡,詠石筍石牛,寫了很多吟詠山川歷史的詩篇。杜甫欣賞諸葛亮,對他忠君報國的品格和濟世謀略的才能衷心欽佩。他去武侯祠憑吊諸葛亮,觸景生情,寫了七律《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是杜甫詩作中的不朽名篇,也是草堂詩篇中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這首詩用的是平常的詞匯,似乎也沒有驚人之語,為何如此膾炙人口?只因為詩中流露的感情真實深摯,既謳歌了劉備和諸葛亮互相信任的君臣情誼,又表達了對諸葛亮功未成而身先死的深切惋惜,同時也委婉地表露了蒼涼落寞的自傷。這樣的情感,使很多人靈魂震撼,精神共鳴。
  
  杜甫的草堂詩篇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當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說到杜甫,人們很自然會想到這首詩。杜甫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和他對天下“寒士”的真切關愛,在這首詩中以樸素的語言、深摯的情感、磅礴的氣勢,被表達得撼人心魄。而杜甫草堂,也是因為這首詩而名揚天下。很多人是讀了這首詩,才知道杜甫在成都的住所是一間草房。
  
  杜甫寫這首詩,是在他住進草堂的第二年秋天。屋頂上的茅草,經(jīng)歷了將近兩年的日曬雨淋,已經(jīng)面目陳舊,固定茅草的繩索,也開始松斷腐朽。那天黃昏,狂風呼嘯而來,鋪天蓋地。草堂在風中搖晃,草堂屋頂被掀動,空中只見茅草飛揚,紛亂的茅草飛到樹林中,掛在樹梢上,落在河里隨波漂流,有的茅草飛越小河,灑落在兩岸。河對岸是一片竹林,在竹林中玩耍的孩子們叫著四散奔跑收拾起散落在竹枝和地上的茅草。杜甫站在門口,大聲叫喊著,希望孩子們能把茅草送回來。然而沒有人理會他,孩子們將茅草攬抱在懷里,轉身消失在竹林中。這些茅草,他們要抱回家當柴燒。杜甫叫喊得喉嚨嘶啞,一無所獲,沮喪地回到草堂,只見屋頂已破損不堪,抬頭竟能看到天上翻滾的烏云。很快,大雨傾盆而下,被狂風掀翻的屋頂,已經(jīng)無法抵御雨水,屋外大雨,屋里小雨,草堂頓時成為一片水洼地,連床上的被褥也被淋濕。杜甫站在屋子中間,手持竹杖,無奈地看著四周,不知晚上如何入睡……他怨這茅草屋頂,無法抵御風雨的侵襲,天下,還有多少被狂風掀翻的屋頂,還有多少在風雨中流離失所、饑寒交迫的苦命人?杜甫焦灼、憂傷、悲憤,盡管渾身濕透、一籌莫展,但胸中卻涌動著磅礴的詩情,一首悲涼激昂的詩,噴瀉而成。這就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度江灑江郊,高者掛卷長林梢,下者飄轉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首詩,生動記事、激昂抒情,詩中狂風呼嘯、茅草飛揚、屋漏窘困之中,杜甫并非怨天尤人,而是大聲喊出心中的憧憬和希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最后兩句,更讓人感動,如果天下寒士都能安居樂業(yè),“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種心憂天下、舍己忘我的胸懷,是杜甫高尚人格的寫照,也成為唐詩中的精神制高點。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