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杜甫和草堂
-
一座草堂,幾間茅房,坐落在鄉(xiāng)野,掩隱在綠蔭,堂前有花木,宅畔有流水,春燕在屋檐下筑巢,秋雁在屋頂上落腳。寒風吹過,屋上茅草飛揚,冰雪襲來,梁架搖搖欲摧。一座最普通的鄉(xiāng)間草堂,為什么,風雨無法摧毀,冰雪難以掩埋?一千多年,荒而不廢,塌而又起,金黃的茅草屋頂,如同一艘不沉的航船,在歲月的長河中漂浮,在人心的海洋里遠航。從古到今,億萬人絡繹不絕來到這里,站在柴門邊看草堂內外的景象,親近宅院中的一草一木,傾聽園林里的天籟回聲。踏著曲折的小徑,穿過幽靜的竹林,徜徉在花樹田壟之間,人們尋尋覓覓,追隨著詩人的屐痕。這里的一切,都可以衍生出詩篇。這些詩篇,起于青萍之末,源于一個偉大靈魂,撥動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弦。
杜甫草堂,是成都的魂魄所在,也是中國詩史上的一塊舉世無雙的碧玉。無論世界發(fā)生多大的變化,它總是瑩光耀眼,安安靜靜地映照著人世,使無數(shù)驛動煩躁的心靈趨向優(yōu)美,歸于沉靜。
杜甫草堂,是一個偉大詩人的清貧之家,卻是他留給世界的珍貴禮物。它雖然簡樸,卻比帝王宮殿更幽深輝煌;它雖然清寒,卻是溫暖人心的精神故鄉(xiāng)。到成都,怎能不來拜訪這名揚天下的詩歌圣殿,怎能不來看一看一代詩圣曾經生活創(chuàng)作的所在?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飽嘗人間的風霜和苦難。在成都草堂度過的歲月,是他生命中安穩(wěn)寧靜的時光。在這里他遠離了戰(zhàn)亂,避開了人世的喧囂和傾軋,頭頂上的茅草覆蓋著一個溫暖安寧的家,身邊是田園流水,耳畔是天籟靈動,還有純樸的鄰居、有趣的訪客,更有源源不斷、洶涌而至的詩之靈感。杜甫在草堂住了三年零九個月,留下了二百四十余首不朽的詩篇。草堂歲月,是他一生中的創(chuàng)作黃金時期。杜甫的草堂詩篇中,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佳作,直到今天,還在被中國人吟誦。
現(xiàn)在的杜甫草堂,是一個林木蓊郁、竹蔭蔽日、建筑成群的古代風格園林,規(guī)模之大,猶如國家公園。杜甫的茅屋,是杜甫草堂的中心,在闊大的園林中,只占了小小的一角。現(xiàn)代人看到的茅屋,當然不可能是杜甫住過的草堂。世間沒有一間草房能經受千百年風雨霜雪。杜甫草堂的原貌如何?杜甫生活過的田園什么樣?杜甫在這里怎樣生活?誰能準確描述?答案,其實是現(xiàn)成的,沒有人能把這答案抹去。這答案,就藏在杜甫的詩篇中。杜甫到成都后寫的詩篇,很具體地描繪了他的草堂生活,真實生動地剖露了他當時的心境。草堂,是他詩篇中的靈感之源泉,靈魂之依托。草堂雖小,卻連接著天地萬象,包孕著那個時代的悲歡哀樂。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