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1節(jié) 心學之啟蒙基因

啟蒙思想屬于近代資本主義的思想,是對封建社會及其思想對人類桎梏的突破,對于在彼時仍蒙昧于中世紀黑暗的人類來說,具有極大的思想解放意義。啟蒙思想強調以人為中心,張揚人的個性,即個體及其精神的獨立性與獨特性,謀求人的精神獨立和政治解放,否定外在的絕對權威,抨擊和否定各種形式的人身依附和主仆關系。啟蒙思想面對的舊世界,就是封建專制思想,就是以外在的絕對權威壓抑人的個性和主體精神,讓所有個體聚合在絕對權威的蔭庇之下,毫不質疑地維護和服從封建主義的倫常關系和政治秩序。這種外在的絕對權威在中西方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西方是上帝和教會,中國是帝王和宗法,但其實質卻是相同的。

在明代,程朱理學是皇家欽定的儒學正統(tǒng)思想,提倡“存天理,去人欲”。它以天理為最高概念,貶抑人的尊嚴,壓抑人的情感,要求人匍匐在天理腳下。程朱理學不僅是入仕之階,更是是非對錯的終極標準。經(jīng)過統(tǒng)治者精心裁剪之后的理學,與封建統(tǒng)治的利益結合得如此之緊密,以致對它的任何質疑和挑戰(zhàn),無疑都是對當權者和封建統(tǒng)治的叛逆和顛覆。思想專制導致學術討論和思想進步受到極大壓抑,只有“此亦一述朱,彼亦一述朱”此類萬馬齊喑的僵化和停滯狀態(tài)。在程朱理學體系中,以“理散為物,物本于理”來聯(lián)結天理與外物,超越一切外物的超驗性是理的根本特征,這使得理表現(xiàn)為一種異己的、外在的規(guī)范。將“應然”等同于“必然”,主體能夠按照自身意愿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主選擇的主觀能動性被否定,將應然之則等同于外在強制,個體的主體性也在教條中被湮滅。理學本身的理論困難,加之日趨嚴重的教條化傾向,天理對主體的異己性與外在性日益凸顯,有著內生缺陷的理學體系已經(jīng)不能承擔其正統(tǒng)意識形態(tài)之責。以應然之則有效調節(jié)、規(guī)范社會成員的主體行為,程朱理學的正統(tǒng)意識形態(tài)已喪失了其在社會生活中實際行為的規(guī)約作用。正統(tǒng)理學的弊病在明代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補足,雖無根本性突破,但是也為理學的轉向和陽明心學的誕生,提供了若干新的思路,開辟了新的理論路徑,并積累了豐富的思想資源。

心學所承擔的啟蒙重任,就是以批判程朱理學為開端的。按蕭公權先生的說法就是,“然而當明代專制毒焰方盛之時,發(fā)動思想已勃然興起。雖不敢直接攻擊專制政治之本身,而對于為專制政府所利用之正統(tǒng)學術則力加破壞。王守仁開其風,李贄極其流”。專制社會倫理和秩序下的個人,僅僅只是作為一個種族、民族、家族的一員而沒有自我的意識和觀念,心學對人在認識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的充分肯定,即是對人的主體性及其主觀能動作用的充分肯定,是對人的價值、人的地位的發(fā)現(xiàn)、肯定和贊賞。這種啟蒙思潮所帶來的,是使人成為具備獨立精神的個體,并且也這樣來認識自己,同時,也給個人帶來了這樣一種可能性,即能夠對國家和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做客觀的處理和考慮。

德國宗教改革運動旗手馬丁·路德,幾乎與王陽明同一時代,他提出人人都可以直接與上帝聯(lián)系,無需教會作為中介便都能正確理解上帝的意旨,以人內心的權威取代了外在的教會權威,充分肯定人的主體性和能動性,給在教會統(tǒng)制下的歐洲社會的解放帶來了一聲春雷。德國哲學家包爾生認為,馬丁·路德是一個從訴諸權威轉進到訴諸他自己的理性和良心的具有自由氣質的人,單是這一點就決定了他不是中世紀而是近代思想家。王陽明對儒家道統(tǒng),對大明王朝乃至當朝皇帝的態(tài)度都不是反對和摧毀而是保衛(wèi),他始終都是儒家的士、王朝的臣。他一直虔誠地找尋補弊之方,希圖以自己的學說糾正程朱學術之失,挽救世道人心,以至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就此而言,王陽明并不是一個與傳統(tǒng)徹底決裂而義無反顧的革命者,但是因為他的理念與傳統(tǒng)儒家思想特別是當世被定于一尊的理學傳統(tǒng)在事實上的不同而具有了新的意義。新的思想孕育于并脫胎于舊的社會形態(tài),必然會帶有舊思想舊社會的影響和痕跡。這種新思想要發(fā)展出完備的形態(tài)、展現(xiàn)出全新的面貌,需要更多的后來人薪火相傳除舊立新。求全責備無異于苛求古人,這里要做的只是對于心學中萌生的劃時代的新因素進行客觀評價。

明代學者祝世祿說:“王新建在事業(yè)有佐命之功,在學問有革命之功,蓋支離之說(指程朱理學),浸灌入人心髓久矣,非有開天辟地大神力大光明,必不能為吾道轉此法輪!贝搜哉\不虛,王陽明開壇講學以后,心學大潮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開始席卷大江南北。眾多思想開明、熱衷于探尋真知而不滿于教條化的理學和禮教的仁人志士,都合到陽明心學的大旗之下,抨擊僵化傳統(tǒng)觀念,抒發(fā)真情實感,陽明心學的廣泛傳播的確是給有明一代的學術思想領域造成了極大的革命性影響,這種影響的效果是前所未有的。在晚明,陽明心學哺育出了明末清初的一批啟蒙主義思想家,掀起了一場相當規(guī)模的思想解放大潮,正如劉宗周在《明儒學案·文成王陽明先生守仁傳》中所言:“可謂震霆啟昧,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之深切著明者也。”王陽明無愧于儒學改革家和啟蒙思想家的稱號,何嘗不是一個和馬丁·路德一樣“一從訴諸權威而訴諸他自己的理性和良心的有自由氣質的人”,是一個極具開辟一個時代潛力的偉大人物,誠如曾國藩所評價:“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