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節(jié) 馬拉多納的偶像
-
馬拉多納的故事每個人都知道,不過,他的偶像是誰知道的人就少了。
一個球員選擇誰當自己的偶像,通常能反映出其少年時代的足球氛圍,還有從上一代到下一代的傳承。比如梅西小時候喜歡艾馬爾,伊涅斯塔年幼時模仿瓜迪奧拉,普約爾以馬爾蒂尼為偶像,瓜迪奧拉非常崇敬普拉蒂尼,深情又崇敬地稱他為“父親”,克魯伊夫的偶像知名度不高,是荷蘭球星維爾克斯。而馬拉多納的偶像呢有貝利和克魯伊夫,還有阿根廷足球史上的傳奇巨星博奇尼。
球場上的伍迪·艾倫
在阿根廷的獨立隊,博奇尼從1972年一直踢到1991年掛靴,也就是從18歲效力到37歲。獨立隊的球場里有博奇尼看臺,球場外有一條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在阿根廷,他曾經是人見人愛的大眾偶像,有很多崇拜者,其中包括馬拉多納。馬拉多納在自傳中說:“我踢球快成型的那幾年,愛上了博奇尼。我承認,他們在解放者球場(獨立隊的主場)踢球時,我就是獨立隊的球迷。20世紀70年代初,博奇尼的踢法讓我著魔!博奇尼和貝爾托尼踢出的那些二過一,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里,我認為那是球場上最偉大的配合!
馬拉多納是非常堅定的博卡青年隊的支持者,談起博卡青年隊,經常很激動,但博奇尼的魅力能大到讓他支持獨立隊。這么大的魅力,不是因為相貌,完全靠踢球的本事,能讓觀眾如醉如癡、陶醉其中。前皇馬主教練巴爾達諾,也就是1986年世界杯阿根廷隊的前鋒,把博奇尼比作“球場上的伍迪·艾倫”。這兩個人真挺像,伍迪·艾倫是美國的大導演,長相平平,但他是好萊塢的才子。博奇尼也差不多,身材不高,不到一米七,其貌不揚,但腳下功夫,瀟灑的盤帶過人,還有傳球的機靈勁,太帥了。
博奇尼還有鮮明的足球立場,珍惜阿根廷足球的傳統。1994年的一次采訪中,他這樣說:“阿根廷一直培養(yǎng)擅長盤帶、傳球犀利的球員,這就是為什么好多這樣的球員受到崇拜,F在已經沒了,記者讓人們以為,結果才是最重要的,哪怕球隊踢得不好!
不過,阿根廷足球的傳統不是單一的,不是所有阿根廷人都追求場面。存在幾種二元對立:一方追求藝術、美感,另一方是丑陋、現實主義;一方秉持業(yè)余精神,想為觀眾帶來賞心悅目的場面,另一方為勝利不擇手段,眼里只有成績。阿根廷兩次奪得世界杯,主教練分別是梅諾蒂和比拉尓多,他們的價值觀完全不同。腳法華麗的博奇尼已經成為某些流派的象征,因此地位卓然。
空前絕后四連冠
博奇尼的地位高,另一個原因是帶領獨立隊在國際賽場上打出了名堂。從1972年到1975年,他們完成了南美解放者杯的四連冠,其中博奇尼是后三次的功臣。
1973年的決賽對手是智利的科洛科洛。雙方打得難解難分,兩回合都踢平,附加賽是踢到加時賽后才分出勝負,獨立隊最后2∶1取勝,成功衛(wèi)冕,也獲得了參加國際俱樂部杯的資格。這一年的國際俱樂部杯是一場定勝負,在意大利羅馬的奧林匹克球場舉行。博奇尼和貝爾托尼連續(xù)做了三次二過一,把尤文圖斯那些身經百戰(zhàn)的后衛(wèi)晃暈了,然后博奇尼打入一球,1∶0取勝的獨立隊成了世界冠軍。阿根廷媒體專門給這個進球起了名字,“令世界為之傾倒的二過一”。這個進球是獨立隊的代表作,從這以后,犀利、精準的直傳球,就被稱作“博奇尼式傳球”。
1973年,阿根廷還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流亡多年的前總統貝隆回到國內。成千上萬的人在機場和道路兩旁迎接他,他又成為總統,但一年后就去世了。不久后,軍政府的黑暗統治開始了?梢哉f,獨立隊的成就是在動蕩的社會環(huán)境里取得的,球場里他們踢球,球場外是罷工、游行、暴力事件和流血沖突。獨立隊的出色表現,幫人們轉移注意力,緩解壓力,心情輕松了一些。
1974年的解放者杯決賽,是和巴西的圣保羅爭冠軍,獨立隊也是踢了附加賽才贏,完成了三連冠。進球功臣是烏拉圭左后衛(wèi)帕沃尼,他回憶說:“20世紀70年代,獨立比貝利的桑托斯還有名,哪都有人認識我們!
最難的是1975年的決賽,獨立隊遇到一支智利球隊,又是兩回合未分出勝負,附加賽的地點在巴拉圭首都亞松森。這對博奇尼和獨立隊有些不利,因為巴拉圭人很反感阿根廷人。巴拉圭曾經是南美最富裕、最發(fā)達的國家,但在19世紀,阿根廷、巴西還有烏拉圭,聯合起來攻打巴拉圭,把他們打得很慘,仗打完后,巴拉圭人口只剩下不到一半,幸存的成年男子還不到3萬。一百年多年過去了,心理創(chuàng)傷還沒愈合,所以這場附加賽,到場的5萬多巴拉圭球迷對獨立隊充滿敵意,但獨立隊還是贏了,實現了空前絕后的四連冠。放眼整個足球史,只有皇馬當年的冠軍杯五連冠能和他們媲美。
我不是冠軍
后來,在1984年,博奇尼又拿了一次解放者杯。這是獨立隊的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解放者杯冠軍,他們七進決賽,每次都贏。這個時候,博奇尼的身邊已經沒了從前的副手——踢右邊鋒的貝爾托尼。貝爾托尼比他晚一年來到獨立,兩人是進攻搭檔,非常默契,都隨阿根廷隊奪得了世界杯,但感受不同。
貝爾托尼參加了1978年在阿根廷本土舉行的世界杯。對荷蘭的決賽中,第三個進球就是他打進的。副手能踢世界杯,而且立了功,但正值巔峰的博奇尼無緣這屆大賽。一同落選的,還有年輕的馬拉多納。梅諾蒂放棄這兩位球星,當時很讓人驚訝。
博奇尼在世界杯賽場上的亮相,遲到了很多年。八年后,在墨西哥,阿根廷同比利時的半決賽快要結束時,博奇尼終于獲得出場機會。馬拉多納記得自己偶像的遭遇,也理解他的苦悶,他在場上熱情歡迎博奇尼:“老師,我們正等著你!
隨后的決賽,阿根廷戰(zhàn)勝德國,捧起世界杯,但博奇尼沒把自己當做冠軍。他說:“自己踢的時間就那么點兒,我找不到冠軍的感覺。冠軍的滋味,得是那些差不多把所有比賽都踢了的球員才能感受得到,他們才真正配得上。在獨立隊拿的那些冠軍,我很習慣,因為我確實參加了!
作家杰米·伯恩斯在馬拉多納的傳記中說,在墨西哥,馬拉多納跟博奇尼關系緊張,博奇尼支持老隊長帕薩雷拉。伯恩斯還說,博奇尼暗暗地妒忌馬拉多納,從前自己是偶像,現在馬拉多納把自己取代了——但這只是一種推測。另一種說法是,馬拉多納和博奇尼一直相互欣賞,相互尊重,在一些公開場合,馬拉多納對博奇尼相當恭敬。
兩人都是阿根廷足球的巨星,但博奇尼在國外的名氣很小,他沒在國外踢過球。獨立隊在國內的名氣也不如河床和博卡,他自己也說過:“如果我在獨立隊的那些成就是在博卡青年隊取得的,那我的名氣會翻一番!
在獨立隊球迷眼中,博奇尼永遠是最特別的。一位著名的獨立隊球迷迪亞波羅這樣描述兩人的不同:“馬拉多納是獨奏家,而博奇尼是交響樂團的指揮。”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