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節(jié) 上帝就是自己
-
微啟讀:
卑微和挫折,在一個人的理想下根本不算什么,鄙視它,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拯救自己的上帝。
生活就是充滿險阻的惡浪險灘,無時無刻不面對著生活中的各種考驗。面對現(xiàn)實,在生活的大風(fēng)大浪中,唯一能救我們的,不是別人,就是我們自己!
1967年,正值豆蔻年華的美國小姑娘瓊尼·厄爾克森,在游泳跳水時不幸摔傷頸椎,造成高位截癱。命運之神雖然把她留在了這個世上,但是,她卻永遠(yuǎn)站不起來了。一年后她能夠坐到輪椅上的時候,她的手還是動不了。她幾次想到死,但是無能為力,因為她連讓自己死的動作都做不了。就像她不能選擇癱瘓一樣,她也不能選擇死。死對她來說是奢侈品,那么唯一的選擇就是活著了?墒窃趺椿钪?她多次拿這個問題去問上帝,可上帝都沒給她答復(fù)。對一個四肢癱瘓的小姑娘來說,每一天都十分難熬。她懷念自己過去美好的時光,痛苦地看著自己一動不能動的身體,思考將來的日子。是親人和朋友們在生活上給予她巨大的關(guān)愛,使她從精神幾乎崩潰的邊緣重新振作起來。她戰(zhàn)勝了沮喪和自卑,開始用牙咬著筆寫字、作畫。當(dāng)她用扭扭曲曲的線條非常笨拙地寫出第一封信、畫出第一幅畫時,她有一種成就感。
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她的艱難付出終于有了回報。一個商人被她的天賦和藝術(shù)才華所震驚,為她舉行了畫展和義賣。她的故事及畫展轟動新聞媒體,參觀者盈門。一天的時間,她的畫由開始每幅幾十美元,漲到了近千美元。這讓她在人格上和經(jīng)濟上取得了獨立,對自己的人生看到了希望,更讓她看到了生命的頑強和人生價值。后來她開了公司和一家書店,并成了家。瓊尼·厄爾克森走出家門,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成為美國著名傷殘社會活動家、作家、演說家和畫家。
她寫了一部13萬字的自傳體小說《上帝在哪里——挑戰(zhàn)命運的極限》,介紹了自己四肢癱瘓的殘疾經(jīng)歷以及如何在人格上和精神上戰(zhàn)勝苦難的故事。這本小說受到許多讀者的喜歡,賣出了幾百萬冊。后來,這本書被中國的同樣是四肢癱瘓者的張栩醫(yī)生翻譯成中文,受到了中國讀者的喜愛。
瓊尼·厄爾克森獲得了成功,她的成功是建立在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拼搏之上的。在談到自己的成功時,瓊尼說:“如果上帝從我身邊拿走了什么,他總會用更好的東西來代替它!笔堑,上帝為我們關(guān)上一扇門的同時,一定會為我們打開一扇窗。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的經(jīng)歷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而當(dāng)你遇到挫折和考驗時,所必須遵守的原則卻是相同的。那就是堅持必勝的偏方,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勇于面對困難,敢于承受挫折,用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去創(chuàng)造生活。正如瓊尼·厄爾克森告訴我們的那樣:“我們可以滿懷喜悅之情,面對困難和折磨,以正確的精神去對待它們。這些東西,會培養(yǎng)我們的忍耐力。這種忍耐力又會培養(yǎng)出我們成熟的性格。這種性格,又會帶給我們永恒的希望——一個永遠(yuǎn)也不會讓我們失望的希望。”
身體可以有殘疾,生命可以有逆境,當(dāng)我們用上帝的眼光來看自己,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內(nèi)在生命永遠(yuǎn)是完整的,是永遠(yuǎn)不會殘疾的。上帝眼中沒有殘疾,每一個人經(jīng)過努力都可以成為一個大寫的人。卑微和挫折,在一個人的理想下根本不算什么,鄙視它,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拯救自己的上帝。不要指望別人能為你做什么,更不要依靠別人為你做什么,因為,上帝就是你自己!
知識窗
社會活動家:是指在社會上積極的活躍人士,他們在社會活動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比如:在社會上熱心公益事業(yè),熱心公眾事務(wù),關(guān)注民生、民情,有一定資歷的人物。他既具有廣泛斡旋解決社會矛盾的能力,又是各種社會文化運動的推動者及領(lǐng)導(dǎo)人物。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