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節(jié) 第二章
-
十月一日 早晨七點起來,洗過臉,吃了幾塊餅干當早點,念Tocharische Sprachreste。九點到國立北平圖書館去,又見到丁濬先生談了談借看善本書的規(guī)矩,我自己把Oldenberg[1]編的Vinaya Pitakam[2]借出來,把Cullarvagga V.33.1抄下來。下樓的時候,遇到隋樹森[3],談了會就出來,到景山居吃過午飯,回來躺下睡了會,起來看了點書,心里亂得很。四點多出去散了散步,回來的路上遇見楊丙辰先生;貋沓粤藥灼灨桑约焊静幌氤詵|西,把老舍的《駱駝祥子》看完。
二日 早晨不到六點就起來了,洗過臉,看Copleston,Buddhism[4]。心里直惡心,不想吃東西,九點湯錫予先生來,同他到辦公室請他給我寫了個保證書,就到圖書館去替東方語文系開書單,這書單還真不好開,因為目錄是分年編的,十一點我就坐車到國立北平圖書館去,找到丁濬先生,也不得要領(lǐng)。一點前回來,人直想作嘔,不想吃東西,躺下休息了會。起來,楊翼驤同李炳泉[5]劉時平[6]來,請我作《益世報》的特約撰述。他們走后我又到圖書館去,有些書的價錢還是沒法確定,只好回來。二點到市場去,買了本書,到潤明樓去,崔金戎請客,同請的有朱光潛先生,陳樂橋還有一位救濟分署署員,吃完飯,同朱先生一同回來,風大,很冷。
三日 早晨七點前起來,洗過臉,吃了幾片餅干,念Tocharische Sprachreste。九點半隋樹森來,我們一同出去,我先到院長辦公室,把書單繳給湯先生,就同隋到隆福寺去。這是一條有名的舊書店街,我以前還沒有來過,我因為錢已經(jīng)不多了,不想再買書。但一看到書就非買不行,結(jié)果又買了兩萬元的書,舊書真便宜得要命,其實不夠紙錢。他們自己也說,看著書賣出去,心里真痛,不賣又沒錢吃飯。一直看到兩點還沒完,我到一個飯館里吃過午飯,就回來,看了會書。四點到圖書館去看報,忽然看到《益世報》上登了一篇訪問我的記錄,我于是就到市場去買了份《益世報》,不由不到書攤上去看了趟,結(jié)果又買了一本。決意十天不上館子,只啃干燒餅;貋沓粤藥讐K餅干,因為沒有電,很早就躺下。
四日 早晨七點多起來,洗過臉吃了幾片餅干。自己有許多信要寫,但卻懶于動筆。今天決意清理一部分,于是就開始寫。九點半出去,走在太陽里,覺得渾身舒服,到東四郵局送了幾封信,又到一家舊書店去看了看,沒買什么,仍然回來,肚子里餓得很,吃了幾個燒餅,就著花生米,也算解決了午飯。又寫了兩封信。十二點半到圖書館去看了會報,到閱覽室去念獲原云來[7]《實習(xí)梵語學(xué)》,念得有點頭痛。三點到文學(xué)院新樓去看了看,回來看《文藝時代》,《東南日報文史》。鄧恭三來談,他走后,我也出去到景山居去吃了碗掛面,回來看了會書,屋里冷得受不住就躺下。
五日 早晨六點多起來,洗過臉,看了會書,出去吃過早點,回來坐下想看書,但屋里是真冷,無論如何也坐不下去,拿了書到圖書館去。坐在太陽里看Copleston Buddkism,念《實習(xí)梵語學(xué)》。十一點回來看了看報,十二點一刻到理學(xué)院去吃飯,據(jù)說家伙不全,不能開,出來到景山居吃完。一點同孫衍炚坐大汽車,先到哈德門外一個玻璃工廠去參觀吹玻璃,這還是生平第一次見?赐暧肿嚨奖贝箬髮W(xué)院去,看了看大禮堂宿舍,又到日本人創(chuàng)立的新市區(qū)去參觀,房子挺整齊只是太低,太單調(diào),也不見得美。再看房子里面,地板門窗都讓我們大國民拆掉去燒了火。四點多又坐車回來,出去洗了個澡。六點多到理學(xué)院去吃過晚飯,回來寫了封信,就睡。
六日 星期日 早晨六點多起來,洗過臉,吃了幾個花生當早點,看了會書。九點多出去到東城去訪崔金榮,不在,就去找姚從吾,我很喜歡他,健談,直爽,不裝模作樣。我本來預(yù)備回來,但他非留我吃午飯不行,吃完同他的小女孩玩了會,就同他出來到中德學(xué)會去。這里房子很好,很整潔,書也不少,尤其是普魯士學(xué)士院的刊物讓我動心,現(xiàn)在卻沒有人管了。德國現(xiàn)無力出錢,中國也沒人出,無論什么事情一到壞中國人手里準糟。從那里出來一同到前圓恩寺<胡同>去看毛子水[8]、鄭華熾[9],談到四點出來。坐車回來,看了會報,六點到理學(xué)院去吃飯,吃完到豫圖家去看長之,他昨天剛到,但沒有人在家,回來長之卻在這里等我。談到九點,又陪他出去走到景山才回來。皓月當空。
七日 早晨六點多起來,洗過臉,吃了幾個花生當早點,看了會書,八點到圖書館去,念《實習(xí)梵語學(xué)》,看Copleston Buddkism,十一點回來?吹綔壬臈l子,就到院長辦公室去,他告訴我,他剛同胡適之先生談過,讓我擔任新成立的東方語文學(xué)系的主任,我謙辭了一陣,只好接受。同姚從吾回到屋里,看了看我?guī)淼臅,十二點他走,我就同楊翼驤到理學(xué)院去吃飯。吃完回來躺下想休息一會,但神經(jīng)很興奮,只是睡不著。三點半到豫圖家去看長之,同他到國立北平圖書館去,丁先生領(lǐng)我們看了看書庫,出來到北海去玩了玩。已經(jīng)十一年沒來了,外面也沒什么改變。六點回到豫圖家,不久就吃晚飯,吃的是炸醬面,其味絕美,談到八點半回來。
八日 早晨六點就起來了,洗過臉,看了會書,出去吃早點的時候,遇到陰法魯。吃完就到圖書館去,念《實習(xí)梵語學(xué)》,九點多回來,看了會報。十點陰法魯來等長之,長之只是不來,他就走了。十點半長之來,我們一同坐洋車去看梁實秋先生,談了會,出來到東安市場東來順,我請他吃涮羊肉,吃完就去看舊書攤。我買了本逸見梅榮著的《印度美術(shù)史》。從市場走到隆福寺,到文淵閣去,長之想買瀧川的《史記》[10],沒買成。一同回到紅樓,陰法魯、楊翼驤都來談。長之走后,我到朱光潛先生家送下報紙,就到理學(xué)院去吃飯,吃完到東華門大街去理發(fā),生了<一>肚子氣,理完回來已經(jīng)七點半。
九日 早晨七點前起來,洗過臉,吃了幾個花生米,就算吃了早點。寫了封信,念《實習(xí)梵語學(xué)》。九點半湯錫予先生來,把東方語文學(xué)系的卷宗都帶給我,談了會就走了。我也出去到東四郵局送了兩封信,到王府井大街擦了擦皮鞋,回來看了會報。十二點到理學(xué)院去吃飯,吃完回來,躺下休息了會,想睡一點,但睡不著。只好起來,三點到松公府孑民先生紀念堂去開教務(wù)會議,見了胡適之先生,他又不認識我了。討論大一課程問題和青年翻譯官入學(xué)問題,五點半散會,同姚從吾走了段,回來坐了會,就到理學(xué)院去吃飯,吃完回來八點睡下。
十日 今天是雙十節(jié),早晨七點前起來,洗過臉,又是吃花生米當早點,吃完寫給俞晶一封信。九點前到松公府前面去等汽車,遇到清華同學(xué)徐仁,一同<坐>汽車到國會街去參加北大開學(xué)典禮。十點開始,胡校長發(fā)表演說,很精彩。十一點半散會,同姚從吾出來,找了個小館隨便吃了點飯,就到西單商場去逛舊書攤,結(jié)果買了本Reichelt[11] Truth and Tradition in Chinese Buddhism[12],一本梶芳光運《原始般若經(jīng)の研究》,一本《學(xué)文》第一期,有我的散文《年》。一直逛到三點半才分手。我步行到湯先生家去,看他收藏的巴利文書籍,五點回來,休息了會。六點到理學(xué)院去吃飯,吃完到陰法魯屋里去閑談,九點多才回來。
[1] Oldenberg:奧登伯格,全名赫爾曼·奧登伯格(Hermann Oldenberg),德國學(xué)者。
[2] Vinaya Pitakam:巴利文《律藏》。
[3] 隋樹森(1906—1989),字育楠,祖籍山東招遠,生于北京。元曲研究專家。
[4] Buddhism:雷金納德·科普爾斯頓(Reiginald Copleston)所著《佛教:源起與現(xiàn)狀,在摩揭陀和錫蘭》Buddhism: Primitive and Present, in Magadha and in Ceylon。
[5] 李炳泉(1919—1969),山東濟南人,曾就讀于西南聯(lián)合大學(xué)地質(zhì)系、復(fù)旦大學(xué)外文系,時任《益世報》記者。
[6] 劉時平(1915—1999),內(nèi)蒙古包頭人。1946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合大學(xué)歷史系。時任北平《益世報》采訪主任。
[7] 獲原云來(1869—1937),日本凈土宗僧人,佛教梵語學(xué)者。
[8] 毛子水(1893—1988),名準,字子水,以字行,浙江衢州人。192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留校任史學(xué)系講師。1922年與姚從吾等人同赴德國入柏林大學(xué)專治科學(xué)史,1930年回國任教于北京大學(xué)史學(xué)系,講授科學(xué)史、文化史等課程。1932年擔任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館長。
[9] 鄭華熾(1903—1990),廣東中山人。光譜學(xué)家、物理教育家。1928年畢業(yè)于南開大學(xué),獲得理學(xué)學(xué)士學(xué)位,同年赴德國留學(xué),1930年到哥廷根大學(xué)進修量子力學(xué)理論。1934年在奧地利獲工學(xué)博士學(xué)位。1935年回國,1936年在北京大學(xué)物理系任教。后歷任西南聯(lián)合大學(xué)物理系主任、北京大學(xué)教授,時兼任北京大學(xué)教務(wù)長。
[10] 指日本漢學(xué)家瀧川資言(1865—1946)編撰的《史記會注考證》,此書是繼三家注之后,對《史記》研究成果最重要的總結(jié)和梳理,集《史記》問世以來,兩千年來注家、學(xué)者對其研究之大成。
[11] Reichelt:艾香德(Karl Ludvig Reichelt,1877—1952),挪威傳教士,民國時期來到中國,是一位深受佛教影響的人物。
[12] 指《中國佛教的真理與傳統(tǒng):中國大乘佛教的研究》(Truth And Tradition In Chinese Buddhism: A Study of Chinese Mahayana Buddhism)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