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第一章
-
一個悲觀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飲入滿是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生命的幸福與困厄,不在于降臨的事情本身是苦是樂,而要看我們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面對這些事。
擁有積極心態(tài)才能成就幸福。
積極心態(tài)即積極的心理態(tài)度,是個體對待他人或事物乃至自身的積極的、正向的穩(wěn)定心理傾向,是一種積極的、建設性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包含了認知、情感和行為意向三個方面的積極而富有建設性的取向。
積極心態(tài)者樂觀、開朗,對事物傾向于從積極的、建設性的方向去看待和評價,由此而產(chǎn)生的情緒情感則更多是快樂、積極的,行為意向上也是積極進取的,因而也更可能帶來生活狀態(tài)的滿足感,于是幸福的主觀體驗也因而更可能產(chǎn)生。
例如,樂觀向上是一種積極心態(tài),它將促使個體更加容易從平靜的生活中獲取幸福感。因此,積極心態(tài)將直接導致個體更易于獲得主觀上的幸福體驗。
有一對姐妹,她們相差不到兩歲,都已年近70歲。妹妹認為人到了這個年紀可算見到了人生的盡頭,于是便開始料理后事;而姐姐卻認為一個人能否做什么事,不在年齡的大小,而在于自己的想法。
于是,姐姐在70歲高齡之際開始學習登山,因為她認為登山不僅可以增加她的閱歷,同時會對她的身體狀況大有裨益。她言出必行,在20多年里攀登了許多座山,其中幾座還是世界著名山峰。就在前幾年,她不僅以90歲高齡登上了日本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年齡最高的紀錄,而且自己晚年也因此而過得充實而幸福。
她就是著名的胡達·克魯斯老人。
胡達·克魯斯老人善于積極地看待現(xiàn)實生活各領(lǐng)域中的問題和任務,通過積極、有建設性的情感和行為意向而向外部施加有益的影響,從而使她在相關(guān)方面和領(lǐng)域獲得了事實上的進步和提高,這種進步、提高或收獲又被個體迅速感知到,作出積極的評價,進而也產(chǎn)生了積極、正面的情感體驗——主觀幸福感。
積極心態(tài)由于其知、情、意三方面具有良好的協(xié)調(diào)性,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個體主觀上的矛盾沖突、自我否定等不良感受和體驗的產(chǎn)生。
當我們內(nèi)心出現(xiàn)了不和諧,失去了平和,我們體驗到猶豫、矛盾、沖突、進退兩難,積極心態(tài)讓我們明確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積極的,什么是消極的;什么是建設性的,什么是破壞性的;什么是有意義的,什么是無意義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惡的,從而使我們達到內(nèi)心的平和。
積極心態(tài)作為個體的內(nèi)在心理過程,也導向積極進取的外顯行為,通過對自己的正確認識,設立合:理的目標,因而也為行為確立了積極的、建設性的方向,為積極行為提供了清晰、合理的期望目標和源源不斷的動力。積極心態(tài)有助于個體開掘自身潛能、實現(xiàn)個人的發(fā)展及成功,因而在增強心理幸福感方面,它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當我們內(nèi)心感到平靜和安寧時,就會對自己和事物有信心,不為自己設置沒有必要的限制,從而有助于我們自身潛力的開發(fā)。積極心態(tài)促進潛力的開發(fā).而消極心態(tài)則妨礙潛力的開發(fā),甚至摧毀本已擁有的力量。
馬戲團是這樣訓練大象的:
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把它綁在一根大的木柱上。天性好動的小象,一開始總是想掙脫木柱。掙扎了許多次,小象就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掙脫那根木柱。這時候.給小象換一根比較小的木柱,仍然使它無法掙脫。再過一陣子,又給它換一根更小的,依然使其無法掙脫。久而久之,在大象的思維系統(tǒng)里,會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凡是木柱形狀的東西,都是自己不能掙脫的。
當大象的結(jié)論形成之后,即使用一根最小的木柱拴住它,它也不打算掙脫了。盡管它長大以后的力量足以掙脫任何木柱的束縛,但爭取自由的企圖已經(jīng)失去了。這就是為什么馬戲團的大象拴在一根小木柱上,也根本不會掙脫逃走的原因。
與大象相比,雖然我們?nèi)祟愅ǔ2粫凰┥先魏捂i鏈,但我們常常是自己給自己戴上心靈枷鎖,那就是消極的心態(tài)。消極心態(tài)會給我們設置種種限制和藩籬,使我們屈服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失敗、挫折的打擊,最終歸于平庸和頹廢,再也無法找到心靈上的那種幸福感。
積極心態(tài)者對自己的人際關(guān)系持有積極態(tài)度,以熱情主動、不卑不亢、坦誠相待的態(tài)度與人交往,容易與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男一方面,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對個體能產(chǎn)生有力的社會心理支持,有助于心理幸福感的提升。
在事業(yè)和工作上,積極心態(tài)有助于我們做出合理的認識和判斷,形成樂觀、合理的預期,擁有強有力的信心,不為自己設置沒有必要的限制.從而有助于成功;積極心態(tài)將有利于我們堅持不懈、努力進取、百折不撓等良好品質(zhì)的形成和發(fā)揮;積極心態(tài)將有助于我們形成忍受挫敗、不知疲倦、不輕言放棄的良好工作態(tài)度;積極心態(tài)將有助于我們形成滿懷希望、樂觀上進、勇于創(chuàng)造的精神狀態(tài)。最終,積極心態(tài)將我們導向事業(yè)和工作上的巨大成功。
每天給自己一份美好的期盼。
有一位名人說:“困苦者的日子都是愁苦;心中歡暢者,則常享豐宴!边@句話有著深刻的含義:幸運與不幸往往取決于人們心中習慣性的想法。
星期一早晨,212路巴士行駛在寒冷的街道上。芝加哥的冬季,乘客都縮在厚厚的冬衣里,沒有人對車窗外的街景感興趣,單調(diào)的汽車馬達聲使車廂里顯得非常沉悶。沒有人說話,這似乎已經(jīng)是一條規(guī)矩。
當車駛到密歇根大街時,車廂里突然有人大叫了一聲:“聽著,大家都聽著。”只聽見報紙嘩啦啦地響成一片,人們都吃驚地拾起了頭!拔沂撬緳C,是我在對你們說話!避噹秫f雀無聲,人人都看著司機的后腦勺。他是個年輕的黑人,但說話時卻帶著一種毋庸置疑的語氣。
“把你們手中的報紙都收起來,統(tǒng)統(tǒng)放下!”他命令道,“來,放在自己的膝蓋上!
“現(xiàn)在,把臉轉(zhuǎn)向你邊上的人,大家一起轉(zhuǎn)!”
沒有人吭聲。所有的乘客都傻乎乎地按照他說的去做。
司機這時猶如軍事教官似的又下了一個指令:“現(xiàn)在,大家跟著我說,我很幸福!”
大家像教室里的小學生一般,都跟著他向身邊的陌生人說出了這句話,頗為膽怯和羞澀。不過,這卻讓大家都露出了會心的微笑。人們都松了一口氣,這普普通通的一句話,一下子讓人們輕松愉快起來,車廂里的歡笑聲此起彼伏——這是乘客在其他巴士上從來沒有聽到過的笑聲,從來沒有感受到的幸福。
在212路巴士上。司機每次都讓乘客說自己很幸福。有一次,一位乘客問他為什么這樣做,他說:“這樣做我很快樂,我認為幸福是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如果我們每天都能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誰會覺得自己過得不快樂、不幸福呢?我希望我的乘客都能過得幸福。”
感謝這個司機,他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奇跡,更帶來了一種啟示:幸福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
如果你在每天的開始就心存美好的期盼,這種期盼將對你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它會幫助你面對任何事,甚至能夠?qū)⒗щy和不幸轉(zhuǎn)為幸福。相反,倘若你一再對自己說:“事情不會進行得很順利!蹦敲,你便是在給自己制造不幸。
因為有了期盼,我們就多一些勇氣,可以在艱苦的日子里努力地支撐著;因為有了期盼,艱苦的日子會變成一種磨煉,一種積淀;因為有了期盼,不管明天是晴空萬里還是風雨凄迷,我們平實的腳步聲,依舊會執(zhí)著地響徹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樂觀讓生活更順暢。
美國印地安那州有一個名叫英格萊特的人,10年前,他得了一場大病,當他康復以后,卻又發(fā)現(xiàn)得了腎臟病。他去找過好多個醫(yī)生,甚至去找巫醫(yī)。
但誰也沒辦法治好他。
之后不久,他又患上了另外一種病,血壓也高了起來。
他去看一個醫(yī)生,醫(yī)生說他已經(jīng)沒救了,患這種病的人離死亡不會太遠,建議他最好馬上料理后事。
英格萊特只好回到家里,他弄清楚他所有的保險全都付過了,然后向上帝懺悔自己以前所犯過的各種錯誤,坐下來很難過地默默沉思。
家里人看到他那種痛苦的樣子,都感到非常難過,他自己更是深深地陷入頹喪的情緒里。
這樣,一周過去了,他對自己說:你這樣子簡直像個傻瓜。你在一年之內(nèi)恐怕還不會死,那么趁你現(xiàn)在還活著的時候,為何不快樂一些呢?
他挺起胸膛,臉上開始綻出微笑,試著讓自己表現(xiàn)出很輕松的樣子。剛開始,他極不習慣,但是他強迫自己很快樂。
接著他發(fā)現(xiàn)自己開始感覺好多了——幾乎跟他裝出的一樣好。這種改進持續(xù)不斷。他原以為自己早已躺在墳墓里,但現(xiàn)在,他不僅很快樂,很健康,活得好好的,而且,他的血壓也降下來了。
“有一件事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一直想到會死、會垮掉的話,那位醫(yī)生的預言就會實現(xiàn)。可是,我給自己的身體一個自行康復的機會,別的什么都沒有用,除非我樂觀起來!庇⒏袢R特先生自豪地說。
是的,他現(xiàn)在之所以還活著,是因為他發(fā)現(xiàn)了樂觀能讓人活得更好這個秘密。
高度樂觀的人能自我激勵,能尋求各種方法實現(xiàn)目標,遭遇困境時能自我安慰,知道變通,能將艱巨的任務分解成容易解決的部分。他們總是能夠讓自己生活得更幸福、更快樂。
麥特·畢昂迪是美國知名的游泳選手,1988年他代表美國參加奧運會,被認為極有希望繼1972年馬克·史必茲之后再奪七項金牌。但畢昂迪在第一項200米自由式竟落居第三,第二項100米蝶泳原本領(lǐng)先,到最后一米硬是與金牌失之交臂。
許多人都以為,兩度失金將影響畢昂迪后續(xù)的表現(xiàn),沒想到他在后五項競連連奪冠。對此,賓州大學心理學教授馬丁·沙里曼并不感到意外,因為他在同一年的早些時候,曾為畢昂迪做過樂觀影響的實驗。
實驗方式是在一次游泳表演后,畢昂迪表現(xiàn)得很不錯,但教練卻故意告訴他得分很差,讓畢昂迪稍作休息再試一次,結(jié)果更加出色。參與同一實驗的其他隊友卻因此影響成績。
同樣的情形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也得以呈現(xiàn),津巴布韋游泳名將考文垂在參加的三項比賽中,前兩項均獲得銀牌,尤其是第二項,她在預賽中甚至打破了世界紀錄,但在最后的決賽中卻輸給了競爭對手。
在第三項比賽開始之前,她背負著巨大的壓力,所有的津巴布韋人民都希望她能為這個非洲小國帶回一塊金牌,考文垂是他們唯一的希望。在壓力和失敗面前,考文垂沒有退縮,她仍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態(tài),坦然面對著媒體。
最后,她果然不負眾望,在女子200米自由泳中為津巴布韋奪得一塊沉甸甸的金牌。
樂觀者面臨挫折仍堅信情勢必會好轉(zhuǎn)。樂觀的心態(tài)能使陷入困境中的人不會感到冷漠、無力感和沮喪。樂觀能使人生的旅途更順暢,能使幸福降臨得更快。
樂觀的人認為失敗是可改變的,結(jié)果反而能轉(zhuǎn)敗為勝。悲觀的人則把失敗歸之于個性上無力改變的恒久特質(zhì),個人對此無能為力。不同的解釋對人生的抉擇造成深遠的影響。
研究表明,在焦慮、生氣、抑郁、沮喪的情況下,任何人都無法有效地接受信息,或妥善地處理信息。情緒沮喪的悲觀者其智力難于發(fā)揮,因為沮喪悲觀的情緒壓制大腦的思維能力,從而使人的思維癱瘓。
心理學家曾做過“半杯水實驗”,較準確地檢測出樂觀者和悲觀者的情緒特點。
悲觀者面對半杯水說:“我就剩下半杯水了!睒酚^者卻說:“我還有半杯水呢!”
可見,對樂觀者來說,外在世界總是充滿了光明和希望。
樂觀使人經(jīng)常處于輕松、自信的心境,情緒穩(wěn)定、精神飽滿,對外界沒有過分的苛求,對自己有恰當客觀的評價。
樂觀的人在受到挫折、失敗時,常會看到光明的一面,也能發(fā)現(xiàn)新的意義和價值,而不是輕易地自責或怨天尤人。而悲觀者一般敏感、脆弱,內(nèi)心情感體驗細致、豐富,一遇挫:忻就會比一般人感受得深、體驗得多。
樂觀與悲觀是與生俱來的,但天性也是可以改變的。樂觀與希望都可學習而得,正如絕望與無力也能慢慢養(yǎng)成。
當然,樂觀必須務實,天真盲目的樂觀可能導致可悲的后果。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guān)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評價:表情: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