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節(jié) 幸福的方法
-
現(xiàn)在,每個人都在尋找幸福。但其實每個人對于幸福,都有各自不同的定義和期待。孤獨流浪者的幸福,是一個溫暖,可靠的家;年少孩子的幸福,或許又正是離開家庭的束縛,去遠方自由生活。魚的幸福來自于水;小貓的幸福卻來自于一整個中午的慵懶陽光。商人的幸福是財富,修行人的幸福卻是清貧……
幸福的內(nèi)涵,看起來如此千差萬別。但如果我們從佛法的觀點來看,其實幸福,就是一種智慧。決斷稱為智,簡擇稱為慧,或者能夠了知世俗諦稱為智,了知勝義諦稱為慧。當我們說一個人具備智慧,就意味著他具備正確認識這個世界種種現(xiàn)象和本質(zhì)的能力,并能夠做出正確的,對于自己和他人都有利的取舍。比如,在善法和惡法之間,他將選擇善法;在穩(wěn)重冷靜和沖動莽撞之間,他會選擇穩(wěn)重;在關愛他人和自私偏執(zhí)之間,他亦懂得選擇前者;當遭遇不幸,愚癡者會怨天尤人,智慧者則懂得因果規(guī)律而豁達面對;當生活順遂,愚癡者會洋洋自得,智慧者則會感恩惜福。而唯有如此,當一個人能夠正確認識自身,及所處的這個世界,并以此為基礎來形成自己的判斷和行為,他才會幸福。所以,不論幸福的形式如何因人而異,歸根結(jié)底,幸福的本質(zhì),其實就是智慧。
那么我們不禁要問,怎樣才能具有智慧呢?智慧,從它的所依來說,也是善根。善根,指身口意三業(yè)之善,固不可拔,而稱為根,同時又善能出生妙果,出生更多善法,故稱為根。簡單來說,只要行持善法,就能在我們的相續(xù)中種下善根。善根和智慧的關聯(lián)何在?先以旁生與人的智慧懸殊為例,來看看是由何因而造成的。全知無垢光尊者說,“佛說以隨福德分,十善投生善趣中,十不善業(yè)墮惡趣”,這就說明,只有行持十善,才能夠投生于善趣,也即相應地擁有更高的智慧。同樣,人當中智慧高低的種種差別,也是由于過去行持善法的多少、賢劣而決定!吨杏^寶鬘論》中說,“正直具正念,思維得智慧。恭敬證法義,護法具智慧”,指出了如果常思維正法,將得大智慧,或者對于妙法與說法者恭恭敬敬行事,可感得通達法義;為使所聞受的一切正法不失去而加以護持,將成為具有敏銳智慧者。總之,只有勤于種植善根,才能收獲智慧。
由此可見,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善根。具有善根的人,他自身,以及他的家庭、身邊的朋友,都可以擁有幸福。因為他的善根,或者說智慧,將令他愿意關愛他人,并且有能力幫助自他在生活中做出將帶來幸福的選擇和決定。
也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當珍視自己的善根。善根如同始終亮在心中的那盞燈火,可以照亮、溫暖自他,但也會因為我們的輕忽、自私而被惡業(yè)之風吹滅。故而我們需要珍惜每一個行善機會,哪怕看似微不足道,也要堅持為自己的善根增加力量,為這盞善的燈火添加燈油;我們需要時時提起善的心念,不讓自己的善心被破壞和傷害,小心保護它的光芒。如此,每個人都一定會越來越幸福。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