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中文版序
-
教育大師的“水晶球”
——科扎克與他的“穿越”之旅
他原名亨里克·哥德施密特(Henryk Goldszmidt),但是為無數(shù)世人所知的卻是雅努什•科扎克(Janusz Korczak)這個筆名。因為他很早就用這個名字開始了寫作生涯,用這個名字創(chuàng)作了數(shù)量繁多的作品,已成為人類文明不朽的寶貴遺產(chǎn);更重要的是,他用這個名字書寫了最輝煌的人生傳奇,流傳于世,永遠為人們贊嘆和景仰。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1979年命名為“雅努什•科扎克年”,來紀念他誕辰100周年。世界各地很多學校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科扎克學校運動”以實施他的教育原則和方法為宗旨,至今仍非;钴S!皣H雅努什•科扎克協(xié)會”和位于華沙教育研究中心的“雅努什•科扎克教育遺產(chǎn)組織”,一直致力于收集跟他有關的文獻和作品。他的關于兒童權利的理念和作品,在1959年聯(lián)合國《兒童權利宣言》中得到體現(xiàn),在1989年《兒童權利公約》中得到應用。為紀念他做出的貢獻,前任教皇約翰•保羅二世稱:“對于當今世界,雅努什•科扎克是真正的信仰與道德的象征!
這些只是對他,雅努什•科扎克,這位當代偉大的教育理論與實踐大師的簡要概括而已。
雅努什•科扎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兒童教育家,并以一種強烈的、極富啟發(fā)性的方式將其理論付諸實踐。他在世期間,作為成功的醫(yī)生、作家、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和兩所孤兒院的院長,就已經(jīng)得到了波蘭國內(nèi)外、社會各界的巨大認可。在他發(fā)表的1000余篇文章和20多種書籍當中,這本書并不是最著名的。他的兒童寓言《小國王:馬特一世執(zhí)政記》及其后續(xù)的《小國王:馬特一世在荒島》在波蘭享有經(jīng)久不衰的盛譽,被認為可以與《彼得·潘》和《愛麗絲漫游奇境》在英語國家的地位媲美。但是,這本書在寫作風格和內(nèi)容等方面也有其非常獨到之處?圃诉@位卓越的教育大師和講故事高手,把這本書用作了魔法師的水晶球,向我們展現(xiàn)了兒童豐富多彩的內(nèi)心世界。
本書首次出版于1925年,比馬特系列(1923年)稍晚,但同樣屬于兒童寓言的范疇:雅努什•科扎克仍然采用虛構(gòu)的方式,揭示了兒童的快樂與悲傷。故事描繪了“我”因為厭倦了成年生活的“不開心、不自由、責任重、顧慮多、悲傷多”,發(fā)出一聲深深的嘆息,結(jié)果召來了小精靈;靠小精靈的魔法,“我”又重新回到了童年,重新經(jīng)歷和感受了兒童生活的一切。故事采用這樣精妙的講法,讓人不禁感嘆:原來科扎克這位熱愛兒童的大師,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就玩起了時下最流行的“穿越”。
光是手法獨特還遠遠不夠,科扎克在故事中還非常到位地把握住了兒童和成人兩方面的心理和思維模式,在兩者并生共存的情況下,生動而又成功地表現(xiàn)了他們從各自的視角如何看待對方。這本書的主題還是科扎克一貫所堅持的兩個重要的方面:一是探索兒童在成人統(tǒng)治的世界所處的位置,二是審視成人世界對于兒童的態(tài)度和待遇。通過他的魔法和水晶球,科扎克為我們展現(xiàn)了兒童的心靈世界,使我們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兒童如何感受他在我們周圍的生活以及與我們的種種互動關系,從而可以聆聽到兒童內(nèi)心深處真實的聲音,更深入更透徹地理解他們。這甚至比長篇累牘的心理學理論更有效果和意義。
之所以有這樣的效果,一方面是科扎克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完美地契合了兒童的思維特點,他口語化的語言和跳躍式的行文恰恰符合兒童跳躍式的思維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兒童本來就是沒有條條框框,活潑率真,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另一方面,也是進一步的深層原因,這無疑是與科扎克在兒童護理和教育方面的積累和素養(yǎng)密不可分。正如研究雅努什•科扎克的專家E. P. 庫勒維克在這本書的介紹中所說:“為了學習和理解兒童,他孜孜不倦地探索,秉持的原則就是:近距離細致入微地觀察與審視。他觀察和記錄的資料越來越多,匯集了關于兒童成長與行為、兒童獨處與團體生活、兒童學習與游戲等方面的內(nèi)容。他研究兒童在每個可能的時刻和每個可能的場合的表現(xiàn)!
科扎克的教育活動始終有一個基礎性的觀點,就是要全面理解兒童,深入他們的心理和內(nèi)心世界。通過本書這個“水晶球”,他將自己所知的兒童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盡數(shù)展現(xiàn)出來,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折射出的細節(jié)各自不同,讓人不得不感嘆和敬佩他的“魔法”竟然如此神奇。這也讓我想起了科扎克在華沙教育學院(Institute of Pedagogy in Warsaw)講授“兒童的心靈”(The Heart of a Child)這門課程時的情景,根據(jù)一個學生的回憶:
科扎克醫(yī)生叫我們到X光實驗室去,這讓我們都很吃驚。他從孤兒院帶來了一個四歲的孩子,打開X光機;我們看到了孩子劇烈的心跳。孩子嚇壞了——這么多陌生人,黑暗的房間,還有機器的噪音?圃吮黄聊痪跋笊钌畹卮騽樱彩菫榱瞬辉僭黾雍⒆拥目謶,他輕聲說道:“永遠不要忘記這個景象。要記住,孩子在恐懼時心跳有多么劇烈,而當他面對憤怒的成年人會更加劇烈,更不用提他在害怕受懲罰時的情形!比缓螅掷⒆幼呦蜷T口,說:“今天的課就到此為止吧”。無須再說什么,我們每個人都永遠記住了這堂課。
“水晶球”、X光機、放大鏡……科扎克就是有這樣的本事將兒童心理的點點滴滴揭示給我們。在書中,這樣細致入微的展示,這樣令人感佩的表達,真的是俯拾皆是:
“因為做小孩兒是很不方便的。你總是不得不抬起頭來。不管什么東西都高高在上,反正都比你高。結(jié)果呢,你就會覺得自己不那么重要,卑微,軟弱,而且還有點兒不知所措;蛟S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愿意在大人坐著的時候站在他們旁邊:這時我們可以直接看著他們的眼睛。”
“我明白了,為什么兒童可以是成熟的音樂家;如果人們仔細審視他的談論或繪畫,如果他終于開始相信自己、表達自己,如果人們洞察了他存在的獨特性和價值,那么,人們就會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感情的大師、詩人和藝術家。這樣的事是會發(fā)生的。只不過我們還不是真正的大人。我們還沒有過多地陷入物質(zhì)生活!
“但我是個小孩兒;我有不同的時鐘;我估計時間有不同的方法;我有不同的日歷。我的一天分成短暫的秒和漫長的世紀,而且能持續(xù)到永遠。只不過10分鐘我就會口渴!
……
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如果讀者有心,愿意一窺兒童的內(nèi)心世界,就請看向科扎克這位教育大師的“水晶球”吧,還不用擔心閱讀心理學或教育學教材的枯燥之苦呢!
譯者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