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1節(jié) 不要陷于標簽與旗號之爭

越是無知和幼稚,越習慣于認定自己可以教導旁人、指揮旁人與糾正旁人。越是無知和幼稚,越會覺得自己就是那把萬能的尺子和剪刀,有權去衡量與剪裁世界上的一切。

不要以為有了這個就會有那個。不要以為有了名聲就有了信譽。不要以為有了成就就有了幸福。不要以為有了權力就有了威望。不要以為這件事做好了下一件事也一定做得好。

不要用幻想的肥皂泡欺騙自己,不要去追逐夢里的影子,不要聽書掉淚、顧影自憐,不要把自己的大好的生命、大好的青春糾纏在那像一鍋粥、一鍋稀糨糊一樣的虛情假意里,不要以為朦朧而又有一點兒美麗的言辭能夠化粗俗為高尚,把渺小點綴成了不起,不要讓傻唧唧的情感弄瞎自己的眼,不要把狗屎當成黃金,更不要相信那天花亂墜下面的卑瑣,脈脈含情下面的低級,趁著你們年輕,在生活里站穩(wěn)腳跟吧,真正的幸福只屬于站得穩(wěn)的人。

不講人倫、不講道德、不講孝悌忠信能在這塊土地上站穩(wěn)腳跟嗎?站都站不住又侈談什么文明、進步、幸福!逞一己之貪欲,志大才疏,云山霧罩,這才是野蠻。

有些人是樹,貢獻,沉穩(wěn),自在,無言。有些人是風,有了樹他們才有了攻擊的目標與顯示自己存在的依托,個別時候它也能連根拔起大樹,多半是徒勞無功。當然還有雀鳥,蟲蟻,蜂蝶,遮蔭下的情侶,伐木人。

待人,我喜歡務實態(tài)度,我寧愿假定人是有缺點的,多數(shù)是平庸的,平庸不是罪,通俗不是罪,對于有毛病的人不必疾惡如仇。利己也不是罪,但是不能害人,害人害國,只知謀私利,我很討厭。

我有一個無師自通的規(guī)矩:不因為任何我不喜歡的人的生理、病理、災禍、意外死亡而欣喜。除非是政治處決或戰(zhàn)斗送命,死亡不是一個政治事件,而是自然現(xiàn)象,至多是社會事件(如死于飛行事故)。對于正常人,它是一個不幸,它是無奈,它是大自然從而是上蒼的事兒,我為此感到敬畏、無力與悲哀。我為之而默哀。因為我也一樣,或遲或早,總要死于生理、病理、災難、事故等狀況。

僅僅靠強刺激、靠崇高與正義的自我感覺、靠豪言壯語高談闊論、靠苦大仇深的悲壯嚴峻,是不夠的。治國不夠,治文也不夠。

與轟轟烈烈、高調入云相比,也許我們更需要的是實事求是、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循序漸進。

踏踏實實地學習和實踐,厚積而薄發(fā),不去爭一日之短長,不希圖僥幸,成功離我們就不會永遠是那么遙遠。

我常常提倡低調的原則,就是你做什么事情不要把調子唱得太高,唱得太高了會吊起人家過高的期望值、過高的胃口,但你實際上不一定能做得到。你的調子過高還會容易變成一個靶子,變成一個目標。

做不到低調的人就不可能真正高調;做不到微渺的人就做不到偉大;做不到平凡的人就做不到出類拔萃。

不論多么自信,不論多么大的心愿志氣,寧可多強調謙虛謹慎,多強調師長朋友的幫助支持,多強調團結依靠大家,高筑城、廣積糧、不稱王稱霸。尤其是那些掌了權、有了高位、事業(yè)有成、名利雙收的人士,如果以強梁姿態(tài)處世做人,恐怕難有好的結局。

保持弱勢還有一層含義,為自己預留空間,為自己做好改進乃至改變的準備,為自己留下預案,留下適應發(fā)展的提前量,留下更上一層樓的高度。同時要隨時做好受挫的準備、失敗的準備。百戰(zhàn)百勝是不可能的,而失敗是成功之母卻完全可能。不怕弱,不怕敗,不怕錯誤,不怕調整轉彎,不怕重新開始,這是中國文化的優(yōu)勢之一。

我不喜歡跟著旁人走,不喜歡起哄,更不喜歡仗勢造勢造輿論。

人常常會有寂寞感,所以人是喜歡起哄的。起一大哄實是人生一樂,是舒展也是發(fā)泄,是潛能的激活也有潛惡的暴露。

嚴肅的事情做得太輕易了就會變成起哄,起哄的結果是對嚴肅的解構,從而掩蓋了代價,掩蓋了殘忍,起哄也會使人發(fā)狂,惡作劇的心理會戰(zhàn)勝常識,起哄中我們常常搞錯。問題是在起一大哄的快樂中人們喪失了起碼的斟酌、起碼的愛心和小心謹慎。

起哄者很容易成為奴仆,也很容易成為刁民,還很容易變成暴徒或者惡霸。

我們不能隨波逐流,更不能跟著起哄。

目前的中國,立論建言,談何容易?但仍然不能只扮演一個旁觀與說風涼話和瞎起哄的角色。天日昭昭,人史共鑒。我愿接受讀者與時間的考驗。

不知道“起哄”算不算國民性,有沒有一門“起哄心理學”。

起哄也有一個“好處”,熱得快涼得也快,上得快下得也快。

起哄者的特點一般是,獨自一人時缺乏勇氣、缺乏主見、缺乏自信,常常傾向于奴顏婢膝。人一多,你一句我一句,逞英雄、長行市,爭強好勝乃至發(fā)泄多余“力必多”的下意識就要沖淡、排擠理性,就會迅速膨脹起來。

至于起哄本身,可以是盲從,可以是游戲,可以是討好,可以是破壞,可以是逞能,可以是渾水摸魚,也可以哄著哄著弄假成真。

最大的壞處是,起哄的結果是,把一切好事變成壞事,把一切壞事變成災難,最后是一塌糊涂,好事壞事一起完蛋。

有一種事我絕對不干,就是與同行搞口舌之爭。

任何事情,任何場合,我要求自己起的是好作用,健康的作用,團結的作用。

人一生要修橋鋪路,要搭臺階,要墊平坑坑洼洼,要遮擋風風雨雨。要當一個和諧因素而不是生事的因素,要當一個穩(wěn)定的因素而不是攪亂的因素。

越是無知和幼稚,越習慣于認定自己可以教導旁人、指揮旁人與糾正旁人。越是無知和幼稚,越會覺得自己就是那把萬能的尺子和剪刀,有權去衡量與剪裁世界上的一切。

從某種意義上說,相爭、力爭、爭奪、爭吵一般是弱者的買賣。你已經自己確認自身是弱者了,那么我沒有使你不爭,使你無為無不為,使你與世無爭而莫能與你爭的辦法。老子的無為而治是一種高智商,是一種理想境界即化境,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達到做得到的。

由于生活在不同的條件下,青年人的性格啊,遭遇啊是不相同,但還是有共同的東西。

人生與人生不同,但又有其共同性。國家與國家、地域與地域不同,但也有共同的規(guī)律。個人與個人也不一樣,有的人因寸土必爭而有所成就,有的人因少爭不爭而水到渠成。有的人因專而有成,有的人因博而杰出。有的人因慎言而崇高,有的人因放言而偉大。太多樣了。

我也不是什么都不爭,因為你什么都不爭,別人就可以老欺負你,欺負到一定程度,你要看準機會,啪地一抓就抓住了,對他回擊,但是只發(fā)三分力;負粢院竽憔透蓜e的事去,不要跟他糾纏。

不能靠假話套話交朋友,要待之以誠,言之以真,要禮尚往來,要平等互利,要互相尊重。沒有這些,你無法在本單位、在國內交上朋友,也無法在境外找到朋友,取得信用。

能幫助人是令人高興的。幫助而未成,則會收獲抱怨與惱火。而求人幫助,并非易事。在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過程中也能體會到世態(tài)變遷,冷暖炎涼,一切尚屬正常。

有時候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有時候是風欲靜而樹不答應。可能樹在風中舞若天仙,也有魅力、有癮頭、有成就感。

個人被歷史所裹挾,個人的弱點惡性地發(fā)作起來,這是人類的悲劇呀。

罪惡止于陽光。

富貴榮華于一時,展覽嘆息于永遠,命運有時比古跡更動人。固一世之雄也,固不可一世也,而今安在哉?

世間諸事,有的是那樣痛切、緊迫、嚴重,而換一個視角,又似乎不是不可以寬松一下的。

世界并不完全在國門之外,我深刻體會的不過是,走出國門,有利于認識世界。而世界也正在向中國走來,好的與壞的,強權的與友善的,有益有用與有害的或一時無法用終于還是有用的。

對于先人、逝者,保持一點兒敬意,不是不必要的。

沒有什么人故意說假話,但是每個人說的都不同,讓你無法下結論,而被冤屈的人也完全無從為自己分辯。就是說世間沒有弄得清的是非吧。

人們習慣于先看結論,先看答數(shù),先看收尾。如果結論、答數(shù)、收尾與自己期待的不同,寧可放棄對于過程、對于數(shù)據、對于事實的考察與研討。我們習慣的是,我們有時的思維方式是,只要結論可心,過程錯了也不要緊。只要答數(shù)對,運算一塌糊涂也不在意。只要結尾光明,其他都好辦。

恰恰是在發(fā)現(xiàn)了周圍事物的陌生以后,我歡呼的是世界與人生的豐富與快樂;一切都有意義,一切都不會白白糟蹋。永遠要觀察與諦聽,品味與汲取,銘記與回味,編織與延伸,贊美并且嘆息。

敵視野蠻與愚昧本身,也可能成為一種更可惡尤其是更兇惡的野蠻和另一種類型的愚昧。對野蠻必須耐心,對愚昧必須有所同情至少是理解,必須抱幫助的態(tài)度。

有人關心大事,有人關心小事。有人關心路線、權、方向諸端,有人關心上戲、演角、排名、進京……有人關心大船是否迷航,會不會觸礁、沉沒、擱淺,而多數(shù)乘客更關心的是爭風吃醋、斗牌贏輸、早點價錢、寵物品級。

生活,你永遠那么具體,那么瑣屑,那么普通,又那么難以須臾離開。所有偉大的人,壯烈的人,藝術的詩一樣的人,領袖群倫的人,其實都離不開普通的生活。而人心又是那樣廣闊,那樣火熱,那樣動蕩,那樣騰云駕霧,天馬行空,風馳電掣,瞬息萬變,異彩紛呈。一輩子過去了,你安于這些瑣屑的與平常的生活細節(jié)了嗎?你的心窩,漸漸找到了安放之處、安寧之處了嗎?你不為安于平凡和現(xiàn)實而偷偷地流淚,而深悔蹉跎了嗎?你不會因為心中的種種不平而喟然長嘆或者也罵罵粗話,乃至于輕蔑直到敵視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了嗎?或者,你也化為一根羽毛,一簇泡沫,一撮塵土,豈有豪情似舊時,任憑隨波逐流,任憑隨風而去,任憑霉銹斑斑,任憑這唯一的一生毫無意義地度過嗎?

最難是人心。什么時候能夠過濾干凈?什么時候能夠古井無波?什么時候能夠脫胎換骨?什么時候能夠幡然悔悟?什么時候能夠一塵不染?什么時候能夠只剩下一個心眼,大公無私,毫不利己,毫無個人印跡?什么時候能夠成為水晶一樣的清潔透明的新人?這方面似應估計得實事求是一些。

生活是怎么樣就怎么樣,而不是“應該”怎么樣。人,生為萬物之靈,生活于天地之間,棲息于日月之下,固然免不了外部與內部的種種困擾,但是也必須有閑暇恬淡、自在逍遙的快樂。

如果一個人的心里沒有某種東西燃燒著,翻滾著,熬煎著,他能咬著牙不斷地前進嗎?

人是這樣眾多的命運萬千,生活是這樣紛繁和奔流不息。

天道無常,歷史無義,人心無恒,當回首往事的時候,誰能理解,誰能原諒?

許多記憶和郁悶是不能共享的,真正的記憶都是隱私,而共享就是殺戮和消滅。

反時尚,特立獨行,正是當今最大的時尚。

美觀是女人也是男人的第一需要,美觀是青春更是老人的權利,尤其是義務!

是有了名(或權、錢、背景……)才有了一切,還是有了一切必然會有名(權、錢)并自動成了自己與別人的背景呢?

如今的世界上也不見得事事都經過成本核算與利潤論證。

人算得了什么?人的快樂和痛苦算得了什么?人的因為愛,因為恨,因為悲,因為喜,因為卑劣和因為崇高而互相施加的碾軋,互相贈予的苦難算得了什么?想起來,記下來,寫出來的這些蒼白的文字和灰暗的紙張又算得了什么?真實的和做作的鬧嚷又算得了什么?

每一個錯誤,每一次失約,每一個打擊,每一個挫折,總之每一回災難,也有它的好處,也有它的必要性。這至少使他的心腸更冷、更硬,更不必去做出選擇,更不必考慮明天。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情,都為自己要做的事情忙碌奮斗一生。

一個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事可做的人是多么羞愧。

每個人可以說都是由三部分組成的。他的心靈,他的欲望和愿望,他的幻想、理想、追求、希望,這些是他的頭。他的知識,他的本領,他的資本,他的成就,他的行為、做人行事,這些是他的身。他的環(huán)境,他的地位,他站立在一塊什么樣的地面上,這些是他的腿。這三者能和諧,能大致調和,哪怕只是能彼此相容,你就能活,也許還能活得不錯。不然,就只有煩惱,只有痛苦。所以說欲望生愛戀,愛戀生煩惱、生痛苦。所以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如果有上帝,上帝就是一切事物中最殘酷無情的了。

前車的尾燈就是你的上帝,就是指路的北斗,就是唯一的不容懷疑的方向,就是除了你和你的車以外的世界的唯一的存在。前車的尾燈也就是你的界限,你的邊緣,你的威嚴的律條,你的結束。

生活里的一切,有表面也有內容,做到金玉其外,并不是難事。

人生本來就要做許多事,包括許多不那么必要也不那么有道理的事。

世事常有所變,故雖有可逆料者,更多意外的變動。

天真善良不需要多做論證和解釋。

嘲弄旁人是幽默的初級階段,而自嘲才是達到了幽默的高級境界……

不但要對別人說還要對自己說。不但要說一次而且要說一次一次又一次。

我的恨是有限的。不濫用恨,我認為這是保持和發(fā)展安定團結的一個精神條件。

人走到哪里事跟到哪里。

荒誕的笑正是對荒誕生活的一種抗議。

我真誠地認為我們哭得太多了,我們有笑的必要和笑的權利。我甚至覺得,有時笑可能是比哭更高級也更復雜的感情表示方法。

我們把人的生活分成社會生活和私生活。一般情況下我們關心的是他的社會生活,不是私生活,除非他是明星或是政要。

人生真正快樂的時光并不會很多。

那么揪心,那么甜蜜,那么健忘,那么心碎碎的,心痛痛的。人的一切,讓你愛得惜得怨得恨得好心疼噢。

庸俗常常顯得強大而且透徹,老到而且深入,自信而且從容。由于它更加接近真實,所以它最終使你折服,使你屈膝,使無數(shù)高尚敗在它的手下。不經過庸俗和粗鄙乃至于丑惡的洗禮,高尚和清潔就只能是乳臭未干的智能發(fā)育不全,是智力上的小兒麻痹后遺癥。

生活是一個多么偏頗的考官,他出題和判分的時候永遠偏向著庸俗而克扣著、剝奪著高尚。

丑惡自有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如果丑惡里包含了真實,你就不能永遠在丑惡面前背過臉去。

這年頭兒,一切好事兒都靠不住,一切壞事兒都說有就有,說來就來。

好人還沒有死絕,人話還有人在說,信任、真誠、實事求是和通情達理,這久違了的被埋葬了的一切,仍然在人們的心頭存留著、活動著,我怎么能夠不哭呢?

一個人需要的世界不止一個,你應該有自己的事業(yè),應該有自己的家庭,如果你選擇了獨身,就是說應該有自己的私生活。應該有自己的愛好—不論別人看得上或是看不上你的愛好。應該有不止一方面的專長,應該有自己的閱讀審美、收藏記載的習慣,應該有自己的夢、自己的遐想、自己的內心世界,至少還應該有自己的愛好、自己的娛樂、自己的癖好。在工作不太順心的時候,你至少可以在家里、在自己的住所里得到溫馨、得到慰藉、得到欣賞陶醉和補償。

既要集中精力又不可單打一,把自己緊綁在一條繩子上,個中相克相生相補充相違拗的關系只能在實際生活中摸索。多幾個世界并非彼此對立,專心致志也并非只認一根繩子。沒有活潑的思想,哪會有活潑的人生!

我們可以有許多嘲諷,我們可以汲取許多經驗,不輕言絕對的價值,更不能以一己的價值取向為天下法,并以之剪裁世界。我們也許更應該多重視一點兒日常生活中的和平、善良、健康、正直……我們也許可以使我們的價值觀念中多一點兒人間性、世俗性,而不是必須有一個絕對的理念壓倒一切的庸凡的東西。

正面的價值是不可回避的,嘲笑與否定一切是不可能的。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嘲笑否定得緊了,也就同時嘲笑和否定了嘲笑與否定本身。

正確的主張也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宣講的,在宣講沒有意義的時候,更正確的做法其實是保持沉默和靜觀,也就是保持無為。

對謬論唯唯諾諾隨聲附和,恰恰是—至少客觀上是—對謬論的最大懲罰!

固本自強,完全不必爭一日之短長—盡量避開自以為掌握了真理的人的排他性、狹隘性和破壞性。

畏懼是什么?畏懼就是心存制約,就是知道有些事自己是不能做的,就是知道世界上并非只你一個人存在,就是知道世界上除了你的愿望還有另一種或另幾種愿望,除了符合你的方向的行動以外還有逆向的及旁向的努力,事物發(fā)展的可能除了你希望的可能以外也還有另一種或另幾種可能,就是承認世界的狀況并不是決定于你的一廂情愿,于是你會遇事三思,你會兼聽四面八方,你會不為已甚,你會留有余地,你會克制自己。畏懼就是知道一己的渺小和時間與空間的無限。畏懼也是由于你知道的知識的不足恃,還有大片的黑洞擺在你的面前。

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也承認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世界存在于人的心靈之外,物質的世界具有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對這個規(guī)律你還是尊重和必須尊重與不可以不尊重的。反正你必須對主宰世界的規(guī)律或者人格的抽象的神祇或者某個理念心存敬畏。

當新鮮感逐漸淡漠下來以后,人們將必須面對現(xiàn)實,面對新事物也會褪色也會變舊的事實,面對求新逐變需要付出的種種代價。

如果讀書人離開了實際,一輩子從書本到書本,從名詞到名詞,從概念到概念,自我循環(huán),就會變成那種讀書而不明理的人,偏執(zhí)乖張,誤人誤己,昏天黑地又不可一世。

中國有一些人,不讀書但是鬼精鬼精,聰明,也很干練,也很狡猾,甚至很有能耐,甚至比讀書讀得多的人還能耐。為什么讀書讀太多反倒顯得傻呢?因為中國的現(xiàn)實不按書本辦,書本也不一定按現(xiàn)實寫。如果你讀得太多了絕對傻,但是不讀書,你的本事再大,再干練,卻實在是低水平。

有多少不一定比自己差的人卻沒有趕上好時候,有多少人未盡其才未盡其情。愛過了也恨過了,罵出來了也哭出來了,難道這不是幸福?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相當充分地直至夸張地喜怒哀樂的機遇。任何一個人的成就里都包含著眾人的關心與愛護,都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幫忙,所以還是心存感激之意為好。

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地利最后也都變成了人和。

丑小鴨變成白天鵝以后,回憶起過去是平靜地微笑好還是無限委屈地痛苦好?

即使愛情的烏托邦破滅了,記憶的詩篇會存留下來。生命、人類、地球和宇宙里,總有一點點東西值得眷戀、值得愛惜,如夢如煙,仍然牽心掛肚,先期凋謝,仍然溫暖心頭。在我們撕碎一個偶像的時候,其實也撕碎了自己,但總不要把對生命和世界的珍重也撕碎了啊。

世界上一切的東西都是變動不息的。

仁者愛人,仁者也應該也能夠愛一切生靈,愛宇宙萬物。

仁心能夠普照萬物。芝蘭君子性,松柏古人心,羊馬比君子,中國人早就有這樣普泛的仁愛觀,物我相通觀,物我相能觀,天人合一觀。

人類的生活中始終存在這個問題,你是聽從你的心靈、你的感情、你的性格,還是你要考慮人生的各個方面,而且要考慮到他人的反應,要考慮到社會,這是事物的兩個方面。

到了明天,烏云就會散去了,一切就都會好了;到了明天,所有的冤屈,所有的愁苦,將會變成一個寬厚而又欣慰的微笑了。

選擇了投入的人不應該拒絕為了投入而付出代價,不必鳴冤叫屈;選擇了疏離的人也不必為了疏離的后來日益行時而撒嬌于公眾。人無完人,事無萬全。而成果,不相信眼淚也不相信流言,不相信潮流也不相信掌聲,更不在乎同行相輕。

多數(shù)普通人找到共同語言,你就不會輕率地否定旁人、抹殺旁人,你就不會動輒暴露自己的虛妄狂躁、兇惡愚蠢的人性惡,你就會調準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你就會踏踏實實地生活在地面上。

我們應該積極參加一切以追求真理為目的的思考、表述、討論以至爭論,同時百倍警惕,避免、擺脫變了味道的狗屎弄臟自己的鞋襪。清醒地評價一切主張與反主張,要切磋不要咋呼,要研討不要威懾,要生機不要死板,要融會貫通不要窮纏硬攪,要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發(fā)揮不要越讀越呆越蠢。

我常想,有所不為,這是古之君子與今之高士的一個重要特點。我還可以更簡單地給以表述:什么叫好人?有所不為的人,不搞不正當競爭,不造謠生事,哪怕對手很不像樣子,也不能出賣自己的人格和靈魂。而什么叫壞人呢?壞人的特點是無所不為,不是不擇手段,就是無惡不作了。

沒有人比中國人更靈活,更能出其不意地改變自己。

活著是件麻煩的事情,焦灼、急躁、憤憤不平的時候多,而安寧、平靜、沉著有定的時候少。

人人都渴望理解,這正說明理解并不容易,被理解就更難。用無止無休的抱怨、辯論、大喊大叫去求得理解,更是只會把人嚇跑。

所謂理解也就是弄清真相的意思,先弄清真相再做出價值判斷,這是最根本的原則。先做出價值判斷再去過問真相,乃至永不去過問真相,這是聰明的白癡的突出標志。

有人承認成就,更有人因為旁人的成就而虎視眈眈。有人渴望權力,也有無數(shù)只眼睛盯著你對權力的運用。一個成功可以帶來一連串成功,也可以因為你的狂妄恣肆而大敗特敗。

沒有互相幫助,沒有互相支援,沒有理解,沒有同情,沒有階級友愛同志溫暖革命大家庭的情誼,只有自私自利、冷酷無情、摳門兒吝嗇……這樣的人那么愛讀書做什么呢?讀完了書成為這樣冷酷自私的人,還不如不讀書呢。

人應該生活得文明,無私,磊落,高尚,深情……

以為自己有一種什么力量什么本錢,從而以為自己可以勉強別人做他本來不喜歡做的事,并以此為驕傲為莫大的樂趣—真討厭,真可怕呀。

大德無名,是因為大德與一切票房價值、嘩眾取寵、大吹大擂或自吹自擂無關。大德在于并不自以為是在樹典立德,而只是自自然然地做應該做的恰恰也是最愿意做的事。大勇無功也是一樣,不露痕跡,不為人知,不是“花架子”。

大勇之功無處不在,無法突出自己,無可炫耀,不可張揚,無功可表可吹。

大德無名,大勇無功,大德大勇的人是不會為自己吹吹打打的。

世界上的事都是有來有往的。

通也得通,不通也得通,與其晚通不如早通,左右也是通,橫豎也是通,不通即是通,通了就更通,一通百通,你通我通,無人不通。

一個人要老為個人,他就一定到處碰釘子。

決不能只關心分數(shù),不關心靈魂;只關心自己,不關心大家。這樣的人必然會碰釘子,而且他經不起釘子的一碰。單純的個人要強心是沒有多少力量的。

強勢的存在是必要的,有勢才有序,國家才不會陷于無政府狀態(tài)。強勢之所以是強勢,不僅在于他掌握了各種資源和手段,還在于他能夠左右非強勢者、弱勢者的走向,能將沉默的多數(shù)變成趨奉的多數(shù)、不實事求是的多數(shù)、迫害少數(shù)說真話者的多數(shù)。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當然不對,專管他人瓦上霜,不問自己門前雪也很矯情可疑。應該是先掃必掃自己門前雪,然后盡量關心他人的瓦上霜—這樣似乎比較合乎邏輯。在一個連起碼的敬業(yè)精神都有待于進一步培養(yǎng)的國家里,離開了做好自己的事,離開了實干興邦的提倡,只談救國救民以天下為己任、以世界革命為目標、以專門利人為榜樣等,總是讓人覺得未免替自己也替人家難為情。

不要陷于標簽與旗號之爭,不要認為一劃類一戴帽子就可以做出價值判斷。不要以為一劃類一判決世界就井井有條了—多半是相反,更加歪曲了。

我尊重每一位領導,但是不投靠;我善待每一個朋友,但是不拉幫結派。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