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節(jié) 第二章
-
【回響】
一個女人提前完成預(yù)定的工作,忽然之間,線性的時間在此斷裂,露出一個“四小時黑洞”。她空虛乏味的生活底色,由此顯露。故事女主角將自我情緒投射到灰暗的天氣中,隨之產(chǎn)生某種壓抑情緒。她要用瘋狂的購物行為,去填充時間裸露的空洞。“只要超過三個小時,我就會去購物!彼f。在這里,都市女性對于人生普遍的無意義感,被她轉(zhuǎn)換成對物質(zhì)的崇拜,和對時尚的心理依賴。
衣飾之于女性,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使最具智慧的女性,也無法抗拒時尚的誘惑。
在我們的文化中,媒體宣傳、雜志封面上成功的女性,基本上兼具時尚代言人的作用。女性通過漂亮服飾令自己美妙舒適,獲得生活樂趣和社會尊重,本身無可厚非。然而,如果購物使她喪失了對自己行為的自由支配,由“淡淡地瀏覽”,“冷靜地揀選”,到“我還要買”的徹底放縱,那么,購買衣服這件普通又普遍的事情,就失去了分寸,發(fā)展成她的強迫購物行為,和消費上癮癥狀。她從一種行為模式跳轉(zhuǎn)到另外一種模式,構(gòu)建出女人與服裝之間貪婪的關(guān)系。
這種強迫特征在女主角身上,體現(xiàn)為“一套自己熟知的購物程序”。她按照程序,逐層尋找各類衣飾。購物似乎成了她的一種儀式。她通過這個儀式,釋放自己潛意識的渴望與需要。盡管意識層面的目標(biāo)是衣飾,而在潛意識層面,她尋找著自己不切實際的幻想與滿足。
幻想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核心。時尚尤其可以創(chuàng)造出女性的幻想。每個女人都幻想自己是美麗公主、影視明星,年輕、美貌、高貴、優(yōu)雅,擁有某種稀世特質(zhì)。無論是白雪公主,還是瑪麗蓮•夢露,都在現(xiàn)實世界不可能實現(xiàn)。于是,她按照幻想的模板,購買衣飾,讓自己與幻想角色有了幾分相似。以此獲取心理滿足,同時塑造自我形象。
可以說,女主角購買任何商品,腕表、鞋子、帽子、發(fā)夾、衣褲……都是在購買她的幻想,是讓她的幻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具體道具。她購買少女發(fā)夾,所謂“四兩撥千斤的俏皮效果”,說穿了就是讓她看起來更加年輕稚嫩,仿佛時光倒流了一般。滿足女性永葆青春,始終不老的“逆齡幻想”。
幻想的來源,在于對現(xiàn)實的不滿,以及試圖超越現(xiàn)實的渴望。而一個女人最直接的現(xiàn)實,就是她的身體。女主角對待服裝的態(tài)度,實際上反映了她對待自我身體的態(tài)度。潛意識里,她對自己的身體不滿,甚至不屑。在“收羅了兩條修身長褲,一身職業(yè)套裝后”,她開始不滿,因為,修身長褲和職業(yè)套裝勾勒出身體的輪廓。
表面上,它們起到修身的效果。而修身的同時,則意味著她需要依靠服裝,來修飾體型。認(rèn)為服裝不夠出色,源自于她感覺自己的身體不夠完美。服裝成為替代品,替代她被貶低的身體本身。與其說對服裝不滿,不如說對穿上服裝的身體不滿。所以,她要購買“更加時尚,更加女性,更加讓我看起來年輕美貌的時裝”,來緩解潛意識里將自身貶低的自卑感受。在此,時裝不僅為女主角提供了改變身體的希望,更加保護(hù)了她脆弱的自尊。
人類的幻想是把雙刃劍。沒有它,生活枯燥乏味;而沉迷于它,則可能喪失理性。在這個故事中,女主角持續(xù)而耗竭地消費服裝,以至于脫離現(xiàn)實的需求。她買的衣服幾年“掛在衣櫥不摘吊牌,最后打包送人”,完全脫離實用功效,而轉(zhuǎn)變成一種欲望的載體。服裝承載了她對于控制和權(quán)力的幻想。她說自己“享受售貨小姐殷勤的姿態(tài)。她們服侍我,圍繞我,贊美我……讓我看到一種力量,我的力量”,售貨小姐的逢迎,為她帶來虛假的力量感。仿佛掌控了對方的喜怒哀樂,就操縱了對方的命運,于是,自己也成為命運的贏家。她快樂的來源,已經(jīng)超過穿著服裝本身,而在于購買服裝的過程。在購物的過程中,售貨小姐出自商業(yè)目的的殷勤姿態(tài),很好地煽動起了女主角關(guān)于權(quán)力的幻想。
這個獨白的尾聲,一個男人欣賞戀人的目光,激起女主角瘋狂購物的激情。男人的出現(xiàn),揭示出她深藏的渴望——成為一個被愛的女人。服裝再次營造出幻想的空間,編造一個甜蜜的可能——讓那女孩被愛的魔力傳遞到“我”,讓“我”成為男人愛慕的對象。
這個關(guān)于愛的強烈自我暗示,令她買下與女孩同樣款式的兩件外套。此時時刻,她喪失了冷靜,要瘋狂購物。什么都顧不上了,“我還要買!”沖動的魔鬼占領(lǐng)神智,上衣、褲子、打底衫、外套,她都要。情緒亢奮的女人,臉頰緋紅,唇干舌燥,進(jìn)入狂歡的高潮。欲望如同電熨斗噴發(fā)的蒸汽,在高溫里熾熱喘息。
我們的女主角沒有意識到,她的欲望被轉(zhuǎn)移到透支消費的行為中去。用瘋狂購物來釋放被愛的幻想,那么,她永遠(yuǎn)都買不夠。因為,她真正想要的東西——愛與被愛,是金錢買不到的。如果她不愿或者不能與另一個人在現(xiàn)實世界中發(fā)展出真正親密的關(guān)系,而用購物來宣泄、替代愛情的歡樂,那么,等待她的,最終是失落。因為,就本質(zhì)而言,購物是一種哄騙。似乎讓幻想得到了滿足,但卻沒有真實滿足的能力。也許購物部分地滿足了購物者的幻想,然而人們期待的美貌、權(quán)力、愛與被愛,一切幻想,都不可能真正地通過購物行動來獲得實現(xiàn)。
一旦購買服裝的行為,而不是服裝本身,滿足了人們的幻想。那么,即便已經(jīng)積累無數(shù)的服裝,購物者還是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到購物行為中去。女主角為了追尋被滿足的片刻快樂,將依然永不停歇地強迫購物。就算賬單一付,把卡刷爆,同時體會到“極度的疲倦”,她也無力自拔。
我們聽到了高跟鞋空洞的聲響。走在水泥地面上,真正心滿意足的,是手捧新衣,面露微笑的售貨小姐。一場購物行為,刺激了商業(yè)的活躍,支持了GDP的增長。現(xiàn)實與幻想在此交錯。而那個消費的主體,服裝的主人,在她的身上,到底穿了什么?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