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不義之財不許帶回家
-
兒女長大成人以后,父母還能不能管教?還管得了管不了?許多做父母的,往往對此做出否定的回答:
“兒女大了不由娘,管不了了!
事實上,并非都如此。
戰(zhàn)國時期,齊國國君齊宣王在位期間,曾任命田稷子(又名田子)為宰相。田稷子任職滿三年,退休回家,隨身帶回黃金兩千多兩,奉獻給他的老母,以示盡孝。
母親見兒子回家,自然是喜出望外。但是,當她看到兒子帶回那么多的黃金時,并沒有感到高興,而是很驚訝。她連忙問道:
“兒子,你這是從哪里得來這么多的黃金呀?”
田稷子支支吾吾地回答說:
“這是,這是我做官所得的俸祿啊!
做官只三年,就得到了這么多的俸祿,母親將信將疑。母親對兒子一向十分嚴格。于是,便進一步追問道:
“兒子,你做宰相三年了,過去每次回家來都帶回俸祿,可從來沒有這么多啊。難道你為官期間,就不吃飯,不穿衣,沒有什么別的花費嗎?你是不是在外邊做了有愧于一個正人君子德行的事?你給我如實說來,這筆錢財究竟是從哪里來的?”
看到母親那樣窮追不舍,田稷子覺得實在是不能隱瞞事實的真相了,他只好如實承認道:
“母親,這是我做官時,下級官吏送給我的!
田家雖為國君的宗室,可歷來不依仗權勢巧取豪奪不義之財,他們家的清明名聲是遠近風聞,盡人皆知的。田稷子做官,收取賄賂,敗壞田家門風,田母非常氣憤。她當即令兒子跪在祖宗牌位前,厲聲厲色地訓斥道:
“我聽說,讀書之人應當有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思想要純潔,行為要端正,不能隨便拿不應得的錢財;做事情要盡心竭力,不能投機取巧,不能欺騙別人。不義之事,不要去想,不義之財,不能帶回自己的家。要言行一致,表里相符,不能有半點兒虛假。
“現(xiàn)在,齊王封你做那么大的官,做那么大的事,給你的俸祿也很優(yōu)厚,可以說你是高官厚祿,你理應竭盡全力把國家的事辦好,做到忠于職守,盡職盡責。你身為大臣,輔佐齊王治理國家大事,本應把所有的才能和智慧都施展出來,秉公處事,廉潔奉公,至死不變。只有這樣,辦事才會順利,自己也免于災禍。而今,你的所作所為,卻與此恰好相反悖,你離一個忠臣的標準,差得太遠太遠了!
“你作為大臣而不忠,這和做兒子的不孝是一樣的。你帶回來的這些不義之財,我絕不能收;你這不孝的兒子,我也不要了!”
田母被兒子的行為,氣得渾身發(fā)抖。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