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當(dāng)前位置:圖書頻道 > 綜合其他 > 幽微靈秀地:試評紅樓 > 第 4 章 世外仙姝寂寞林-試論林黛玉的詩情人生
第2節(jié) 第二章

  二

  

  黛玉的整個生命都是富有詩意的,她將自己的情感人格以及對生活的感悟,沉淀成一首情味深長的詩,這詩情散落在她生命和生活的每個角落里。在黛玉生的意趣里充滿了無處不在的詩歌之美,黛玉的生命、生活、愛情、詩歌在一起共同呼吸,難分彼此,無法分割。詩歌是黛玉的生命,黛玉的生命就是一首詩歌,她將自己的生命和詩歌融為一體。我們在黛玉的舉手投足之間,都能感到那濃濃的詩意,她的生命中充滿了詩意的寂寥和純情的光輝,生活對于她是一首哀怨凄美、纏綿超逸的詩,她用自己的生命來譜寫,她用自己的生命去沉醉!黛玉的詩,是她生命品格的煥發(fā)與濃縮,是她滿腔癡情的舒展與惆悵,是她對生命的無限感傷與眷戀。讓我們從她的詩歌進(jìn)入她的生命,用這樣一把憂愁的純美的鑰匙,打開她豐富情感和孤寂靈魂里的奧秘。

  

  我們且先從諸美偶結(jié)海棠社看起吧。此詠白海棠之詩限作七言律,又限“門盆魂痕昏”的韻。讓我們通過黛玉在《詠白海棠》里的寄興寫情,來看她品性里的風(fēng)流別致和仙逸高潔:

  

  ……黛玉道:“你們都有了。”說著提筆一揮而就,擲與眾人。李紈等看他寫道是: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看了這句,寶玉先喝起彩來,只說“從何處想來!”又看下面道: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眾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說“果然比別人又是一樣心腸。”又看下面道是: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fēng)夜已昏。[[9]《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第506頁。][9]

  

  當(dāng)眾人拿到了詩題“都悄然各自思索起來”[[10]《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第504頁。][10]時,獨(dú)有黛玉卻“或撫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們嘲笑”[[11]《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第504頁。][11]。待那三寸來長的一支“夢香甜”燃的只剩一寸的時候,我們看到寶玉催黛玉道:“香就完了,只管蹲在那潮地下作什么?”[[12]《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第504頁。][12],到此時我們才看到黛玉或許是在構(gòu)思。待眾人的詩都有了,她卻一揮而就,擲與眾人!其才思之敏捷、高傲與灑脫自不必說,其沉靜高標(biāo),又自與別個不同,她獨(dú)特鮮明的才情與個性先于她的詩已獨(dú)立于眾人。

  

  我們再看她的詩,“半卷湘簾半掩門”,起首別致精巧,兩個“半”字勾勒出在有意和無意之間,花欲窺人、人還看花的妙境,這妙境在人與花的門里門外,花與人的情意相通,是物我合一,但又是各自獨(dú)立。我們再看下一句“碾冰為土玉為盆”,詠花卻偏不從花說起,卻從這土和盆說起,土和盆已經(jīng)有了為冰為玉的高潔,那么這花又是何樣的精神呢?“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這一偷一借,來得是何等精巧風(fēng)流!得來的是高潔的風(fēng)貌和絕塵的魂魄,白海棠在詩人的吟詠中風(fēng)神已出。白海棠這樣的風(fēng)神,與詩人的所思所感又是怎樣的相通呢?“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她是下凡的仙子,她是秋閨的怨女,是花還是人,我們此時已無法分辨,只是在那清幽的啼痕里融成一片。是海棠花的點(diǎn)點(diǎn)露水,還是詩人的點(diǎn)點(diǎn)啼痕,糾扯在一起讓誰也難分難辨。只是我們或許要問,這露水這啼痕都是因了怎樣的心思而憂愁搖曳呢?“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fēng)夜已昏”,原來是因?yàn)闈M腹的濃情無從化解,原來是因?yàn)樯倥膵尚邿o從訴說,這樣癡與怨的寂寥,讓花與人在夜里獨(dú)立難眠。詩言雖盡,余味無窮,她將我們帶進(jìn)了一個更加幽隱纏綿的境界,那境界混沌一片,深廣得無法測度,但在這混沌里卻有點(diǎn)點(diǎn)的感傷揮之不去!

  

  一首吟詠白海棠的詩,讓這憂郁寂寥、風(fēng)流超逸、纏綿多情的黛玉站在了我們的面前。在她才情的背后是一個無限廣博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空間,在她的吟詠與歌嘆里,讓我們觸摸到的更是那言語之后的無限富饒,那富饒里有生命的優(yōu)美和靈魂的悲嘆!

  

  我們再看李紈對這首詩的評判:

  

  李紈道:“若論風(fēng)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13]《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第506頁。][13]

  

  如果說黛玉和寶釵的《詠白海棠》詩,因風(fēng)格不同而難分高下,那么在詠菊花的詩中,黛玉便毫無異議地奪冠了。

  

  菊花因其不流俗媚世,不畏懼嚴(yán)寒,孤標(biāo)絕塵,含霜而綻的風(fēng)骨被歷代文人雅士歌詠贊嘆,其高潔的品性和文人對生命純真和自由的追求息息相通。菊花那天性的高標(biāo)和至真的清雅,總能喚起文人們與菊花在品格里的深刻認(rèn)同,這樣的情結(jié)千百年來都揮之不去。文人是人類精神的傳承者,是獨(dú)立人格的張揚(yáng)者,是民族的靈魂和不滅的風(fēng)骨。文人并不是因?yàn)橛辛酥R而為文人,文人是因?yàn)橛辛诉@樣的風(fēng)骨而為文人。文人不分東西南北,也不分貧窮富貴,不分健壯或羸弱,也不分須眉和閨秀,他只是要擁有這樣風(fēng)骨的靈魂!黛玉的詩在菊花詩里奪冠,正是因?yàn)樗羞@樣高標(biāo)絕塵的風(fēng)骨,正是因?yàn)樗撵`魂里浸潤了文人的傳承,這樣不滅的精神在這個弱女子身上張揚(yáng),并且強(qiáng)悍地進(jìn)入了不朽!

  

  我們且來看黛玉詠菊花的這三首詩,就讓我們先從《詠菊》看起吧:

  

  詠菊瀟湘妃子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毫端蘊(yùn)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fēng)說到今。[[14]《紅樓夢》第三十八回,第525頁。][14]

  

  人之所以能完成為人的高貴,是因?yàn)樗掠谥泵嫔膯为?dú),靈魂在孤寂中行走,在孤寂中達(dá)到完滿。沉靜的靈魂是孤寂的,沉靜的靈魂是豐富的,豐富的靈魂異常敏銳,一花一草都能打開她生命的至真。這生命的至真一旦被打開,那至善至美的靈感便會到來,癲狂的詩神便會激動起她的生命。“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這是詩神的到來,這是難以遏止的感動,這樣的感動須得要表達(dá),因?yàn)樗驯患m葛的不得平靜。“毫端蘊(yùn)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或許這是詩人的沉思,或許這只是一朵在秋霜中綻放的寒菊!也許是詩人要臨霜寫下佳句,對月吟出妙語;也許是含霜的菊花要在秋月下無言的贊嘆浩淼的蒼穹!“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詩人寫下了自憐的素愿,滿紙都是寂寞與曠然,而在“片言”里所訴秋心的蒼茫誰又能來解讀?這蒼茫的秋情不禁讓詩人孤獨(dú)地感嘆,“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fēng)說到今”,雖從平淡高妙的陶淵明對菊花鐘愛之后,菊花的高潔和清雅就被說到現(xiàn)今,但即使有再多的人吟詠,靈魂的知音仍是難覓,菊花仍舊是寂寞的!

  

  真是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這《詠菊》之作筆筆不從菊說起,筆筆皆從人談起,被吟詠了千百年的菊花誰又能直取它的魂魄?只有與它息息相通的知音才能直去這高妙的幽奧之處。今日這詠花之人太是非凡,她的清雅與多情更為獨(dú)特,這一人一花竟成默契的知音!是詠菊,但更是一幅自畫的肖像,淡雅與脫俗,才情與寂寞都躍然紙上,在黛玉的魂魄里跳動的是千年不滅的文人精神,是高妙孤潔的人生意趣!這樣的精神,這樣的意趣與花交相呼應(yīng),難分彼此。不與百花爭艷,獨(dú)自盛開在寒霜秋月,幽幽地散發(fā)著冷香,這樣孤傲與寂寞的是菊,但更是這詠菊之人!靈魂的寂寥無人可觸,只可與這清淡的菊花情誼相契!

  

  菊花的品性與詩人的精神是這樣的息息相通,再讓我們往下看《問菊》一首,去看這相通的人和花更深的心思:

  

  問菊瀟湘妃子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fù)手叩東籬。孤標(biāo)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圃露庭霜何寂寞,雁歸蛩病可相思?休言舉世無談?wù),解語何妨片語時。[[15]《紅樓夢》第三十八回,第526頁。][15]

  

  秋苦霜寒,百花早謝,碧葉飄黃,詩人想要去訊問秋情,它們卻都被無情的秋風(fēng)吹殘,無力作答,詩人只好喃喃的走向了陶淵明曾種菊的東籬。菊花正含霜搖曳,一叢淺淡一叢深的綻放的自在,冷香孤傲沁人肺腑。詩人不禁向這菊花問道:“孤標(biāo)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你如此孤標(biāo)傲世,又能偕誰與你同歸同隱?你與眾花都是同樣的開放,為何你偏要選擇這樣遲遲的清冷?“圃露庭霜何寂寞,雁歸蛩病可相思?”花圃里已是一片輕露冷霜的寂寥,你獨(dú)綻獨(dú)艷難道不寂寞嗎?秋雁已經(jīng)南歸,蟋蟀在切切悲鳴,這樣深切的相思難道你竟獨(dú)無?也許是問得菊花無言以對,也許是問得孤潔的靈魂無語以答,高潔生命深處的深深寂寞只能沉默!“休言舉世無談?wù),解語何妨片語時”,菊與人這一對高標(biāo)傲世的生命成為知音,即使舉世都無一人可談,但此時人與菊的相對,卻已在無言中神通!

  

  是神通的快慰,還是孤標(biāo)的寂寥,在人、菊解語之時,她讓我們慨嘆高潔的不易,靈魂的孤獨(dú)!她因?yàn)檫x擇了生命的高潔,她便無可避免地要進(jìn)入寂寞,而這樣的寂寞里卻有著不朽的精神與潔凈!這樣的寂寞無人能懂,這樣的精神只可在清雅的夢境里再會!

  

  我們再來讀黛玉的第三首《菊夢》:

  

  菊夢瀟湘妃子籬畔秋酣一覺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16]《紅樓夢》第三十八回,第528頁。][16]

  

  在凋零的秋色之中,菊花沒有談?wù),在這寂寥里她在籬畔酣然一夢,超逸的魂魄在夢境里也一樣清雅不俗。在夢境中菊花翩翩的立于云端與仙月為伴,這仙境不禁令人忘我,此時已分不清是云是月還是菊,只是渾然的一片,菊花在這迷離與恍惚中進(jìn)入了一種美妙的禪悅!無論是莊子當(dāng)日化蝶的自由,還是陶令淡雅的高超,此時卻都已翩然而至。沉酣的禪悅卻最為警醒,南去的鴻雁聲聲入夢,喚醒著依戀難舍的思念;秋日蟋蟀的悲鳴陣陣,令人傷感,屢屢驚破好夢。在夢醒之時滿腔的纏綿幽怨又能向誰傾訴?真是醒也寂寞睡也寂寞!在此處我們再也分不出是菊是人,人與菊已合二為一,人就是這菊,而這寒菊就是孤傲的詩人!是靈魂的高潔,是性情的孤標(biāo),是含霜的多情,是難訴的寂寞,是不舍的相思還是感傷,此時都在這“衰草寒煙無限情”的禪意中歸結(jié),情味不盡,余韻無窮!

  

  黛玉的三首菊花詩,一步步走進(jìn)了靈魂深處的孤標(biāo)絕塵,一步步走進(jìn)了生命深處的寂寞惆悵,一字一句都敲擊著我們的魂魄。這是一個高貴生命的獨(dú)自沉吟與自賞,這是一個潔凈靈魂難遏的熱忱與悲歌,這是追求自我獨(dú)立與生命自由的才情與精神。它從一個柔弱女子的口中吟出,響徹云霄,成為不朽!與其說是黛玉的菊花詩奪魁,不如說是黛玉超逸高標(biāo)的精神獨(dú)領(lǐng)了風(fēng)騷!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guān)的政策法規(guī),嚴(yán)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yàn)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