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節(jié) 得饒人處且饒人——除惡就是揚善
-
常言道: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惡人一旦得志將會禍患無窮。為了根除后患,最好在他尚未得勢時便討之誅之,絕不手軟。一位偉人曾經(jīng)這樣說過:對敵人心慈手軟就等于對人民犯罪。
世上之人,形形色色,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你的周圍,有好人也有壞人,有君子也有小人。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痹谌穗H交往中,多長幾個心眼沒壞處。
惡人和小人如果沒有過人的才干,就不足以危害國家。關(guān)鍵在于這些人心術(shù)不正,不愿意接受君子的駕馭,而且往往巧言善辯蠱惑人心。正人君子與之共事遲早會受其害。
少正卯和孔子是同時代人,都在辦學(xué)校。少正卯的學(xué)校人丁興旺,而孔子的學(xué)校卻三盈三虛。后來孔子當(dāng)了魯國的大司寇,就將少正卯殺在宮門外華表臺下。
事情的經(jīng)過是這樣的:自從孔子做了魯國的大司寇以后,就同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家大夫商議鏟除家臣的勢力?鬃诱f:“家臣的勢力一大,大夫反倒受他們的壓制。必須把他們的城墻改矮,家臣才不敢隨便背叛大夫!
三家大夫都表示贊成,于是便通知三位家臣,讓他們將城墻矮下三尺。三位家臣悶悶不樂。正在這時,他們想起了魯國名人少正卯,請他出出主意。
少正卯極力反對孔子的主張,說道:“為了保衛(wèi)國家才把城墻砌得又高又結(jié)實,不應(yīng)當(dāng)改矮?紫壬倪@種辦法不太合適吧!
由于少正卯在背后教唆,三個家臣就壯大了膽子,對主人的命令不再理會。
三家大夫見狀,便發(fā)兵圍城迫使家臣就范。由于三家大夫聯(lián)合行動,討伐叛臣,季孫氏和叔孫氏的家臣被打敗,狼狽逃走。
孟孫氏的家臣公斂陽見勢不妙,急忙找少正卯出主意。少正卯趁機煽風(fēng)點火,說道:“你把守的城墻是魯國北面的要塞,千萬不要把城墻改矮,要是城墻不結(jié)實,萬一齊國打過來那就守不住了!
公斂陽受了少正卯指使,態(tài)度立刻強硬起來,揚言:“為魯國的安全我寧可丟掉自己的性命,也不會聽別人的話拆去城墻一塊磚!
孔子聽了這話,便讓孟孫氏將這件事告訴魯定公,魯定公召集群臣商量此事。
會上,意見不一。有的主張拆,有的反對拆,各有各的理由。
一向反對孔子的少正卯這時不僅故意順著孔子的心意,聲言贊成孔司寇的主張,應(yīng)該把城墻矮下三尺去,還乘機挑撥說三家大夫是培植私人勢力。
孔子及時識破了少正卯的奸計,立即反駁說:“這太不像話了,三家大夫都是魯國的左右手,難道他們是培養(yǎng)私人勢力的嗎?少正卯明明是在挑撥是非,讓君臣上下互相猜疑怨恨。這種挑撥是非,擾亂國家大事的人應(yīng)判死罪。”
大臣們覺得孔子的話有些偏激,都紛紛為少正卯說情。
孔子說:“你們怎么知道少正卯的奸詐?他的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其實都是些壞主意。他的一舉一動,看著令人佩服,其實都是假裝的。像他這種心術(shù)不正的虛偽小人,最能夠顛倒是非蠱惑人,非把他殺了不可!
孔子最終殺了少正卯。
孔子的弟子子貢事后曾問孔子:“少正卯是魯國的知名人士,先生誅殺了他,恐怕得不償失吧?”孔子說:“人有五種惡行,而盜竊還不包括在內(nèi):一是通達古今之變卻鋌而走險;二是不走正道而堅持走邪路;三是把荒謬的道理說得頭頭是道;四是知道很多丑惡的事情不揭露;五是依附邪惡并得到恩澤。這五種惡行沾染了一種,就不能避免被君子所誅殺,而少正卯是五種惡行都兼而有之,他是小人中的雄杰,豈有不殺之理!”
其實“小人”是沒有明顯標(biāo)志的,少正卯在魯定公面前還說孔子的好話,贊同他的主張。所以,如果僅想短時間內(nèi)辨別“小人”是不容易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小人”終究會露出蛛絲馬跡的。從孔子講的五惡與少正卯的所作所為看,“惡人”和“小人”的表現(xiàn)大多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喜歡造謠生事。
他們把造謠生事當(dāng)成家常便飯一樣,樂此不疲。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誹謗別人,詆毀別人的名譽。
第二,喜歡挑撥離間。
他們?yōu)榱诉_到謀取個人利益的目的,通常會使用離間法挑撥同事之間的感情,好從中坐收漁利。
第三,擅長拍馬奉承。
這種人嘴甜如蜜,善于恭維別人,拍馬屁,巴結(jié)上司,打小報告,無中生有說別人的壞話,容易得到上司的寵愛。
第四,喜找替罪羊。
一旦工作中發(fā)生差錯,不是從自身找原因,而是把責(zé)任推到別人身上,讓別人背黑鍋,自己脫離干系。
第五,具有勢利眼。
他們對有權(quán)有勢的上司關(guān)懷備至,善于見風(fēng)使舵,一旦有一天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所依附的靠山失去勢力陷入困境,他們就會落井下石,迅速拋棄對方,另尋高枝。
古今中外都是小人最難防。這并不是說小人在實力上有什么超過正人君子的地方,而是小人多是在陰暗角落里干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小人表面上做得比“君子”還“君子”,道貌岸然,風(fēng)度翩翩,暗地里卻做著傷害別人的勾當(dāng)。
面對小人和惡人,我們絕對不能手下留情,一定要用“狠”力,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給對方一點顏色看看。千萬不能以為得饒人處且饒人,養(yǎng)虎為患,因為除惡就是揚善。倘若孔子姑息遷就,讓少正卯等奸詐小人得勢,恐怕他自己也難保不為其所害。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