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節(jié) “翹辮子”也是指死亡
-
人們對于“死”這個詞比較忌諱。“死”是一般的說法,稍稍尊敬些便不會直接說“死”,人們常說逝世、去世、與世長辭、作古、永別等,在一些方言里還有說“老”“翹辮子”!袄稀焙美斫,在魯迅的小說中我們也見到過,但為什么還有“翹辮子”一說呢?
清朝留辮子時代,人活著的時候辮子是下垂的,而人死后在入殮時則要把辮子辮結(jié)起來,置于頭部上方,末端豎起。所以“翹辮子”就成了死亡的代稱。
“翹辮子”這個詞的來歷,還有一種說法是跟舊上海的電車有關(guān)。當(dāng)時,上海有一種交通工具叫有軌電車,當(dāng)它行駛時,下面有鐵軌,上面有電線,行車的動力全靠電車頭上的接著電纜的導(dǎo)電桿,這個導(dǎo)電桿被人形象地稱為“辮子”。這種電車在新上海很長一個時期里還保留著。電車出軌的事不常見,但是電車頭上的小辮子脫落卻是常見之事。車行途中,小辮子突然脫落,電車戛然而止,電車因為失去動力而癱瘓在馬路中央,不能運行了。于是,上海人就用“翹辮子”來比喻人的死亡。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