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要增強自控力,首先要放棄控制
-
每當我問學員,他們最想消除的壞習慣是什么的時候,我聽到的答案最多的就是拖延。他們常說:“明明知道該去做,但就是遲遲拖著不去做,總是要等到最后關頭才去做,這時往往會出錯。然后告訴自己下次絕不能再拖延了,可下次卻依然照舊。于是,就常常自責,責怪自己的自控力太差了!睆乃麄冋f這段話時的表情能看出他們的無奈、困惑、對自己的不滿意。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類似的問題存在,有些事情明明知道應該做,卻遲遲不去做;有些事情明明知道不該做,但還是做了。例如,曾多次告訴自己,晚上回去要少看會兒電視,要留出點時間來看書,可是,當電視開了后,雖然沒有什么好看的電視,但拿著遙控器來回的換臺就花掉了幾個小時,然后不知不覺就到了睡覺的時間,于是就帶著內(nèi)疚和明天一定不能看電視的決心睡去。但第二天依然照舊。久而久之,你已經(jīng)沒有信心再去制定這樣看似根本無法實現(xiàn)的目標了。很多人都為“自控力”差而苦惱,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自控力差之所以能成為很多人的一塊“心病”而難以得到解決,其原因恰好出在了“自控力”這個詞上。讓我們來分析一下,“自控力”這個詞代表什么意思,它的意思是“自己控制自己”,具體說就是:“自己的一部分要控制自己的另一部分”再具體地說就是:“想做一件事的部分要控制著不想做的那個部分”。當我們說“控制”時,更多的是針對我們的對立面或者說是敵人來說的。我們想改變卻總不能成功,是因為我們常將需要改變的地方看成是一個缺點,把它當成一個敵人,請想一下,當你面對敵人時,會采取什么方式?我想首先就是想要打敗它。你有時可能會打敗它,但是它日后還會發(fā)起反攻。如果你打不過他,你就會采取逃避或退縮的做法,但是,這股能量并沒有消失,你只能做到把它壓抑起來,而壓抑并不代表消失,它會跑到身體的其它地方,仍然在影響和控制著你。例如你想要專心看書,但注意力卻被噪音分散了,于是你開始尋到噪音的出處。你想專心一致,而你的心卻飄走了,這就是分心。于是你一部份的心就開始抗拒這所謂的分心,于是你的內(nèi)心開始爭斗、內(nèi)耗,所以這種抗拒其實就是浪費精力。這種將生命中的一部分當做敵人來控制的模式,是不可取的。想想看,當你和同事有了沖突時,如果你的同事采取控制的方式來對付你,你感覺好不好呢?通常情況下,他的壓制越厲害,你的反抗也就越厲害。不是嗎?這也就是為什么以前我們老想改變,卻改不了的原因。真正的改變是來自于接納,而非排斥和控制。也就是說要接納那個需要改變的部分,把它當成朋友而非敵人來看待。
生命中的任何部分,只要它存在,就肯定有存在的價值,任何部分的存在都是為了讓我們的人生更快樂。例如憤怒的存在是為了提醒我們要維護自己的權益,恐懼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免受傷害(試想,如果沒有恐懼,你會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肆無忌憚的橫沖直撞,你會從泰山頂上跳下來……總之,你會做許多讓自己提前斃命的事情)。當你發(fā)現(xiàn)生命中每一個部分的存在都對你有幫助時,你就會帶著感謝的心態(tài)去面對曾經(jīng)你認為是敵人、是缺點的那些部分,開始將它們當作朋友,這時你就不會再想攻擊或逃避,而是去接納它、了解它,這時你會知道這個朋友會對你有什么幫助,此時,它的能量就會被我們吸收,成為我們的一部分,于是你的變得完整而強大,這樣真正的改變就開始了,你會感覺到喜悅、平安、寧靜。讓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
你曾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嗎?你必須在周末前寫出報告,這對你很重要,但是你卻呆呆的坐著很久而沒有行動,你不斷在想爬山、游泳或看電影。你想控制住自己不去這樣想,但是堅持不了多久,一不留神,它又跑了回來。你想壓制這種想法,而這種想法卻變得更強烈了。這種“控制敵人”的模式并不能解決問題,使你專注于手頭的工作。當你把內(nèi)心的這個想法當作朋友來對待時,當你去問這個“朋友”想告訴你些什么正面的信息時,當你開始接納而非排斥它時,這個問題反而會變的容易解決。當你問這個朋友想告訴你什么正面信息時,它可能會告訴你:你太需要休息和娛樂了,去爬山和游泳讓自己放松一下,把你從煩躁和勞累中解救出來,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工作,F(xiàn)在你要感謝它對你的關心和幫助,告訴它這個周末你一定會會抽時間去爬山,但你現(xiàn)在需要集中精力寫好報告。當你這樣做時,你會發(fā)現(xiàn),那個曾經(jīng)讓你分心的想法就不再糾纏你,它會相信你的承諾,并心滿意足的等到周末。當你把它當作朋友來接納時,你會發(fā)現(xiàn)這種干擾你的能量就變成了你的動力。所以,當你日后遇到內(nèi)心的反對聲音時,也請問問他要告訴你什么樣的正面信息,問問他為何要反對你,然后想辦法去滿足它的需求,這是它就會停止反對,因為它的需求得到了滿足。
我剛才所用的就是NLP中的“次人格整合法”。我曾用這個方法解決過許多的問題。它告訴我們,生命中的每一部分都是對我們有幫助的,我們要將他當作朋友來接納。然而很多人都沒有這樣的認識,他們能接納自己積極的一面,而對自己的軟弱、恐懼、焦慮等方面視為缺點而采取忽視或排斥的態(tài)度,比如說,有一天你早上醒來,不想上班,我知道有些培訓課程會要你對自己說:‘我很好,我很想上班!赃@種方式來試圖讓自己忘掉那些負面的、不想上班的感覺。當你感到沮喪、消極時,有的課程可能會告訴你要每天對著鏡子喊:“我很好”“我很棒”“我很優(yōu)秀”“我一定會成功”,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壓抑內(nèi)心的那個軟弱、無力、渺小的自己,這樣就會造成自我的分裂,從而造成更大的痛苦。但是在本書里,我要你做的是正視并接納這些煩惱。當你不想上班時候,停下來,和那個煩躁 、無奈感在一起,仔細地聽聽它想告訴你什么樣的正面信息,或許你會因此發(fā)現(xiàn)那個不滿情緒的來源從而解決問題。
在這些年中,我常聽到下面的這些說法:
我一般不會因為心情不好影響工作,我覺的我的自控力挺好的,不到忍無可忍,不會發(fā)脾氣的。我的自控能力太強了,連我自己都無法想象。
我的自控力很好,我處事一般都很冷靜。我一般不會在公司輕易暴露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是我的一大優(yōu)點。
你也聽過這樣的說法嗎?你是否也認為他們的自控力很好呢?他們這是“自控過了頭”,自控力中“控”并不是束縛、壓抑而是引導的意思,他們一再的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真實感受,看起來似乎很堅強、很酷、很了不起,但實際上,那不是“自控”,而是自虐。他們遲早會被“憋”出病來的,不是嗎?可遺憾的是,象他們那樣壓抑、否認、逃避情緒的現(xiàn)象是非常普遍的,幾乎存在于全世界的任一角落,這種現(xiàn)象在職場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關于這一點我們將在本書的方案五里作詳細論述。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