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節(jié) 第三章
-
一會兒后,幾個人從外面魚貫而入。
劉詢一看來人,忙站了起來。
手握西北兵權(quán)的趙充國將軍、負責京城治安的雋不疑,還有太仆右曹杜延年。趙充國是劉弗陵的人,滿朝都知。杜延年有點令劉詢意外,雋不疑則令他震驚。
三人齊齊跪到劉弗陵榻前聽吩咐,劉弗陵指了指劉詢,“從今日起,你們一切行事全聽劉詢吩咐;艄馊敉庾寗⒃兊腔,很好!霍光若不同意……”
趙充國定聲說:“臣等也會讓他同意!
劉弗陵問劉詢:“你可聽到了?你可有信心?”
劉詢跪下,給劉弗陵重重磕頭,“臣叩謝陛下大恩,有三位大人相助,臣定不會辜負陛下厚望!
劉弗陵讓他站起來,命趙充國、雋不疑、杜延年向劉詢磕頭。
當三人當著劉弗陵的面發(fā)誓效忠時,劉詢突然有些不敢面對劉弗陵的目光。
三人退下后,劉弗陵說:“朕的布置,就不一一和你說了,他們?nèi),還有于安,會全部告訴你。楊敞是你舉薦的丞相,你應(yīng)該有法子對付他,朕就不操心了。張安世手握燕北兵權(quán),毗鄰廣陵國的駐兵統(tǒng)領(lǐng)是他的親信,朕能將張安世算作你的人嗎?”
劉詢胸有成竹地說:“陛下放心,張氏家族的長兄張賀是臣的恩人,有張賀在,張安世即使不幫臣,也絕對不會幫霍光!
劉弗陵點頭,“朕能為你做的事情,到此為止,以后的事情,朕不想再管!
劉詢忙跪下磕頭,“臣接觸朝事的日子還很短,萬有不妥之處,還需要陛下提點!
劉弗陵道:“朕的行事風格與你不同,從今日起,你按照你的方式辦事。只不過,一定要記住我先頭和你說的話,你的‘隱忍’功夫還太差!
“臣明白,霍光在朝堂內(nèi)根深脈廣,絕非短日內(nèi)能解決的,若太急,即使把臣的性命搭進去,也解決不了,臣日后,一定謹記‘隱忍’二字,再不敢貪功冒進。”
劉弗陵讓他起來,坐到榻前,“你答應(yīng)朕幾件事情!
劉詢道:“聽憑皇爺爺吩咐!
“第一,不管將來發(fā)生什么,不許你殺劉賀!
劉詢立即應(yīng)道:“臣遵旨!
“第二,不許為難上官小妹!
“皇后娘娘是皇爺爺?shù)陌l(fā)妻,是臣的長輩,臣日后會向皇后行孫輩之禮,絕不敢輕慢!
劉弗陵微愣了下,一字字說道:“她只是朕的皇后!
劉詢不解,對呀!上官小妹是皇后,是皇帝的發(fā)妻,有何不對?卻不敢問,只能恭敬地應(yīng)“是”。
“朕會問過她的意思后做安排,不管她走與留,你都要遂她心愿。”
“臣遵旨!
“在你登基之前,于安能給你不少幫助,等你登基后,恐怕不愿意再看見他,對你而言,他知道得太多,用,不放心,不用,更不放心……”
劉詢急急想說話,劉弗陵做了個手勢,讓他不必多說,“放他出宮,不許你動他分毫!
“臣遵旨!
劉弗陵想了一瞬后,淡淡說:“也就這點事情了。你把這些東西都寫下來。”
劉詢提筆,將應(yīng)承的事情,都在白帛上一一記下,署名、蓋好印鑒后,又印了個手印上去。
劉詢將書寫好的東西拿給劉弗陵看,劉弗陵點了點頭。
劉詢將白帛卷好,放在了案上,遲疑了一下問:“云歌呢?”
劉弗陵一直的平靜淡然終于被打破,眼中轉(zhuǎn)過了不舍,“她只是個山野女子,以后和你們都不會再有關(guān)系。”
劉詢默默點了點頭,“臣有一事拿不定主意,想求教皇爺爺!
“你問吧!”
“孟玨此人,究竟可用,不可用?”
劉弗陵不答,反問:“放眼天下,你能找到更好的人去制衡霍光嗎?”
劉詢搖頭,“沒有。”
“朕一直未真正用他,就是想把他留給你。你將來只是一人,臣子卻有成百上千,如何讓臣子彼此牽制,是一門極深的學(xué)問,你慢慢學(xué)吧!霍光在一日,你可以放心大膽地用他,霍光若不在了……”劉弗陵淡淡地說,“你比朕更知道該如何辦!
劉詢點頭,“陛下還有什么要叮囑臣的嗎?”
劉弗陵想了一瞬后說:“據(jù)于安事后給朕講,在和羌族勇士的打斗中,你表現(xiàn)得毫無弱點,直到比試結(jié)束,眾人依舊看不透你武功高低。孟玨的功夫卻是有弱點可尋的,所以當克爾嗒嗒以為可以斬殺孟玨時,卻不料孟玨的‘弱點’根本不是他的‘弱點’!
劉詢以為他當日已經(jīng)做到最好,不料聽到劉弗陵這樣的評語,思索了一下,好似有所悟,心里卻很不服氣,想著結(jié)果可是他贏、孟玨輸。他向劉弗陵磕頭,恭敬地說:“臣懂了!
劉弗陵道:“你比朕更適合做皇帝,朕已沒什么可教你的了,你回去吧!”
劉詢磕頭,連著磕了三個,卻仍然未起來,僵跪了一會兒,又“咚咚”地連磕了九個頭,一個比一個重,到最后好似要磕出血來。
他的舉動有些莫名其妙,劉弗陵卻絲毫未阻止,只微笑著說:“把你的這份心留給天下百姓,你將這江山治理好,把朕未能做到的事情都做了,就可以了!闭f著,人歪靠在了榻上,閉上了眼睛,揮了揮手讓他走。
劉詢站起,走了幾步,忽有些遲疑,猶豫了一瞬,終是不甘心,一咬牙,反身回去又跪下。
“陛下,臣斗膽了,但這次不問,臣怕……臣心中已經(jīng)困惑了很久,陛下第一次召見臣時,問臣‘這一生最快樂的事情是什么?’‘最想做的事情又是什么?’臣斗膽想知道陛下的答案!
劉弗陵沒有立即回答,閉著眼睛,似在思索。
劉詢心中稍慰,劉弗陵和他當年一樣,這個問題也無法給出答案。
可慢慢地,劉弗陵的眉宇間溢出了笑意。
“快樂的事情太多,一時想不出來哪件最快樂!
劉詢心中劇震,說不清楚是驚訝羨慕還是嫉妒。
一瞬后,劉弗陵笑著說:“最快樂的事情是娶了個好妻子!
劉詢屏息等著劉弗陵的下一個答案。
劉弗陵眉宇間的笑意淡去,一直未說話,劉詢靜靜站了會兒,看劉弗陵倦意深重,似已睡著,他輕輕起身,正想退下,忽聽到劉弗陵輕聲說:“最想做的事情是能陪著她一日日變老。”
劉詢心驚肉跳,不敢直視劉弗陵。
劉弗陵揮了揮手,劉詢立即轉(zhuǎn)身,腳步匆匆,近乎逃地跨出了屋子。
云歌在屋子外面堆雪做雪人。
不知道從哪里跑來兩只山猴,毫不畏生地跟在她身后,一時幫她堆一把雪,一時拽著云歌的斗篷,好似怕云歌冷,撣著上面的雪,一時也會幫倒忙,把云歌掃好的雪推散。
云歌不見急惱,笑瞇瞇地做著自己的事情,由著猴子在她身邊鬧騰。
在外面的時間久了,雖戴著雪帽,披著斗篷,可她的發(fā)梢、鬢角仍凝了不少雪花。
屋檐下立了好幾個宦官,卻沒有一個人過去幫忙,都只是靜看著。
看到劉詢出來,她抬頭一笑,扔了掃帚,跑到屋檐下,一邊跺腳,一邊把斗篷、雪帽都摘下來,急匆匆地進了屋子。
兩只猴子“吱吱”亂叫,似乎十分開心,也跑到屋檐下,學(xué)著云歌的樣子,跺腳跳騰,把身上的雪都跳落,“滋溜”一下就鉆進了屋子。
屋外立著的宦官見慣不怪,任由兩只猴子躥進了大殿。
七喜拿了劉詢的斗篷和雪帽過來,服侍劉詢穿上,看劉詢一直在看云歌,笑道:“那兩只猴子是姑娘去年撿回來的,養(yǎng)了一個冬天后,放回了山中。自陛下和姑娘來溫泉宮,兩只猴子不知道如何得知了消息,時不時來看陛下和姑娘,還常常帶禮,上次它們送來的大桃子,比宮里的貢桃都好吃。夠精怪的,兩只山猴還懂得念舊情!
七喜打著傘,一直把劉詢送到宮門口,賠笑說:“只能送侯爺?shù)酱肆耍帕砻怂秃顮斚律,看這天色,得多打幾個燈籠。”
劉詢道:“不必了,我常走夜路,不怕黑。自我第一次進宮,大人就對我多有照拂,劉詢銘記在心!
七喜眼角余光掃了眼四周,笑道:“都是奴才的本分,侯爺若有用得上奴才的地方,盡管吩咐。”
劉詢頷了下首,轉(zhuǎn)身離去,七喜要給他傘,他輕擺了下手,沒有要。
簌簌雪片,飄落不絕。
因天色已晚,天空積的云層都帶著鉛灰色,累累疊疊,墜得天像是要掉下來,層林越顯蕭瑟。孤寂的山道曲折而下,好似沒有盡頭。
劉詢緩步穿行在雪花中,如閑庭信步,他本就身形高健,此時看去,低垂的天,昏茫的山,天地間似只剩他一人,襯得他更是雄姿偉岸。
七喜打著傘,站在宮門前,一直目送劉詢消失在雪中,輕輕點了點頭。
天快亮,劉詢才回到長安,顧不上休息,就命何小七去請張賀,約好在一個屠戶家相見。
他換了套便袍,剛要出門,黑子匆匆跑來,“大哥,有人……”一拍額頭,恭敬地說:“侯爺,有人求見!
劉詢笑罵:“別那么多虛禮,本就是兄弟,叫的哪門子‘侯爺’?”
黑子心中熱騰騰地,咧著嘴直笑,“俺也這么覺得,‘大哥、大哥’多親近,都是小七那個操蛋,非要俺叫‘侯爺’。大哥,有個書生要見你!
劉詢一邊向外走,一邊說:“我不是說了‘誰都不見’嗎?”
黑子將手中打著的燈籠,高高舉起來,給劉詢看。
“俺也這么回復(fù)的,可這人嘴特能扯,扯得都是俺們聽不懂的話,俺們幾個全給他扯暈了,他說和大哥是什么故交,讓俺把這個燈籠交給大哥,還說他是來雪……雪什么炭火的!焙谧雍俸僖恍,實在想不起來書生的原話。
劉詢細看了眼燈籠,立即認出是去年上元節(jié)時,云歌想要的那盞。他將燈籠接過,遞給一旁的侍從,“拿下去,好生收著。”又笑對黑子說:“命這個‘雪中送炭’的書生來見我,若能說出個一二三四則罷,若說不出……”
黑子握了握拳頭,接嘴道:“俺們幾個就好好替他松松骨頭!
書生見到劉詢,見禮問好,不卑不亢,氣度從容,并無一般小民初見皇族貴胄的拘謹。
劉詢笑道:“上次竟然看走了眼!
書生笑說:“不是侯爺看走眼,而是侯爺心中有更多計較,顧不上仔細看在下!
劉詢請他坐,“深夜求見,敢問何事?”
書生道:“在下姓李名遠,來自漠北,長安城是家父的故鄉(xiāng),自小常聽父親提及天朝繁華,所以特來看看天朝的風土人情!
劉詢心中微動,“令尊高姓大名?”
李遠十分干脆地回道:“李陵。”
劉詢呆了一瞬,方笑道:“原來是匈奴王子遠道駕臨,本侯失禮了。”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