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節(jié) 明辨忠奸——漢昭帝
-
漢昭帝劉弗(前94年—前74年),原名劉弗陵,漢武帝少子,母為鉤弋夫人,即位后,劉弗陵因名字難避諱的緣故更名劉弗,“弗”字避諱“不”。劉弗陵繼位時年僅八歲,遵照武帝遺詔,囑托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三個大臣輔佐執(zhí)政。在三個輔政大臣當中,金日磾死得最早。剩下的霍光、上官桀二人意見常常不一致,矛盾很深;艄庠跐h武帝時代與匈奴打過很多仗,因功勞大而升為大將軍,為國忠心耿耿,一心一意輔佐昭帝。上官桀則不然,他與昭帝的哥哥燕王劉旦的關系很好。劉旦因為沒有當上皇帝參與謀反而受到朝廷處分。昭帝繼位后,上官桀與劉旦仍然保持著私下的來往。并商量好時機一旦成熟,就推翻昭帝,劉旦稱帝。正因為如此,他們便把霍光當成陰謀篡權的最大障礙,處心積慮地打擊他。
一次,霍光外出檢閱御林軍,事后又把一個校尉調到大將軍府里來。上官桀便抓住這件事大做文章。他讓自己的親信模仿燕王劉旦的口氣和筆跡給皇帝寫了一封信。派心腹經過喬裝打扮遞進宮里。
十四歲的漢昭帝接到這封自稱是燕王的來信。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據聞大將軍霍光外出檢閱御林軍,居然坐著和皇上一樣的車子,又自作主張,擅自調用校尉,可見他心有異志。我擔心他對皇上不利,愿意奉還燕王的玉璽,到京城來保衛(wèi)皇上!闭训劭戳艘槐橛忠槐,放在了一旁。
第二天早朝,霍光聽說燕王上書告發(fā)他,心里很害怕,躲在偏殿的畫室里等待發(fā)落。昭帝臨朝時,不見霍光。便問:“大將軍為何未來?”上官桀幸災樂禍地回答說:“大概是因為被燕王告發(fā),不敢入朝!闭训叟扇巳フ埢艄;艄庖姷秸训郏s緊摘下帽子,伏在地上請罪,上官桀見霍光請罪,以為這是一個落井下石的好機會,想再添油加醋地說上幾句,把霍光扳倒。昭帝卻和顏悅色地對霍光說:“大將軍請戴上帽子,朕知道有人陷害你,你沒有罪。”這番話對上官桀和與他親近的那些大臣來說,好比是潑了一盆冷水,而霍光聽了又是高興又是奇怪。他恭恭敬敬地給皇帝磕了頭,說: “陛下,為什么這樣說?”昭帝說:“大將軍檢閱御林軍的地點離城不遠,調用校尉也是最近的事,一共不到十天工夫。燕王遠在千里,怎么會這么快就得到消息?即使知道了,馬上派人來上書,也來不及趕到這里。再者,如果大將軍真要謀反,也用不著調一個校尉。我看,寫這封信的人才是別有用心!被艄夂推溆啻蟪悸犃,都很佩服皇帝的英明。
昭帝講完這番話,嚴厲下令捉拿制造和進呈假信的人。上官桀雖然作了防范,但是昭帝追問得很緊,怕事情敗露,多次出面阻撓說:“區(qū)區(qū)小事,不必認真追究!闭训鄄粌H沒有聽從,反而對他的忠誠產生了懷疑。后來,昭帝果然發(fā)現了上官桀與燕王劉旦陰謀政變,派霍光將他們一網打盡。上官桀父子及同謀大臣被殺,燕王劉旦等自裁,國家避免了一次內亂。
漢昭帝在位時間雖然不長,他卻能明辨忠奸,任用賢良,他當政的那幾年,針對武帝末年因對外戰(zhàn)爭、封禪等所造成的國力嚴重損耗,農民負擔沉重,大量破產,使得國內矛盾激化的情況。在霍光等的輔佐下,漢昭帝多次下令減輕人民負擔,罷不急之官,減輕賦稅,與民休息。對外方面,改變武帝時對匈奴長期作戰(zhàn)的政策,一方面加強北方戍防,多次擊敗進犯的匈奴、烏桓等,另一方面重新與匈奴和親,以改善雙方的關系。從而使得武帝時期的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停止下來,有助于國內的經濟恢復與發(fā)展。在經濟方面,因武帝實行鹽鐵專賣引起天下議論,于公元前81年召開“鹽鐵會議”,對武帝時各方面政策進行討論。這次政策大討論的情況,保存在桓寬所編著的《鹽鐵論》書中。經過爭論,取消了酒的專賣,而保留鹽鐵專賣。昭帝時,使得武帝后期遺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漢王朝衰退趨勢得以扭轉。《漢書·霍光傳》贊曰“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