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節(jié) 第三章
-
這個問題似乎是人人都當留意的,無須解釋。但是在什么時候的人最要求解決這個問題呢?這在青年時代,尤其較優(yōu)秀的,愈覺這種尋求的急切。我在中學時即如此,有幾個朋友也如此。后來到北大,那邊有幾個同學也如此。都是感覺煩悶,因而發(fā)生種種奇異的思想,甚至自殺。恐怕這邊諸位中或者也許有這樣的。所以把這個問題略說一下。
大約要說這個問題,與生理心理方面很有關系。一個人身體發(fā)育將要完全的時候,不知不覺有種種不寧貼的情境。過了這一陣即將漸漸復歸平靜;或是問題稍得解決,亦可漸歸平靜。大約天資較高的,此等現(xiàn)象較甚。據(jù)我個人的經(jīng)驗,在這時候,很想求得自己所要求的人生生活,很想打量打量,不愿模模糊糊的過下去。此中多少含有一點與眾不同的意思,很容易看著庸眾生活的討厭。此時出世思想甚易萌動,有許多朋友都如此。要遁跡空門。這種念頭大約在自殺念頭以前?傊敢馀c別人不同一點,不一定拘什么方式,如想成英雄偉人也即是。這在男青年格外的多。想出世多少是不合理的,但除非最親切的師友,不容易勸轉(zhuǎn)這種念頭。凡是特殊的生活,其性質(zhì)總帶不合理的意味,如想求道求仙或成偉人等等。這與知識關系較少,與情志方面關系較為深切,所以由特殊人生生活的傾向到合理的人生生活之轉(zhuǎn)變,很非旁人所能為力。雖然也有永遠持其特殊人生生活態(tài)度,但大多數(shù)都能由激越轉(zhuǎn)入平實。這實在是好現(xiàn)象。由激越轉(zhuǎn)入的平實,方為真正的平實,否則恐怕是凡庸。
凡是想做特殊生活的,根本都是一個淺。他太重視大人物,很為大人物所引誘。不但這個,無論什么財貨、圣賢、仙、佛、功業(yè)、學問,只要看上一樣東西,便都是一個淺。我們希望人人都有圓滿的生活,如果你要做特殊生活,便是希望有加于人。這根本是侮辱自己的人類,凡是人類都應是一般的,我們只應求一個“人的圓滿”,同時也希望人人都得一個“人的圓滿”。如果圣人的意義是超加于常人的,那圣人也就是不必要的。我們心目中的圣人,只是一個“人的圓滿”。又平常人喜歡講道德,在吾人意思,就是合理的生活,如果以為道德是超于常人的,我們就也同樣的排斥?偠灾,激越是我們所歡迎,但希望他能歸于平實。
我們說別的生活不合理,那么,合理的生活有沒有其積極的主張呢?有的。方才說,沒有一物可以看得上,這就是沒有安排計較,這就是合理的人生生活。我們只應順著我們的本性去走。這須待解釋,就是要問,吾人在生活中是怎么回事?何以使我們?nèi)绱硕蝗绫?這個支配我們行動的心理作用,是直覺而非理智。我們平常所傾向的,多是合于我們脾胃的意味;所以能領受這個意味的,就是直覺作用,不是理智作用。如果看得上一種東西而安排計較著去走,就會漸漸違離了我們原來生活的路子。說淺顯一點,就是,粗莽而任天真的人,生活比較是合理的。若處處抑制情感,事事安排計較,反到錯誤愈多。我們所謂道德,決非先有客觀的道理存放在那里,然后我們?nèi)俗裱プ摺_@種客觀的道理,是沒有的。我以為只要任聽直覺的沖動,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都是對的。各時代各地方都有道德倫理等等的名詞,但我們求其根本基礎,差不多全在直覺,就是平常喜歡說的良心。譬如某人作了一件好的事情,我們看見或者聽人稱道,便立刻有欣羨贊嘆之感,甚或感極墮淚,這是什么緣故呢?這就因為我們自己根本上喜歡這樣,不是誰人能教給我們的,這是一種本能。理智是待教的,直覺不待教——道德不待教。要求合理的生活,只有完全聽憑直覺。又如聽見惡人做惡而憤怒,粗莽的就恨不手刃其人,其感情較常人格外激烈,因為他比較少受社會上種種復雜習俗的薰染,所以他的天生的反感格外容易引起。只有完全聽憑自己真實的真誠的不自欺的直覺,才有合理的生活。最對的莫過于自己直覺的認識。但如何使直覺為真誠的,很應注重。
一個人,只要能完全聽憑他真誠的直覺,他雖然不希望成一個大人物,但是他里面有真實的氣力,自然有作大事業(yè),成大學問的可能。凡是成大事業(yè),成大學問的人,都是憑他里面的興味,沖動,決非理智計較的力量。人生在創(chuàng)造
宇宙是一個大生命。從生物的進化史,一直到人類社會的進化史,一脈下來,都是這個大生命無盡無已的創(chuàng)造。一切生物,自然都是這大生命的表現(xiàn);但全生物界,除去人類卻已陷于盤旋不進狀態(tài),都成了刻板文章,無復創(chuàng)造可言。其能代表這大生命活潑創(chuàng)造之勢,而不斷向上翻新者,現(xiàn)在唯有人類。故人類生命的意思在創(chuàng)造。
人類為什么還能充分具有這大生命的創(chuàng)造性呢?就因為人的生命中具有智慧。本業(yè)脊椎動物就是走向智慧這邊來(對本能那邊而言):卻是就中除去人類,都沒有成就得智慧(人類中脊椎動物中最高等的)。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生下來一無所能,而其后竟無所不能的那副聰明才智。換句話說,亦就是能創(chuàng)造的那副才智。嚴格地講,人類的生活,一言一動,顰一笑,都不能不說是創(chuàng)造。但我們普通說話,言及創(chuàng)造,必物指其超出尋常,前所未有者,有重大價值者。
創(chuàng)造可分別為兩種:一是成己,一是成物。成己就是在個體生命上的成就,例如才藝德性等;成物就是對于社會或文化上的貢獻,例如一種新發(fā)明或功業(yè)等。這是粗略的分法。細研究起來,如一個藝術家,在音樂美術上有好的成功,算在成己呢?算是成物呢?從他自己天才的開展鍛煉一面說,算是成己:但同時他又給社會和文化上以好的貢獻了,應屬成物。再如德性,亦獨非其個體生命一種成功;而同時對于社會直接間接有形無形的貢獻也很大。還有那有大功于世的人,自然自是成物;但同時亦成就了他生命的偉大,而是成己。有進為社會殺身,亦是成己。古人“殺身成仁”一句話,其“仁”字即指生命偉大說。所以任何一個創(chuàng)造,大概都是兩面的:一面屬于成己,一面屬于成物。因此,一個較細密的分法,是分為:一是表現(xiàn)于外者,一是外面不易見者。一爭表現(xiàn)于外者,都屬于成物。只有那自己生命上日進于開大通透,剛勁穩(wěn)實,深細敏活,而映現(xiàn)無數(shù)無盡之理致者,為成己!@些,是旁人從外面不易見出的;蛘呙銖娬f為:一是外面的創(chuàng)造,一是內(nèi)里的創(chuàng)造。人類文化一天一天向上翻新進步無已,自然是靠外面的創(chuàng)造:然而為外面創(chuàng)造之根本的,卻還是個體生命;那么,又是內(nèi)里的創(chuàng)造要緊了。
教育就是幫助人創(chuàng)造。他的工夫用在許多個體生命上,求其內(nèi)在的進益開展,而收效于外。無論為個人計,或為社會打算,教育的貴重應當重于開始?僧惾祟愔敝劣诮,仍然忽視創(chuàng)造,亦就不看重教育(還有許多不合教育的教育),人類生命的長處,全被壓抑而不得發(fā)揮表現(xiàn)。說起來,可為傷痛嘆息!我們理想的社會:第一,人與人沒有生存競爭,而人與人合起來控制自然利用自然;第二,社會幫助人生向上。一切合于教育意義,形成一個完全教育化的環(huán)境,啟人向?qū)W之誠,而萃力于創(chuàng)造自己;其結果,亦就是學術發(fā)明文化進步,而收效于社會。這樣,才合于“人生在創(chuàng)造”那意義。
我之人生觀如是
廣西省立二中留京學會同人以其學會會刊《友聲雜志》復行出版,向我索幾句贈言,我沒有多少可說的話,我只能直撼我當下胸臆之所有者以奉答。
我不曉得我為什么看到旁人積極的有所作為,有那一種奮勉向前的樣子,我總起一種欣喜、高興、歡迎、贊成的心理。我不曉得我為什么看到旁人有一種社會的行誼——就是大家集合團結起來,有那一種同心協(xié)力的樣子,我總起一種欣喜、高興、歡迎、贊成的心理。
我對于二中學會同人,有這種學會的組織,和努力辦一種雜志,為我們沉悶閉塞的廣西作一點啟牖的工夫,沒有許多意思可說,還只是這一種不曉得為什么的欣喜、高興、歡迎、贊成的心理罷了!
這種奮勉向前的情事是我們在人類社會中隨在可見的——或于一個人或于一團體。這種同心協(xié)力的情事也是我們在人類社會中隨在可見的——小而夫婦朋友之間,大而至于國家世界。便是我所謂不曉得為什么對此類情事便欣喜、高興、歡迎、贊成的心理初非我所獨有,而也是隨在可見,人心之所同然的。我想大約在有史以前一直到現(xiàn)在恐怕常常是這般的,在大地之上恐怕到處都是這般的。只不曉得這般的到底是為什么?
有人說,這是因為人類要圖謀他的生活所以如此,至于那同心協(xié)力的心理、奮勉向前的心理、和對此而表歡迎贊成的心理,則出于所謂創(chuàng)造的沖動互助的本能等等,而這些本能沖動又是從生物進化中經(jīng)天擇作用保留發(fā)展出來以便圖謀生活的。我則以為不然。必說種種都是為謀生活,不知生活卻為什么?自我觀之,這般就是生活,并非這般所以謀生活:這般正是生活,并沒這般所以為生活。則所謂圖謀生活之“生活”果何指?其重要者當在食色二事耶?此二事者其一則營養(yǎng)而維持生命,其一則蕃殖而擴張生命。若然,則似乎只好說營養(yǎng)所以為生命而不好說生命所以為營養(yǎng)——只好說吃飯是為活著,不好說活著是為吃飯。蕃殖一事自然也是這樣。營養(yǎng)蕃殖既不可以為生命本題所在,必謂凡人類之同心協(xié)力奮勉向前皆所以為此,殆不然歟。然則人類若是種種同心協(xié)力奮勉向前,卻都是為什么呢?自我言之,生命者無目的之向上奮進也。所謂無目的者以其無止境不知所屆。生物之進化無在不顯示其勢如此;而人類之結侶合群同心協(xié)力積極作為奮勉向前尤其豁露著明最可指見者也。即此無目的之向上奮進,是曰人生真義,亦即可以說即此同心協(xié)力奮勉向前便是人生真義。夫誰得而知其協(xié)力向前之果何所為耶?故曰“我不曉得我為什么……”其必指而強為生解曰,“是所以謀生活也!是所以謀生活也”!蓋甚非甚非也!甚非甚非也!
吾每當春日,陽光和暖,忽睹柳色舒青,草木向榮,輒為感奮興發(fā)莫明所為,輒不勝感奮興發(fā)而莫明所為。吾每當家人環(huán)處進退之間,覺其熙熙融融,雍睦和合,輒為感奮興發(fā),輒不勝感奮興發(fā)而莫明所為。吾每當團體集會行動之間,覺其同心協(xié)力,情好無間,輒為感奮興發(fā),輒不勝感奮興發(fā)而莫明所為。吾或于秋夜偶醒,忽聞風聲吹樹,冷然動心,輒為感奮揚勵,輒不勝感奮揚勵而莫明所為。又或自己適有困厄,力莫能越,或睹社會眾人沉陷苦難,力莫能拔,輒為感奮揚勵,輒不勝感奮揚勵而莫明所為。又或讀書誦詩,睹古人之行事,聆古人之語言,其因而感奮興起又多多焉。如我所信,我與二中學會同人與大地之上古往今來之人蓋常常如是自奮而自勉焉。此之謂有生氣。此之謂有活氣,此之謂生物,此之謂活人,此之謂生活。生活者生活也,非謀生活也。事事指而目之曰“謀生活”則何處是生活?將謂吃飯睡覺安居享受之時乃為生活耶?是不知生發(fā)活動之為生活,其飲食則儲蓄將以為生發(fā)活動之力者也,其休息則培補將以為生發(fā)活動之力者也,而倒轉(zhuǎn)以飲食休息為生活,豈不惑耶?天下之為惑也久矣!率天下而為貪夫賤子半死之人者由此道也!昔者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孔子曰!芭刹辉,‘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嗚呼!是吾道也!吾將以是道昭蘇天下垂死之人而復活之!今爰以勉吾二中學會同人,愿同人其勉焉!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