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節(jié) 第三章
-
母愛是無條件的,母愛能保護一切,促進一切,所以,母愛也是無法控制,又不能通過努力獲取的。母愛的存在會給所愛之人一種被祝福的感受,而缺少母愛就會引起一種悵然若失和絕望的感受。
——弗洛姆《愛的藝術》
不同使用人群的語言里,只有在呼喚一個人的時候,它們的發(fā)音是一樣的,那就是媽媽?梢娔赣H和母親的愛是這個世界上不分人種、國籍、地域的最廣博的存在。
上帝在創(chuàng)造人間“母親”的時候花了許多的時間,到了“母親”出世的那天,仆人問道:“您為什么在造她的時候花了那么多的時間?”上帝說:“人間的母親,她具有站立起來就不會彎曲的膝部關節(jié),她靠殘羹剩飯就能生活,她擁有能夠迅速醫(yī)治創(chuàng)傷和疾病的親吻,從挫折到失戀,都能治愈。她有6雙手,3雙眼睛,她的眼睛可以透過緊閉的房門洞察一切,當孩子們有了過失或麻煩,她眼睛都能夠不必張開就能表達這樣的意思:我理解你們,并愛你們!
是的,母親就是這樣的無條件為我們付出,愛我們。有了母愛,我們仿佛隨時沐浴在愛的喜悅中,而缺少母愛我們就會迷失方向。
母愛的偉大就在于其無私和奉獻,這種能量之大足可以哺育一個人的生命。
——騰訊網友她只是夢母愛的陰影
如果說精神健康的本質在于脫離母親的子宮,進入世界,那么嚴重精神病的本質就是被母體所吸引,重新回到母體——也就是被奪走生命。
——弗洛姆《愛的藝術》
如果說精神健康的本質在于脫離母親的子宮,進入世界,那么嚴重精神病的本質就是被母體所吸引,要重新回到母體——也就是被奪走生命。這種聯(lián)系往往出現(xiàn)在和母親的關系中,他們的母親以這種接收——破壞的方式同孩子聯(lián)系在一起。有時她們是以愛的名義,有時是以履行責任的名義要在自己身上保留孩子,保留成長的孩子以及成年后的孩子。只有通過她們,孩子才能呼吸。這些男子除了一些侮辱女性的表面性關系外不可能愛別的女子。他們不能自由和獨立,而只能永遠是一個殘廢者或者是一個罪犯。
母親的具有破壞性和侵吞性的一面是母親形象中壞的一面。母親不僅能賦予生命,而且能奪走生命。母親是活躍生活、也是破壞生活之人。她能創(chuàng)造愛的奇跡——但沒有人比她更能傷害人。在宗教的象征中(如印度女神時母)和在夢的象征中都可以經常找到母親的兩個截然相反的方面。
母親的愛是炙熱的,是溫暖的,給人以無私的關懷,但是母親的愛也有破壞性,占有欲強的母親會破壞孩子獨立的人格和健全的性格,尤其是當孩子已經長大成人的時候,這種畸形的愛只會把孩子變成一個殘廢者或者一個罪犯,沒有別的路可走!
——騰訊網友靈魂深處父愛的陰影
除了父親的疼愛以外,一無所有的孩子就以一種奴隸的方式同父親聯(lián)系在一起。他的生活的主要目標就是要使父親高興——如果他做到了,就會感到幸福、安全和滿足。但如果他們犯了錯誤、做了錯事,如果他不能討父親的歡心,他就感到空虛、沒人愛他或受到唾棄。
——弗洛姆《愛的藝術》
如果一個男子有一個性情冷淡、感情內向的母親,而父親卻把他的愛和全部的興趣傾注在孩子身上(這一部分是母親冷淡的結果)。他是一個“好父親”,同時也很專橫。他如果對兒子的行為滿意,他就稱贊他,送給他禮物,對他很親切。一旦他對兒子不滿,他就會退居一旁或者咒罵兒子。除了父親的疼愛以外—無所有的孩子就以一種奴隸的方式同父親聯(lián)系在一起。他的生活主要目標就是要使父親高興——如果他做到了,他就感到幸福、安全和滿足。但如果他犯了錯誤,做了錯事,如果他不能討父親的歡心,他就感到空虛、沒人愛他或受到唾棄。在后來的生活中,這個人總在尋找一個他能以同樣的方式與之聯(lián)系的父親形象。他的一生始終是依照他是否得到父親的稱贊而上下起落。在社會上這些人常常能獲得很大的成功,他們認真,值得信賴和勤奮——先決條件是他們所選定的父親形象要善于正確地對待他們。他們同女子的關系則是小心翼翼和有距離的。婦女對他們來說沒有中心意義;他們一般對婦女頗有點輕視,這種輕視往往被他們對婦女的像父親對小姑娘那般的關心所掩飾。一開始,由于他們的男性特點,他們會給婦女留下一些印象;但是一旦嫁給這些男子的婦女發(fā)現(xiàn)她們自己在丈夫的生活中只起第二位作用,而父親的形象起主要作用,她們就會越來越失望。但是也有例外的情況,那就是如果妻子碰巧也是以父親為中心的類型——這樣她同一個對待她如同一個任性的孩子那樣的男人在一起就會感到幸福。
與父親長期生活在一起,在羽翼未豐的年幼,只能以父親惟命是從,若父親的覺悟太低則會把自己的控制欲強加在孩子身上,使年幼的孩子蒙上了一層陰影。等到孩子羽翼漸豐,父親漸漸老去,孩子會把父親的這種壓迫反作用在父親身上,也就是所說的——不孝!
——網易網友好的煩惱
愛的實現(xiàn)
人們要學會愛情,就得像學其他的藝術,如音樂,繪畫,木工或者醫(yī)療藝術和技術一樣的行動。
——弗洛姆《愛的藝術》
可以簡單地把學會一門藝術分成兩個部分,一是掌握理論,二是掌握實踐。學醫(yī)的人首先要認識人體的結構和各種疾病的癥狀。但光有理論還無法行醫(yī)。只有通過長期的實踐活動,一直到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融會貫通起來變成靈感——也就是掌握了藝術的靈魂,才能成為一名大師。要成為大師,除了學習理論和實踐外還有第三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為大師看得高于一切,這一目標必須占據(jù)他整個身心。這一點既適用于音樂、醫(yī)學、雕塑——也適用于愛情。這里也許就解釋了為什么在我們這個社會有不少人經常不斷地遭受愛情的挫折,卻很少有人去努力學會愛情這門藝術。人們一方面渴望愛情,另一方面卻把其他的東西:如成就、地位、名利和權力看得重于愛情。我們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努力達到上述目的,卻很少用來學會愛情這門藝術。
難道只有獲取名利才值得人們付出代價?而“愛情”——只對靈魂有用,在現(xiàn)代意義上毫無用處的愛情只是一種奢望,一種不值得人們付出代價的奢望嗎?
這些答案就是否定的,在追愛的道路上,我們全然不用理會這些世俗之見。
原來愛也需要實現(xiàn),還要有個方式,那我們會不會因為給愛添加了太多的負擔而影響其愛的純潔呢,但在現(xiàn)實世界里,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愛情也不例外!
——騰訊網友愛的奉獻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