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1節(jié) 第一章

(陶潛)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碧沾笤娙说奶飯@詩可謂無人不曉,但他寫過志怪的事,恐怕很少人知道了,究竟是不是出自陶潛之筆,也有人提出過疑問。實際上有許多人借著《搜神記》的名氣寫了續(xù)篇,也就是偽本,現(xiàn)在稱為同人作品,其中最負名氣的就是這部《搜神記續(xù)》,它搜集的多是魏晉當代流傳的小故事,多關于神仙和妖怪,還有些極富浪漫色彩的人鬼戀。試看東晉的版圖,大概分布在長江以南,所以這些故事基本都帶著濃郁的南方風情,比如水獺就是典型的生活在云南一帶的動物,關于故事的真實性,如果到如今西南山中那些與世無爭的少數(shù)民族中去問問,說不定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晉孝武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中采茗。忽遇一人,身長丈余,遍體皆毛,從山北來。精見之,大怖,自謂必死。毛人徑牽其臂,將至山曲,入大叢茗處,放之便去。精因采茗。須臾復來,乃探懷中二十枚橘與精,甘美異常。精甚怪,負茗而歸。

“身長丈余,遍體皆毛”,這不是野人么?宣城、武昌山,都在安徽省,這么看來并不是只有神農架才有野人嘛!進山采茶的小哥遇見了野人,差點兒嚇尿了,由此可見,野人放到古代也是一樣稀罕的,長相也是一樣嚇人的,最嚇人的是,從古至今就流傳著野人會吃人的傳說,據(jù)說它“會緊緊抓住人的雙臂,并高興得笑暈過去,醒來就要吃人”,所以,神農架當?shù)氐拇迕裆仙揭欢〞䦷е鄳姆雷o用具。

毛人的真實存在,現(xiàn)代依舊有科學家致力研究,然而眾多研究最后只能以“大概見到的是熊或紅猩猩”來告終。就在2011年,俄羅斯發(fā)現(xiàn)了類似毛人的雪人的巢穴,他不但用稻草給自己鋪了床,還用樹枝做了一個陷阱,這樣聰明的生物,還能把它當猩猩看待嗎?三千多年前《山海經(jīng)》里記載梟陽國“人人面長唇,黑身有毛”,它們或許只是與人類共存在一顆星球上的類猿人生物。

又害怕,又好奇,又半信,又半疑,這就是所知甚少的人類對于這樣的未知物種的態(tài)度。野人真有人們想象中的殘暴嗎?受中國影響,日本也有類似毛人的傳說,有稱為“山男”的,也有直接當成山神的,江戶時代的《北越雪譜》記載,越后有一個叫竹助的男子給了野人幾個飯團,這個野人就幫他背行李。而《搜神記續(xù)》里的這則故事則顛覆了大家的認識,我們見到的,是一個守護著茶林,并將它指引給有緣人的可愛生靈,秦精采茶之后,這個毛人還送了二十幾個橘子,仿佛在說:“這么好的茶,我也享用不完,你采茶辛苦,一定口渴了,吃點橘子吧!”

這個故事后被載入《茶經(jīng)》,在老百姓中廣泛流傳,野人又被替換成菩薩、神靈和各種其他生物。男主角,始終是個淳樸的采茶民;而茶,始終是珍寶一般的存在,上天的恩賜。

無論是野人,還是茶,都是大山里的故事,自然的回響。希望大家喝茶的時候不要忘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想要喝上一口好茶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每一片茶葉都是有人辛辛苦苦翻山越嶺摘下的,為了這口甘美的茶,他可能差點被野人吃掉呢。

會稽盛逸,常晨興,路未有行人,見門外柳樹上有一人,長二尺,衣朱衣朱冠,俯以舌舐葉上露。良久,忽見逸,神意驚遽,即隱不見。

柳樹上的小仙人,穿著朱紅的衣服,戴著朱紅的帽子,每天清晨都要舔舐柳葉上的露珠,一不小心被行人發(fā)現(xiàn),就馬上慌慌張張地逃走了。

這或許是一個精靈目擊事件,小仙人驚慌的表情,想必也是十分之可愛的。

大名鼎鼎的漢代博物家東方朔在《神異經(jīng)》中有過類似的記載:“西北荒中有小人,長一分。其君朱衣玄冠,乘輅車馬,引為威儀。居人遇其乘車,抓而食之,其味辛,終年不為闕所咋,并識萬物名字。又殺腹中三蟲,三蟲死,便可食仙藥也!

同樣是謎樣的小人,東方朔只是把他當成一味藥材,直接抓來咔嚓咔嚓吃掉,味道有點兒辣辣的,但是吃下去就能擁有神通,還能滅三蟲,而這三蟲,正是得道的障礙,人生而俱來的種種惡欲,從而走向通往神仙的高速公路。

“終年不為闕所咋,并識萬物名字”,這說的不正像是東方朔嗎?說不定東方朔就吃過這樣的小人兒,不然也不會連滋味都寫得頭頭是道,真是個十足的狠角色!

為了當神仙,把這么可愛的小仙人啊嗚一口吞到肚子里,你舍得嗎?

倒還不如一起舔舔柳葉上的露珠,古人傳說中上天的恩賜,既然在仙人的食譜上,想來也不會壞到哪里去,再說了,古代的空氣那樣潔凈,即使是熙熙攘攘的會稽大道旁的柳樹,清晨的露珠也是十分清甜,所以漢武帝才不惜花重金造了個承露盤,以此體驗仙家的生活。而如今呢?那些凝結了汽車尾氣的露珠,還是算了吧,不要怪小仙人不現(xiàn)身,只怪露珠的質量不靠譜。

園客者,濟陰人也。貌美,邑人多欲妻之,客終不娶。嘗種五色香草,積數(shù)十年,服食其實。忽有五色神蛾,止香草之上,客收而薦之以布,生桑蠶焉。至蠶時,有神女夜至,助客養(yǎng)蠶,亦以香草食蠶。得繭百二十頭,大如甕,每一繭繅六七日乃盡。繅訖,女與客俱仙去,莫知所如。

一位神秘的美公子,不娶妻,不食人間煙火,一心修仙,終于打動上天,派下一位神女助他一臂之力。一則短短的神話,充滿了東方特有的傳統(tǒng)審美情趣:美食的至高點,不是多好吃,而是吃了能成仙;人生的至高點,不是榮華富貴,而是能成仙;高富帥擇侶的最高標準,不是凡間美女,而是仙女啊。

那么,這位仙女,為何又和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呢?要知道,在男耕女織的時代,女子必備的技能就包括紡織和女紅,既然農耕方面的祭祀普及全世界,那么紡織方面也必然有著豐富的信仰文化。原本七夕節(jié)是少女們向天上的織女祈求靈巧的雙手和美滿的姻緣的節(jié)日,而蠶神雖有著各種各樣的形象,但無一例外全是女性。

鑒于中華民族有把崇拜的人物神格化的習慣,這篇神話的還原性可想而知,而服食草藥來輔助養(yǎng)生和修仙的行為,在這個神靈泛濫的年代也是十分正常的,而每個苦苦求登仙籍的人都盼望著某個寂寥的夜晚有一位神女光臨寒舍來點化他。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