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節(jié) 第三章
-
荒郊野外,夜半亭樓,一位公子卻在這霧色凄迷中彈琴,卻不知是為自己壯膽,還是彈給鬼聽?正如傳聞,鬼來了,長得丑不說,還兇巴巴的。大賢公子不理他,鬼便丟來一個死人頭,大賢淡定地說:“太好了,我睡覺正缺個枕頭!”鬼不甘心失敗,不知是不是去找了別的鬼商量怎么嚇?biāo),過了好一會兒才回來,吆喝一聲“敢不敢來跟我干一架?!”大賢痛快答應(yīng),一出手就照他腰攬去,鬼大喊一聲“死!”就敗下陣來,原來卻是一只老狐貍,于是這里再也沒有妖怪來嚇人了。
人勝鬼的故事在志怪小說里并不多見,因此總是令人印象深刻,故事里,鬼怪總是以各種恐怖幻象嚇人,而主角大多正氣凜然,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唐朝志怪中一位住在鬼屋的定州刺史鄭宏之就說:“行正直,何懼妖鬼?吾性強(qiáng)御,終不可移!倍嗝吹o畏的氣魄啊!要知道被魏晉時代列入文人?嶂改系牡谝豁椌褪堑ǎ妒勒f新語》里特地擴(kuò)了一篇專門說這個,比如某某大學(xué)士在寫字,突然一個雷劈下來,把他衣服都燒壞了,他屁股也不挪一下,這樣的淡定無疑被世人盛贊。
后期人斗鬼的故事里還添加了許多通過坑蒙拐騙把鬼害得慘兮兮的元素,最有名的當(dāng)推《宋定伯捉鬼》,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宋定伯不但捉鬼到集市上去賣,還吃了很多鬼變的畜生,有雞,有羊……看來老百姓在推崇邪不勝正,打敗恐懼的同時,也不忘了要大撮一頓!這還真是喜聞樂見、大快人心的情節(jié)!
此類故事的邏輯便是:遭遇重口味,你要比它更加重口味!遭遇變態(tài),你要比它更加變態(tài)!如此,才能無往不利!
邛都縣下有一老姥,家貧,孤獨(dú),每食,輒有小蛇,頭上戴角,在床間,姥憐而飴之。食后稍長大,遂長丈余。令有駿馬,蛇遂吸殺之,令因大忿恨,責(zé)姥出蛇。姥云:“在床下。”令即掘地,愈深愈大,而無所見。令又遷怒,殺姥。蛇乃感人以靈言,瞋令“何殺我母?當(dāng)為母報讎”。此后每夜輒聞若雷若風(fēng),四十許日,百姓相見,咸驚語:“汝頭那忽戴魚?”是夜,方四十里,與城一時俱陷為湖,土人謂之為陷湖,唯姥宅無恙,訖今猶存。漁人采捕,必依止宿,每有風(fēng)浪,輒居宅側(cè),恬靜無他。風(fēng)靜水清,猶見城郭樓櫓畟?cè)。今水淺時,彼土人沒水,取得舊木,堅貞光黑如漆。今好事人以為枕,相贈。
從前,有一個寂寞的老奶奶,養(yǎng)了一條長角的小蛇當(dāng)寵物,這條蛇越長越大,后來闖禍了,咬死了地方官員養(yǎng)的一匹好馬,官員抓不到蛇,就把無辜的老奶奶殺了。蛇頓時怒了:“你為什么殺我干媽?我要報仇!”于是連著一個多月每天都興風(fēng)作浪,搞得百姓不安寧,某天夜里,這座小城陷落,成為一個巨大的湖泊。邛都縣就此消失了,只有老奶奶住的地方保持著原樣。
“汝頭那忽戴魚”這顯然不是漢語,據(jù)考證,這是壯族語,當(dāng)時居住在邛都的正是古滇國的少數(shù)民族,史書記載“邛都夷者,武帝所開,以為邛都縣。無幾而地陷為淤澤,因名為邛池!笨梢娺@個故事是從少數(shù)民族對自然災(zāi)害不可解的敬畏和蛇崇拜中衍生出來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廣異記》中有一個類似的故事,書生路上撿了條小蛇養(yǎng)起,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檐生”,誰知它越長越大,只好放到大澤去。四十幾年過去了,書生經(jīng)過這個大澤,當(dāng)?shù)厝俗柚顾f,那兒有一條食人巨蛇。
書生心想,沒事,現(xiàn)在蛇在冬眠呢。于是便走了進(jìn)去。“行二十里余,忽有蛇逐,”他遠(yuǎn)遠(yuǎn)地就認(rèn)出了那條蛇的花紋:“你不是我的檐生嗎?”
這條船一樣的巨蛇溫順地垂下腦袋,良久才離開。
遇見蛇卻沒死,這個書生很可疑。于是縣令把書生抓了起來,判下死刑。書生在牢獄中憤懣不樂,檐生啊檐生,我養(yǎng)活了你,卻要因你而死!
那天晚上,范縣一夜之間陷為大湖,只有監(jiān)獄留下,書生幸免。
蛇在中華民族的信仰中被認(rèn)為是龍的前身,當(dāng)一條蛇年紀(jì)夠大的時候,就會長出角和腳,然后飛到天上去,擁有行云布雨的能力。
科學(xué)證明,蛇原來也是有腳的,不過在漫長的歷史中退化掉了,但是人能長出尾巴,蛇偶爾也會返祖,因此長腳的蛇也不乏目擊者。而長角的蛇確實(shí)存在,生活在北非沙漠里的角蝰蛇頭上就有兩個角,可以用來遮太陽,中國南方的角原矛頭蝮十分稀少,但說不定就是傳說中的這條寵物蛇呢?
這兩則故事最令人感慨的是,為了一匹馬就殺死無助的獨(dú)居老年人,為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就要?dú)⒑,看起來講情義的畜生確實(shí)比狡猾自私的人類更可愛!
清代《耳食錄》里也有這么一個類似的故事:有位喪夫無子的老太太,晚年凄慘。沒有人同情這個討飯婆,愿對她伸出援手。給她養(yǎng)老的,卻是一只……老鼠!
這只善良又可愛的老鼠精自稱東倉使者,不但給她送錢送糧,還送衣服送被子,但當(dāng)村民們發(fā)現(xiàn)自家的東西被變到老太太家里去時,頓時勃然大怒,東倉使者成了一棵招風(fēng)的大樹,最后不幸被村民請來龍虎山張?zhí)鞄煹睦追`符劈死了。
人們對弱勢群體不但態(tài)度淡漠,還看不慣幫助他們的人,使為善者受到排擠。人們打死了東倉使者,卻自以為降妖伏魔,為三界除害,成為了正義的代表。他們不允許自己的小利益受到損害,卻忍心讓老太太就這樣繼續(xù)過著悲慘晚年。在中國傳統(tǒng)哲學(xué)的世界里,善與惡沒有明確界限,也不追求懲惡揚(yáng)善,人類有時候自以為做了好事,但那真是好事嗎?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面對現(xiàn)實(shí)世界,作者無法力挽狂瀾,只能以紙筆抒發(fā),以諷刺世情冷淡。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