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3節(jié) 樂與怒的價值

我和許多新一輩樂迷一樣,聽音樂的根并不在披頭士、反戰(zhàn)(胡士托)的時期種下。或者,Deep Purple、Bad Company[1]這等樂隊還會有些印象,然而認真迷上音樂的時候,是disco、new wave相繼而起的年代。但當Bony M[2]響遍街頭巷尾之際,我同時也興奮于長長吉他solo的Hotel California[3]。也許是天性如此,我今日是rock n’ roll的擁護份子。

而年齡漸長,認識社會事物越多,就仿如聽disco、中文歌、new wave、rock等接觸層面步步廣闊起來。從前但求旋律動聽,歌詞朗朗上口便當作是好歌,如今不單講究歌曲味道、彈奏技巧,有深度的歌詞更是我樂于欣賞的。

的確,有內涵的曲中意境往往令人產(chǎn)生無比的快意。有時候,更能借歌曲來道出心底里的說話。尤以情歌為甚,最容易惹起聽者的遐想,使人感慨回味。許多人愛用來陶醉自己,找尋思想上的滿足。

不過,除了love songs的優(yōu)點——浪漫的回憶,美麗的憧憬——令我熱愛音樂外(不止限于 rock ballad),有氣氛的樂曲,有感情地表達與申訴同樣是樂與怒的真正吸引人之處。我并不熱衷于聽純以聲浪轟炸式演奏的搖擺樂,由于部分樂隊演奏時只給聽者一種表面化的官能刺激,比如最近觀看的Ramband,或幾個月前的Gilan[4]便是了,他們大多數(shù)時間在制造震撼人心的聲浪,個多小時的精神麻醉是有的,但過后還有什么值得留戀?那不是跟去disco跳舞一樣嗎?

雖然如此,我仍愛rock n’ roll其他形式的音樂節(jié)奏,以及部分搖擺樂人對文化、藝術、生命的融匯演繹。從Bob Dylan[5]、Neil Young[6]、Bruce Springsteen、Dan Fogelberg、The Clash[7]、Pink Floyd[8]等的音樂中,我們不斷感受到很多東西,而且仍有無數(shù)是自己未曾發(fā)現(xiàn)的。當然,在以后的日子里,更會廣泛獲得那份樂趣。

可是真正體會出rock music真意的人又會有幾多?反之,利用它從潦倒街頭的漢子搖身變成富豪的例子卻比比皆是。但不管那些歌手、樂隊賺的錢多與少,生活怎樣奢華糜爛,事實也是無可厚非的,而生活在香港的我們這一群未嘗不是借它賺錢、炫耀、討名。我們更可憐的是,除了懂得無意識地彈奏外,還可以利用它發(fā)揮樂與怒的社會價值嗎?

樂與怒本身是種很平民化的音樂,一般來說,玩和聽這類音樂的人都屬于中產(chǎn)階級。因此它在歐美國家里,在一定程度下可以反映出社會景況,呈示青年人的心態(tài),與本地鼓吹的城市民歌有同樣目標。但城市民歌的流行,只能帶給唱片公司收入,它真正要負擔責任——反映生活體驗的話,效果遠遠不及早期的許冠杰或偶爾出色的鄭國江。今期周報另文介紹的Peter Barry[9],才是切切實實的城市民歌手?上,令我們慚愧的是,他是外籍人士。

而樂與怒在香港的情形更見可悲。聽futurist、heavy metal、pop rock對本地的搖擺樂迷來說,純粹是娛樂的一種。盲目地崇拜、一窩蜂地搶購從根本上歪曲了樂與怒的真諦?尚以虑拔倚蕾p到一次由民眾社籌辦的搖擺樂街頭劇的演出,使我領略到真正的本地樂與怒是多么令人振奮。

從那張派發(fā)的單頁場刊(印上歌詞及他們組織的介紹與演出目的),我們知道民眾社是個地下團體,籌劃人自費出版針對時弊的刊物《民眾報》和Undercurrent,借以探討如何建造一種建全及有尊嚴的人類生活方式。

我所參觀的街頭劇《一九八四、一九九七》是一出政治劇,談論香港的前途以及種種生活壓力,對中國民主運動及波蘭工人罷工事件等作出設身處地的看法。它的倉促和粗糙加深了那種實驗性,直接的政治指向和興奮的樂與怒配樂,使在場的每個人皆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晚伴奏的樂隊叫The Lenny Koch Band[10],由郭達年(吉他手,口琴演奏,主唱)、Frendy(鼓手)、Cassi(女低音,吉他手)三人組成,一共演奏了十一首歌詞犀利的樂曲(部分經(jīng)過改寫),包括Neil Young 的Hey Hey My My [11],Bob Dylan的 North Country Blues、I Shall Be Released[12],Pink Floyd的 Waiting For The Worms[13],The Clash的Death Or Glory[14],Reggae[15]的Imagine[16],和英文版的《東方紅》等。還有郭達年寫的三首作品,構成了整晚令人熱血沸騰的演出的伴奏部分。

或者,樂與怒未必一定要和政治扯在一起,但能夠反映到我們生活一部分也是有它本身的社會價值。雖然 rock是西方的音樂,但若滲透一些地方色彩,未嘗不能根治跟風及模仿的風氣。我期待的是更多更多和香港有關的樂與怒,甚至,在專制的國家里它也可以存在,因為rock ’n roll是屬于宣泄人類平等生活的種種心聲。

[1] Deep Purple、Bad Company:深紫樂隊,壞伙伴樂隊。

[2] Bony M:前西德迪斯科歌唱組合。

[3] Hotel California:《加州旅館》,歌曲名稱。

[4] Gilan:基蘭樂隊。

[5] Bob Dylan:鮑勃·迪倫,美國著名音樂家。

[6] Neil Young:尼爾·楊,加拿大著名民謠搖滾藝人。

[7] The Clash:碰撞樂隊。

[8] 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樂隊。

[9] Peter Barry:皮特·百利,香港外籍歌手。

[10] The Lenny Koch Band:萊尼科赫樂隊。

[11] Hey Hey My My:《嘿,嘿,我的天》,歌曲名稱。

[12] North Country Blues、I Shall Be Released:《北村布魯斯》、《我終將釋放》,歌曲名稱。

[13] Waiting For The Worms:《等待懦夫》,歌曲名稱。

[14] Death Or Glory:《死亡,或是榮耀》,歌曲名稱。

[15] Reggae:中文譯為“雷鬼”,是一種牙買加的音樂風格。

[16] Imagine:《想象》,歌曲名稱。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