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節(jié) 伊爾-12
-
勝天遠發(fā)現(xiàn)公路兩側(cè)刷著解放軍部隊里用的標語和口號,才知道這是條軍用公路。
還有更加令人出乎意料的事情,原來公路的盡頭不在山腳下,而是在一座海拔接近兩千米的山峰腹部,這里有幾座大型防空洞,下車后被安排在防空洞里休息,等待考古發(fā)掘隊的其余成員前來會合。周圍都是戒嚴的軍事禁區(qū),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不允許隨意走動。
勝天遠只能留在防空洞里,看不到外邊的情形,難免要胡亂猜測:“是不是有工程兵部隊在山里打隧道挖出了某座古墓?可事先怎么一點消息都沒聽到?”
大約過了一天左右的時間,其余的人員陸續(xù)到齊,他們大都是從各單位臨時抽調(diào)而來,相互間并不熟識,也沒有誰知道此次任務的詳情,神色間顯得有些迷惑。
眾人先在防空洞內(nèi)留下個人的全部隨身物品,并登記領(lǐng)取相應的工具裝備,隨后被帶離防空洞。來到洞外一看,才知道深山里根本沒有古墓,原來山頂上建有一個軍用機場,跑道和機庫全都鋪設著偽裝,飛機的起降都在高山上完成,此刻正有一架蘇制“伊爾-12”空軍戰(zhàn)術(shù)運輸機,停留在跑道上待命,考古發(fā)掘隊將要前往的“目標”顯然還離得很遠。
劉壞水都是心中忐忑,他以前聽勝天遠講過,如果動員空軍,至少需要大區(qū)兩位首長同時簽署命令。這支考古發(fā)掘隊究竟要被派去什么地方?又將面臨什么樣的特殊任務?不過到了這種地步劉壞水也沒法多想,只好跟著隊伍登機。運輸機里的其余乘員,也都是個個神情緊張,沒有任何人交頭接耳,諾大個機艙內(nèi)鴉雀無聲。
劉壞水從來沒坐過飛機,不免擔憂地問勝天遠:“勝老板,想當初北京還叫北平的那會兒,蘆溝橋附近掉下來一架日本戰(zhàn)斗機。我們那老哥兒幾個最喜歡湊熱鬧。聽到消息便都過去瞧新鮮,就為這事還讓日本憲兵抽了一頓鞭子,差點沒給抓去斃了。我當時親眼看見,戰(zhàn)斗機肚子那個小鬼子摔得都沒模樣了。咱現(xiàn)在這大鐵鷂子個頭可比日本戰(zhàn)斗機大多了,它帶得動這么多人嗎?要是飛到天上撲騰不動了,許不會也掉下來?”
勝天遠在登機前被召去開了個秘會,他似乎已經(jīng)知道考古發(fā)掘隊的行動目標,安慰劉壞水道,在中國好多場合都有禁忌。比如跑船的忌諱在水上說“沉”字,其實國外也是如此,乘飛機就怕說到“墜毀”,英國海軍在艦艇上也從不提及沉沒在冰海的“泰坦尼克號”,惟恐說多了就會遇到災難事故,這些都是基于心理作用產(chǎn)生的自我暗示。世界上雖然從不存在這絕對的安全,但你只要多考慮好的一面。就不會這么擔心了,這種蘇聯(lián)制造的活塞式雙發(fā)螺旋槳運輸機。故障率并不高,它有兩個發(fā)動機,損壞了一個另一個還能繼續(xù)工作,而且剛才我見過駕駛員了。咱們這架“伊爾-12”空軍運輸機的機長,是參加過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老飛行員,飛行經(jīng)驗很豐富,今天氣象條件也很好,晴空萬里,“伊爾-12型運輸機”在起飛前作過嚴密檢修,絕對可以確保萬無一失。
沒過多久,這架“伊爾-12”就接到了起飛命令,活塞式雙發(fā)運輸機沖出跑道直入云霄。升空后劉壞水才聽到消息,也不知道是否準確,大概是有某支測繪分隊。奉命在羅布荒漠西南邊緣的某個地域內(nèi),尋找一條消失多年的古舊河道,并測繪精確軍用地圖,那一地區(qū)情況十分復雜,至今未經(jīng)過精確測繪,屬于地理上的盲區(qū),由于勝天遠非常熟悉西域歷史及各類古代地理著作,因此也被調(diào)來參與這項行動,同時還要隨隊評估沿途的各處古跡,如有必要就采取搶救性發(fā)掘,又因最近一段時期,國內(nèi)外反動勢力格外猖獗,在羅布荒漠以北的軍事禁區(qū)附近,也發(fā)現(xiàn)有可疑分子頻繁活動,為了對外界保密,同時也是出于安全考慮,才由空軍負責運送。
劉壞水提心掉膽,飛機每有顛簸就被驚出一身冷汗,他強忍著眩暈,透過舷窗向外眺望,他們搭乘的這架蘇制“伊爾-12”活塞式雙發(fā)螺旋槳運輸機,此刻正以“每小時340公里”的巡航速度,越過甘肅玉門關(guān),由東向西飛臨新疆“庫姆塔格沙漠”上空。只見舷窗外碧空如洗,地面黃沙漫漫,一望無垠,起伏的沙丘猶如波濤洶涌的海水,層層細紋在強烈的日照下泛著金光。
也許真是怕什么來什么,該出事終歸還是要出事,航行在高空的“伊爾-12型運輸機”忽然發(fā)出一陣猛烈的顛簸,機身開始向一側(cè)傾斜,不斷地劇烈搖擺,艙內(nèi)暗紅色的警示燈,也隨之不詳?shù)亻W爍起來,又有陣滾雷般的聲音傳來,接觸到機艙上邊就“喀嚓嚓”作響。
眾人都系著安全帶,才沒被當場撞斷了脖子,勝天遠見狀立刻詢問駕駛員:“發(fā)生了什么情況?”
副駕駛員楊三喜報告說“伊爾-12運輸機”在高空中遇到了意外事故,目前已經(jīng)完全失控,咱們可能隨時都會墜毀。
眾人也都察覺到,機艙上邊正發(fā)出一陣陣沉悶的響聲,聽在耳中猶如滾雷,可此時天晴如洗,碧空萬里,怎么可能會有“雷暴”出現(xiàn)?艙外又不時傳來金屬斷裂般的動靜,似乎是高空中有什么龐然大物落在了“伊爾-12運輸機”上方,并試圖撕開機艙將身體鉆進來。
運輸機上搭載的乘員們心頭無不顫栗,雖說偶有飛機在起降時撞到飛鳥導致墜毀,可這架“伊爾-12”目前位于空氣稀薄的高空。別說是普通鳥類,就算是“喜瑪拉雅雪騖”那種體型絕大的猛禽,也不可能在半空中硬生生攫住軍用運輸機,如果機艙外果真有某種“東西”存在,它會是個什么樣的“怪物”?又得有多大力氣?
蘇制“伊爾-12運輸機”能夠執(zhí)行傘降任務,機艙內(nèi)配備有專門的傘兵傘背包,可在當時這種情形之下,沒人有膽量打開艙門傘降逃生。眾人只好留在座位上聽天由命。失控的“伊爾-12運輸機”,猶如在暴風中航行的船只,被沖撞得時上時下,劇烈的晃動使考察隊員們不住搖擺身體,被顛簸得頭腦發(fā)昏,腳底下都是軟的,五臟六腑也差點跟著翻了出來,有的人忍不住張口嘔吐,還有些人克制不了恐懼。干脆閉上眼睛,上下牙磕打得跟機關(guān)槍掃射似的。
最后在一陣直刺大腦皮層的尖銳嗡鳴聲中,全部乘員都在眩暈中失去了意識,但這時間非常短暫,似乎僅是幾秒鐘甚至更短的一瞬間,很快就相繼醒轉(zhuǎn)過來,此刻“伊爾-12運輸機”已經(jīng)開始自由落向地面。左翼螺旋槳不知在什么時候起火了,冒出滾滾濃煙。當時日已近午,地面干燥無水,氣溫高達四五十度,從空中俯視。位于羅布泊東面的“庫姆塔格大沙漠”荒涼無邊,黃沙在強烈日光照射下呈現(xiàn)金紅色,失控的空軍運輸機,正穿過滾滾熱浪,疾速墜向沙漠。
“伊爾-12運輸機”的主駕駛員,是空軍獨立運輸團的副團長老丁,他全名丁得根,“東北老航校”三期學員,抗美援朝時期他曾駕駛著“米格-15戰(zhàn)斗機”。多次同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美國王牌飛行員直接較量過。不僅飛行經(jīng)驗極其豐富,心理素質(zhì)也格外出色。
丁得根發(fā)現(xiàn)“伊爾-12運輸機”左側(cè)活塞發(fā)動機和升降翼損壞。無法重新拉升,高度只能越來越低,他立刻作出決定,要冒險在沙漠中采取迫降。此時“伊爾-12運輸機”越過一大片沙山,視線盡頭赫然暴露出一條紅褐色的古河道,從空中俯視,仿佛就是無垠沙盤中一道不規(guī)則的細微擦痕。由于存在著許多沙生植物,周圍又有相對穩(wěn)固的大沙丘綿延起伏,所以始終未被流動的黃沙覆蓋。在它還未枯竭之前,或許曾是大漠與鹽沼交界處的綠州,又或許是某座古代水渠遺址,如今卻只剩下滿目荒蕪的沙蒿,對旅人來說已毫無存在的意義,也許只有在超大比例尺的軍用地圖上,才會出現(xiàn)它的蹤跡。
機長老丁和副駕駛員楊三喜還未來得及仔細觀察,“伊爾-12運輸機”就已拖著滾滾濃煙飛臨河床,高度和速度都不允許駕駛員再多作盤旋,甚至來不及進行機動調(diào)整,只能盡力平衡減速,歪歪斜斜地撞進了水流枯竭的河床地帶。
茂密的沙蒿枯草,以及地面龜裂的深厚干泥,形成了一道道天然減速帶,只是“伊爾-12運輸機”起落架和發(fā)動機螺旋槳都被沙蒿纏住,機身在巨大的前沖慣性作用下,仍是打著橫在河床子里滑出數(shù)百米。駕駛員老丁迫降動作正確,操縱得當,雖是接地較重,但既沒起火也沒爆炸,“伊爾-12”安然無恙。
從“伊爾-12運輸機”上幸存下來的成員,互相攙扶著陸續(xù)鉆出機艙。此時艙外烈日炎炎,到處都是明晃晃的炙熱,干河床及兩側(cè)的大沙漠中,不存在任何生命跡象,滿天湛藍,空氣中沒有一絲風,死亡一般的寂靜和酷熱使人無法承受。
劉壞水至今想起這件事情來兀自心有余悸,多虧當時的機長是老丁,他后來才聽說這類蘇聯(lián)制造的“伊爾”運輸機,在設計上有個致命缺點,主燃料箱都裝在機腹底部,并且不能進行空中放油,在沙漠里也指望不上起落架,機身在迫降滑行的時候,肯定會與沙礫產(chǎn)生劇烈接觸,無論能否平穩(wěn)著陸,只要油箱破損,再摩擦出半個火星,就會立刻起火爆炸。在當時那么緊迫復雜的條件下,能夠迅速作出反應,并敢于嘗試迫降,如果沒有出眾的技術(shù)和膽識,誰能做到處變不驚?
“伊爾-12運輸機”在迫降點緊急著陸,雖然并未起火爆炸,但是沖擊過程中還是有人員傷亡,副駕駛員楊三喜不幸犧牲,當時通訊人員試圖用“光學無線電”發(fā)報與總指揮部取得聯(lián)系,希望尋求附近解放軍部隊的支援,由于運輸機剛剛進入新疆境內(nèi)的“庫姆塔格沙漠”,應該距離玉門關(guān)不遠,可是經(jīng)過隨隊的測繪人員定位,竟發(fā)現(xiàn)迫降點的坐標大致是“北緯40度52分29秒,東經(jīng)91度55分22秒”。
測繪人員驚得呆住了,因為“坐標”不會有誤,這段數(shù)據(jù)顯示“伊爾-12運輸機”迫降地點,是位于“庫姆塔格沙漠”和“羅布荒漠”之間的無人區(qū),與此前估計的地點相差幾百公里。也就是說在眾人失去意識的短短一瞬間,“伊爾-12”已由東向西橫穿了庫姆塔格沙漠。航空事故大約發(fā)生在正午12:30分前后,所有配帶的手表人員,都發(fā)現(xiàn)自己表盤上的時間永遠停留在了那一刻。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